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9 道试题
1 . 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2019-01-30更新 | 5338次组卷 | 6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在二倍体生物中,单体(2n-1)指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缺失一条的个体,三体(2n+1)指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单体和三体都可以用于基因定位。某大豆突变株表现为黄叶(yy),为探究Y/y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用该突变株分别与单体(7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三体(7号染色体多一条)绿叶纯合植株杂交得F1,让F1自交得F2。已知单体和三体产生的配子均可育,而一对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的个体致死。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突变株与单体杂交的F1即可进行基因定位,而与三体杂交的F1则不能
B.若突变株与单体杂交的F2黄叶∶绿叶=3:4,则Y/y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C.若突变株与三体杂交的F2黄叶:绿叶=5:31,则Y/y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D.若Y/y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则突变株与单体或三体杂交的F2全为黄叶:绿叶=1:3
2021-11-18更新 | 3064次组卷 | 2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某医院通过四年时间对住院患者进行抗生素甲人均使用量的统计,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的研究,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抗生素甲的使用量之间存在着关联
B.抗生素甲的使用量增加促使细菌耐药性突变速率加快
C.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属于协同进化
D.经常变换使用不同抗生素可减缓细菌对某一种抗生素耐药率的升高
4 .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等生物中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殖细胞中
B.基因突变必然引起个体表现型发生改变
C.环境中的某些物理因素可引起基因突变
D.根细胞的基因突变是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的
2019-06-21更新 | 5890次组卷 | 34卷引用:重庆市万州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列变化不一定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同源染色体片段交换B.染色体片段的重复
C.染色体片段的丢失D.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交换
6 . 海拉(HeLa)细胞是1951年从一位患宫颈癌的美国病人身上分离出来的宫颈癌细胞,该病人已经去世,但海拉细胞直到今天还有被用于科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拉细胞可在体外大量增殖,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B.将癌变的宫颈癌组织分散为单个的海拉细胞,可用胃蛋白酶处理
C.培养海拉细胞时,氧气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可将培养皿置于含有95%的O2和5%的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D.培养液还需定期更换,以便清除代谢废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7 . 水稻的花属于两性花,水稻的花粉是否可育受到细胞质基因(S、N)和细胞核基因(R、r)共同控制。细胞核的不育基因用r表示,可育基因用R表示,R对r完全显性;细胞质的不育基因用S表示,可育基因用N表示。细胞核可育基因(R)能够抑制细胞质不育基因(S)的表达。因此,当细胞质基因为S且细胞核基因型为rr[记为S(rr)]时,水稻才表现为雄性不育。袁隆平的“三系法”生产杂交水稻S(Rr)生产过程如下图所示,根据题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持系B的基因组成最可能是N(rr),恢复系的基因组成最可能是N(RR)
B.“三系法”杂交水稻的缺点是需要年年制杂交种
C.基因(S、N)符合母系遗传规律,基因(R、r)遵循遗传分离定律
D.已知精子中几乎不含细胞质,所以S(rr)自交时产生的精子中几乎不含S基因
2022-03-17更新 | 1062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基因之外,DNA中还有众多非编码DNA片段,它们不含编码蛋白质的信息。研究表明,某些非编码DNA在调控基因表达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这样的非编码DNA片段就具有了遗传效应,在研究时可视为基因。肢体ENDOVE综合征是一种遗传病,患者表现为下肢缩短变形、手指异常等,engraild-1基因是肢体发育的关键基因(恒河猴中该基因与人类高度同源,等位基因用E、e表示,Y染色体上不存在该基因)。图1为患者家系情况,图2为正常人与甲患者的engraild-1基因序列的对比。

(1)据图1推测,Ⅱ3与Ⅰ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2推测,患者engraild-1基因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其控制合成的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改变,直接导致肢体发育异常,这体现的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
(3)调查中发现某一患者乙的engraild-1基因序列正常,但该基因附近有一段与其紧密连接的非编码DNA片段M缺失,记为m。研究人员利用恒河猴通过DNA重组技术制备了相应模型动物。
①研究发现engraild-1基因正常,但缺失M肢体畸形的纯合恒河猴其engraild-1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由此推测患者乙的致病机理为_________________
②为确定M作用机制,利用丙、丁两类肢体正常的恒河猴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亲本

基因型

子代

EEMm

发育正常∶肢体畸形=3∶1

EeMM

子代肢体畸形恒河猴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并尝试解释该猴肢体畸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10 . 细胞内部与外部通过细胞膜进行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以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当细胞内部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时会触发细胞分裂、凋亡过程,其关系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细胞内部环境,范围0~1,0为最差,1为最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随细胞分裂的进行,细胞内部环境的恶化程度增大
B.细胞分裂、凋亡是内部环境恶化程度决定的被动过程
C.若某细胞发生突变,使B点右移、A点左移则该细胞可能变成癌细胞
D.若细胞内部环境经常处于略低于B的状态,则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