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如图为雌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______(填数字),欲测定此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______条染色体进行 DNA 测序。
(2)对果蝇的复眼性状进行研究,发现棒状眼对正常眼为显性,该对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A/a基因控制。研究人员通过染色体拼接技术使某果蝇的Y染色体上也含有A基因,该技术引起的变异类型是______。要鉴定该果蝇的基因型,可选择______(眼色)雌果蝇与其杂交,若后代______,说明该果蝇为杂合子。
(3)果蝇的体色灰身(E)和黑身(e)为一对相对性状,现让灰身雌蝇和黑身雄蝇交配产生足够多的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雄蝇∶黑身雄蝇∶灰身雌蝇=1∶1∶1,针对上述比例的出现,某生物兴趣小组成员提出了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基因型为______的个体死亡。
观点二: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型为______的个体死亡。
2023-10-20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重庆市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五)生物试题
2 . 科研人员对蓝星睡莲(一种开两性花的被子植物,2n=28)的基因组和转录组(细胞中所有 RNA)进行了测序。通过分析 DNA 序列和植物化石,发现被子植物起源于 234~263 万年前。另外,在花瓣细胞中 NC11 基因高表达,其表达产物可催化一种吸引传粉者的芳香味物质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蓝星睡莲基因组测序需要对 28 条染色体 DNA分子的碱基顺序进行检测
B.被子植物的起源研究依据了化石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
C.为吸引传粉者,花瓣细胞中的 NC11 突变为高表达的基因
D.蓝星睡莲和其他基因库相近的植物种群之间没有生殖隔离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3 . 马铃薯抗病(A)对易感病(a)为显性,块茎大(B)对块茎小(b)为显性。现利用品系甲(Aabb)和品系乙(aaBb)培育抗病块茎大的新品种。科学家利用了以下两种途径进行培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目标品系M和目标品系N的染色体组数相同
B.目标品系M和目标品系N的核DNA数相同
C.目标品系M和目标品系N的相关基因组成相同
D.目标品系M和目标品系N的表型不一定相同
4 . 小鼠是常用的遗传研究的模式动物,具有性状易于区分、繁殖力强等优点。小鼠的灰毛对黑毛为显性性状,卷曲尾对直尾为显性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现有各性状的纯合雌雄鼠,如何设计实验判断控制尾型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写出杂交组合,并预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
杂交组合: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
(2)假设控制小鼠毛色和尾型的基因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研究人员将纯合灰毛卷曲尾鼠与黑毛直尾鼠杂交得到F1,F1雌雄鼠自由交配得到的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
(3)研究人员用纯合灰毛雌鼠与黑毛雄鼠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黑毛雄鼠(记为M),研究人员发现同源染色体都缺失毛色基因的小鼠不能发育, 推测M鼠的出现有两种原因:①亲代灰鼠的一个卵原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②亲代灰鼠的一个卵原细胞中控制毛色的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控制灰毛的基因缺失。研究人员将M鼠与亲代灰鼠进行回交得到F1,根据F1的性状表现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出现M鼠的原因。如果将回交得到F1雌雄鼠随机交配,F2中有1/5的黑鼠出现,则原因_________(填序号)导致M鼠出现。有同学提出,出现M鼠的原因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 ,还有其他可能性,该同 学的推测可能为_________
2023-08-24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作为遗传物质至少具备以下4个特点:(1)具有储存大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2)能够准确地自我复制,使得前后代具有一定的连续性;(3)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和新陈代谢过程;(4)结构比较稳定,但又能发生突变而且突变以后还能继续复制,并能遗传给后代。科学家研究证明核酸具备以上4个特点,所以核酸才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下列对这4个特点的解释正确的是(       
A.核酸由多个核苷酸排列组成,遗传信息就蕴藏在4种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之中
B.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是保证准确复制的唯一原因
C.一段DNA就是一个基因,基因通过转录、翻译过程指导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
D.DNA的空间结构是稳定的双螺旋结构,能发生定向的突变并传给后代
6 . 家蚕突变类型非常丰富,是研究生物遗传的良好实验材料。油蚕是正常家蚕的突变体,油蚕表皮中含有较少的尿酸盐,呈现出完全透明或半透明状,目前已发现有40多种油蚕突变体,下表表示几种隐性突变油蚕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油蚕名称

