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2022年1月南京大学和澳门大学的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成功实现了体内脾脏 细胞转变为“肝功能”细胞。其技术路径为:利用SiO2刺激脾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向胞内转入3个关键转录因子,将扩增的成纤维细胞转为“肝功能”细胞,代替肝脏执行糖 原存储、脂质积累等基本功能。下列与此相关的推测错误的是
A.该技术可能会使实验小鼠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
B.脾脏细胞转变为“肝功能”细胞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SiO2可能影响了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从而引起脾脏成纤维细胞增殖
D.为缓解肝移植供体紧张现状,该技术可直接用于人类严重肝损伤患者的救治
2022-08-18更新 | 350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周测生物试题
2 . 2017年,我国科学家发现一个水稻抗稻瘟病的隐性突变基因b(基因B中的一个碱基A变成G),为水稻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请回答以下问题:
(1)基因B突变为b后,组成基因的碱基数量______
(2)基因b包含一段DNA单链序列TAGCTG,能与其进行分子杂交的DNA单链序列为______。自然界中与该序列碱基数量相同的DNA片段最多有______种。
(3)基因b影响水稻基因P的转录,使得酶P减少,从而表现出稻瘟病抗性。据此推测,不抗稻瘟病水稻细胞中基因P转录的mRNA量比抗稻瘟病水稻细胞______
(4)现有长穗、不抗稻瘟病(HHBB)和短穗、抗稻瘟病(hhbb)两种水稻种子,欲通过杂交育种方法选育长惠、抗稻瘟病的纯合水稻。请用遗传图解写出简要选育过程。
(5)某水稻群体中抗稻瘟病植株的基因型频率为10%,假如该群体每增加一代,抗稻瘟病植株增加10%、不抗稻病植株减少10%,则第二代中,抗稻瘟病植株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结果保留整数)。
2022-07-16更新 | 308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新教材重庆生物高考真题
3 . 液泡膜蛋白TOM2A的合成过程与分泌蛋白相同,该蛋白影响烟草花叶病毒(TMV)核酸复制酶的活性。与易感病烟草品种相比,烟草品种TI203中TOM2A的编码序列缺失2个碱基对,被TMV侵染后,易感病烟草品种有感病症状,TI203无感病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OM2A的合成需要游离核糖体
B.TI203中TOM2A基因表达的蛋白与易感病烟草品种中的不同
C.TMV核酸复制酶可催化TMV核糖核酸的合成
D.TMV侵染后,TI203中的TMV数量比易感病烟草品种中的多
2022-06-23更新 | 9678次组卷 | 29卷引用: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我国育种专家袁隆平解决了水稻杂交育种这一世界性难题,培育出了高产、抗病、抗倒伏的水稻品种,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做出了巨大贡献。水稻是具有杂种优势的作物,雌雄同株同花,花较小,花中雌蕊与雄蕊紧紧相靠。下列与杂交水稻相关的选项,错误的是(       
A.水稻花的结构使其几乎难以避免发生自交,这使得水稻杂交育种成为世界性难题
B.解决水稻杂交育种的关键可能是获得雄性不育植株
C.为解决杂种优势的品种需年年制种的缺点,可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
D.在杂交育种过程中,人工选择使得水稻向高产、抗病、抗倒伏方向进化
2022-06-13更新 | 248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生物试题
5 . 请分析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表观遗传是指基于非碱基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从而引起生物性状变化的现象,如DNA甲基化。在核苷酸上结合一个甲基基团后可使DNA甲基化,甲基化的DNA仍然可以精确复制,但DNA上的启动子(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被甲基化后,会抑制相应基因表达,从而改变生物性状。
材料2:有一种二倍体雌雄同体植株叶细似柳,因花形似鱼,故而得名“柳穿鱼花”。Pilar等人发现在柳穿鱼植株中,染色体上的Lcyc基因正常时花瓣呈两侧对称分布, 基因甲基化时使花瓣只能呈现辐射对称分布;Vy基因控制花瓣长型(显性)和短型(隐性),不会发生甲基化。当长型花瓣呈两侧对称分布时,花呈鱼形;长型花瓣呈辐射对称分布时,花呈星形;短型花瓣无论如何分布,最终使花呈圆形。
(1)DNA上的启动子发生甲基化,阻碍了基因表达的_______________过程,这种变化不属于基因突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纯合鱼形花植株和纯合星形花植株杂交得到F1,F1中既有长型鱼形花,也有长型星形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性状分离比不一定是3∶1,说明DNA甲基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将某柳穿鱼植株自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约为鱼形花:星形花:圆形花=11:1:4。该亲本柳穿鱼植株开花时,花型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上述子代圆形花植株淘汰后,将剩余植株自交,后代中仍会出现比例_______________的圆形花植株。
6 . 卷耳猫的耳朵卷曲,末端呈圆形,耳朵四周长满装饰毛。猫的卷耳和直立耳是由常染色体上T/t基因控制的,猫的长腿和短腿是由常染色体上D/d基因控制的。某猫舍欲培育卷耳短腿猫,做了如下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亲本组合

