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0 道试题
1 . 生物学是一门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合适的实验材料、科学的实验方法、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达成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中有氧组为对照组,无氧组为实验组
B.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C.进行噬菌体侵染实验时,搅拌不充分会导致35S组沉淀物放射性升高
D.菠菜叶肉细胞可作为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材料
2024-03-12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八中高三高考3月适应性月考卷(五)生物试题
2 . 易位是指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部分染色体片段交换。雄果蝇第2、3号染色体发生易位形成易位杂合子(两条新的染色体记为2'、3')。它减数分裂时会形成“十字形”构型,在随后分离时会出现邻近分离或交互分离,形成不同染色体组成的配子(如图甲);果蝇的紫眼(b)和灰体(e)基因分别位于2、3号染色体上。现以易位野生型雄果蝇(基因组成及位置如图乙)与紫眼灰体雌果蝇为亲本杂交,结果F1中仅出现野生型及紫眼灰体,没有紫眼体色野生型(bbe+e)和眼色野生型灰体(b+bee)。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据图推测,2、3号染色体间的易位可能发生在四分体中的染色单体之间
B.F1中没有bbe+e和b+bce个体可能是染色体组成为2'3'和23的配子无活性
C.若要产生与图乙相同的F1个体,雄配子需由亲代雄果蝇通过邻近分离产生
D.不考虑互换,让F1中野生型个体间随机交配,则后代中易位纯合子占1/4
3 . 人类9号染色体三体(T9)分为嵌合型T9和完全型T9,前者部分细胞为9号染色体三体,后者所有体细胞为9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T9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三体自救型,即完全型T9的部分细胞丢失第三条染色体,形成正常细胞;一种是分裂错误型,即由于早期胚胎部分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9号染色体不分离,形成只含一条9号染色体的细胞和三体细胞,只有三体细胞存活,与正常细胞形成嵌合型。某嵌合型T9胎儿的父母表型均正常,基因型为Aa(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片段互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该胎儿为三体自救型,则其体内可能存在aaa和Aa两种体细胞
B.若该胎儿为分裂错误型,则其体内可能存在AAa、Aaa和Aa三种体细胞
C.该嵌合型T9胎儿的体内可能同时存在两种或三种基因型的体细胞
D.检测该嵌合型T9胎儿的基因型并不能准确判断其形成嵌合体原因的类型
2024-03-1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大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4 . 近年来,国家重视粮食安全,加强物种保护力度,增加在育种方面的投入。在高油大豆优势产区经过多年选育,现已成功育成高油高产大豆品种吉育3517,其脂肪含量23.40%,蛋白质含量39.54%,蛋脂总和62.94%,生产试验产量达到3697.2kg·hm-2,而且抗病性较好,契合了当前国家对于高油、高产大豆的发展要求。不同施肥量对吉育3517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施肥水平/(kg· hm-3)

株高/cm

主茎节数/个

单株荚数/个

单株粒数/g

百粒重/g

产量/(kg hm—3)

200

83.4 a

15.4 a

53.8 a

75.4 a

20.4 a

3205.8 a

300

86.7 b

16.l b

57.4 c

86.5 c

21.8 b

3428.4 b

400

90. 5 c

15.6 a

54.3 b

84.l b

22.l b

3417.6 b

A.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分子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这样的糖蛋白也称糖被
B.若利用大豆作为材料进行多倍体育种,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发育中的种子或幼苗来实现染色体数目加倍
C.施用农家肥可以为大豆植株的生长提供有机物和CO2
D.对吉育3517过量施肥,细胞会大量吸水而出现“烧苗”现象,但因为有细胞壁的保护所以细胞不会涨破
2024-03-0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
5 . 染色体数目不稳定是肿瘤标志性特征之一。为探究KLF14基因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科学家检测了正常小鼠和KLF14基因敲除小鼠体内不同染色体数的细胞占有丝分裂细胞的比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LF14基因对肿瘤形成起促进作用
B.正常小鼠的一个染色体组包含20条染色体
C.KLF14基因缺失可能会引起染色体不均等进入子细胞
D.KLF14基因表达蛋白可能参与检测和纠正细胞中的DNA异常
6 . 水稻的籽粒大小与Large基因及Gsk基因有关,研究人员获得了三种均为单基因突变的纯合突变体。突变体1与突变体2的籽粒显著大于野生型,突变体3的籽粒显著小于野生型。测得突变体1为Gsk基因功能缺失所致,突变体3为Large基因功能缺失所致,并做了如下实验:①突变体1与突变体2分别与野生型杂交,F1籽粒大小均等于野生型。②突变体1与突变体2杂交,F1籽粒均大于野生型。下表为相关基因的功能测定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Gsk基因功能