基因符号

染色体

霜降油蚕

oh

第20号染色体

h斑油蚕

ohm

第20号染色体

第2h斑油蚕

ohm2

第20号染色体

中国油蚕

oc

蜡油蚕

ow

第17号染色体

(1)oh、ohm、ohm2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点。某h斑油蚕与第2h斑油蚕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h斑油蚕:霜降油蚕:第2h斑油蚕=2:1:1,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oh,ohm,ohm2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用“>"或“<”表示隐性关系)。
(2)中国油蚕和第2h斑油蚕具有显著区别,且oc基因不是ohm2基因的等位基因,试以纯合的第2h斑油蚕和中国油蚕为材料设计实验,探究oc基因是否也在第20号染色体上,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
(3)BmVap蛋白在家蚕表皮尿酸盐的转运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蜡油蚕突变体的BmVap蛋白基因内
部插入了一段长度为25bp的DNA序列,导致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异常BmVap蛋白。
①BmVap蛋白基因内部插入外来DNA片段引起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
②试从密码子的角度分析,异常BmVap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原因是____
(4)人体内尿酸含量高会引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研究发现,家蚕具有和人体相同的药物代谢酶,体内药物吸收和哺乳动物类似,且家蚕和人都可以尿酸作为氮代谢废物排泄,请阐述油蚕的可能研发价值: _____________
7 . 某些寄生者的DNA可以剪切并黏贴到宿主基因组任何位置,寄生者与宿主之间的斗争是推动进化的最强动力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寄生者和宿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寄生者的寄生可以使宿主产生基因突变
C.寄生者的寄生可以减缓宿主的进化
D.寄生者对宿主种群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8 . 水稻育种有两次绿色革命,一次是高秆变矮秆,一次是常规稻变杂交稻。两次绿色革命,都使水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多倍体水稻同样具有大幅度提高产量的潜力,一旦成功,可以说是水稻育种的第三次绿色革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高秆变矮秆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杂交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性状
C.多倍体水稻谷粒更大,茎秆也更加粗壮,营养含量更高
D.一般来说,通过杂交获得纯合四倍体品种比纯合二倍体品种所需时间更长
9 . 种子大小是作物重要的产量性状。研究者对野生型拟南芥(2n=10)进行诱变筛选到一株种子增大的突变体。通过遗传分析和测序,发现野生型DAI基因发生一个碱基G到A的替换,突变后的基因为隐性基因,据此推测突变体的表型与其有关,开展相关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拟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野生型DAI基因转入突变体植株,若突变体表型确由该突变造成,则转基因植株的种子大小应与_________植株的种子大小相近。
(2)用PCR反应扩增DAI基因,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PCR产物和_________进行切割,用DNA连接酶将两者连接。为确保插入的DAI基因可以正常表达,其上下游序列需具备_________
(3)转化后,T-DNA(其内部基因在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换)可在基因组单一位点插入也可以同时插入多个位点。在插入片段均遵循基因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前提下,选出单一位点插入的植株,并进一步获得目的基因稳定遗传的植株(如图),用于后续验证突变基因与表型的关系。

   

①农杆菌转化T0代植株并自交,将T1代种子播种在选择培养基上,能够萌发并生长的阳性个体即表示其基因组中插入了_________
②T1代阳性植株自交所得的T2代种子按单株收种并播种于选择培养基,选择阳性率约_________%的培养基中幼苗继续培养。
③将②中选出的T2代阳性植株_________(填“自交”、“与野生型杂交”或“与突变体杂交”)所得的T3代种子按单株收种并播种于选择培养基,阳性率达到_________%的培养基中的幼苗即为目标转基因植株。为便于在后续研究中检测该突变,研究者利用PCR扩增野生型和突变型基因片段,再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X切割产物,通过核酸电泳即可进行突变检测,相关信息见下,在电泳图中将酶切结果对应位置的条带涂黑_________
       
10 . 某些人的某编号染色体全部来自父方或母方,而其它染色体均正常,这种现象称为“单亲二体”。三体细胞(染色体比正常体细胞多1条)在有丝分裂时,三条染色体中的一条随机丢失,可产生染色体数目正常的体细胞,这种现象称为“三体自救”。发育成某女子的受精卵为三体细胞,该细胞发生“三体自救”后,该女子成为“单亲二体”,两条X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但两条X染色体的碱基序列差异很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母亲在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减I后期X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
B.受精卵卵裂时发生“三体自救,来自父方的性染色体丢失
C.此女子患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高于母亲
D.发育成此女子的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X或XXY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