F表现型及比例

①卷耳长腿x卷耳长腿

卷耳长腿:直立耳长腿=3:1

②直立耳短腿x卷耳长腿

卷耳短腿:卷耳长腿=1:1

③卷耳短腿x直立耳短腿

卷耳短腿:卷耳长腿:直立耳短腿:直立耳长腿=2:1:2:1


(1)根据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判断长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性状。
(2)③组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群基因型为TtDd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F中卷耳短腿猫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杂交育种是否能得到稳定遗传的卷耳短腿猫? _____________ (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花斑玉米中籽粒的颜色有紫色、白色及花斑色。研究发现花斑性状的出现与基因组中“跳跃基因”有关。玉米胚乳中C基因控制紫色色素合成,转座子是一段可移动的DNA序列,在转座酶的作用下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也可以转出,呈现不稳定状态。转座子插入C基因后色素合成阻断使胚乳呈现白色;紫色斑点为白色胚乳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细胞中转座子转出,色素合成基因功能恢复而形成。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中“跳跃基因”转座导致C基因发生突变
B.转座酶作用于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使转座子可“跳跃”
C.花斑玉米中花斑籽粒所得植株自交后代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
D.胚乳发育过程中转座子转出时间越早,花斑籽粒中紫色斑点越大
8 . 科研人员构建了靶向膜蛋白H的抗体-药物偶联物(DS)。DS携带DNA抑制剂,可靶向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研究表明DS在乳腺癌治疗中疗效很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膜蛋白H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合成
B.DS激活机体的细胞免疫用以预防乳腺癌发生
C.乳腺细胞发生基因重组后转变为乳腺癌细胞
D.膜蛋白H基因可能仅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
2022-05-23更新 | 1006次组卷 | 1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
9 .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在基因特定位置加入或减少部分碱基序列,实现对基因的定点编辑。对罗非鱼Sox30基因进行编辑后,导致精子尾部卷曲、弯折和变短等畸形,精子活力降低,最终导致雄鱼的育性降低,罗非鱼细胞内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A.基因的结构与功能B.遗传物质的类型
C.DNA复制的方式D.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
10 . 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除草剂,美国出口中国的大豆很多都是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在基因工程中,如果把导入的抗草甘膦基因整合到大豆体细胞(二倍体)的一条染色体上,将该细胞组织培养获得的多个大豆植株混种在一块实验田,得到F1,科研人员用草甘膦对F1大豆植株进行处理,有1/4的个体被淘汰掉,将剩下的大豆植株再进行田间混种得到F2,再用除草剂处理,如此下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草甘膦处理大豆植株是一种人为的定向选择
B.实验田中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种群发生了进化
C.在获得的F3中,能稳定遗传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植株占4/9
D.能稳定遗传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后代偶然会出现不抗草甘膦的个体,且这种特性能够遗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者染色体变异
2022-03-25更新 | 618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