Large   mRNA相对含量

Large蛋白相对含量

籽粒大小

野生型

正常

0.3

22

突变体1

缺失

0.3

91

突变体2

0.3

89

突变体3

正常

0.02

3

A.突变体2的Gsk基因功能表现为缺失
B.突变体1、突变体2的大籽粒性状为相关基因发生隐性突变所致
C.据表推测正常功能的Gsk基因抑制Large基因的表达,但对Large基因转录无影响
D.突变体3与野生型杂交后F1自交,据F2可判断Large及Gsk基因是否独立遗传
2024-03-0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2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在胁迫条件下,植物体内活性氧(ROS)增加,导致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增加,诱导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PCD)。研究人员筛选出1个叶绿体功能缺陷突变体(mod1),mod1中的MOD1基因缺陷,导致叶绿体中的脂肪酸合酶合成缺陷,存在明显的ROS积累,诱导植物发生PCD(如图所示);若直接使用苹果酸处理人类HeLa细胞,也能够诱导ROS产生和细胞死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电子传递链复合体(mETC)的功能缺失能使mod1的PCD表型恢复正常
B.编码酶1、转运蛋白D和酶2的任一基因发生突变,均可抑制mod1发生PCD
C.叶绿体中MOD1功能缺失,导致苹果酸从叶绿体向线粒体的转运减少,产生过量ROS,引发PCD
D.从细胞质到线粒体的细胞死亡调控机制在植物与动物间存在一定的保守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证据
2024-03-07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2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野生草莓是二倍体植物,其浆果芳香多汁,营养丰富,素有“水果皇后”的美称。但草莓斑驳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易危害草莓,导致减产。培育脱毒和抗病毒的草莓品种是解决草莓产量下降的有效方法。利用草莓茎尖培养脱毒苗过程如图甲,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病毒草莓苗过程如图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中草莓脱毒苗培养依据的主要原理是______,到生根培养的过程中,茎叶与根产生的时间段不同,其调控方法是调整培养基的______获得试管苗。
(2)图乙中A代表的是______,B代表的试剂是_______。 受体细胞导入目的基因的方法除图示方法外,我国科学家独创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
(3)若在个体水平鉴定草莓植株是否具有抗病毒特性的方法是______,观察其生长状况。
2024-03-0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2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唐氏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智力发育不全疾病,原因有21-三体型(有3条 21号染色体),和易位型21三体(如图1)等。易位型三体中的异常染色体(14/21 易位染色体)是由14号染色体和21 号染色体发生罗伯逊易位,二者的长臂在着丝点处融合形成。该染色体携带者具有正常的表型,但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会在细胞中形成三联体,如图2。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三联体中任意两条染色体移向细胞一极,另一条染色体移向另外一极,且各种情况概率相同。已知易位型 14 三体和单体类型在胚胎早期便不能存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易位型21三体导致的唐氏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正常
B.观察 14/21 易位染色体的携带者 MI前期细胞,可以发现21 个四分体和1 个三联体
C.14/21 易位染色体的携带者能产生6种不同类型的配子,但只有一种配子是完全正常的
D.14/21 易位染色体的携带者与正常人婚配,后代中表型正常的概率为 1/3
2024-02-27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拔尖强基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
10 . 云南省农科院运用小麦玉米远缘杂交染色体消除法,培育出的云麦112,集耐寒、耐旱、抗倒伏、抗条锈病、抗白粉病、抗叶锈病于一体,可实现绿色生产。小麦玉米远缘杂交染色体消除法产生小麦单倍体的育种过程如下。回答问题:

(1)自然条件下,小麦和玉米开花时间不同步无法杂交,通过人为操作让它们同步开花,但杂交产生的受精卵发育成不育的单倍体,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
(2)单倍体小麦是不育的,其原因是_________,该育种过程涉及的原理有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3)为研究秋水仙素对小麦胚萌发和染色体加倍的效果,单倍体胚培养7天后,科研人员将秋水仙素添加到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①据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秋水仙素可促进染色体加倍,______胚的萌发。该实验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
②为进一步探究秋水仙素促进染色体加倍的最适浓度,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
2024-02-26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二)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