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剪秋罗和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都是XY型,如表是这两种生物各自杂交实验结果(假设子代数量足够多且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及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已知在剪秋萝的叶型和果蝇的眼色遗传中有不同的致死现象。正常水稻(雌雄同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24.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剪秋罗果蝇
 宽叶对窄叶为显性,受等位基因(A、a)控制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受等位基因(B、b控制)
 ①宽叶(♀甲)×窄叶(♂丙)

只有宽叶(♂丁)
杂合红眼(♀甲)×红眼(♂丙)

红眼(♀乙):红眼(♂丁)=2:1
 ②宽叶(♀乙)×宽叶(♂丁)

宽叶:窄叶=3:1
红眼(♀乙):红眼(♂丁)


(1)剪秋罗中控制叶型的基因A、a位于______,剪秋罗①组杂交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解释为______
(2)根据果蝇杂交实验结果可以判断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B、b位于______,出现①组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解释为______,若此推测成立,则②组实验中果蝇的性别分离比为______
(3)现有一种三体水稻,体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3条,即染色体数为2n+1=25,如图为该三体水稻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示意图(6、7为染色体标号;A为抗病基因,a为非抗病基因;①~④为四种类型配子)。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如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且个体存活。

现有一株基因型为Aaa的抗病植株,可能是三体植株(假说1);也可能是如⑤所示由于______变异导致的(假说2)。请设计一个最简便的实验方案(设假说2中产生的各种配子均能受精且后代均能存活),探究何种假说成立。(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
______
______
2 . 一对夫妇染色体数目正常,但丈夫含有2条结构异常的染色体,妻子不含结构异常的染色体。已知该夫妇生育了一个含结构异常染色体的女儿和一个不含结构异常染色体的儿子(结构异常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正常联会、分离,不影响配子活性)。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父亲的2条结构异常染色体不可能是同源染色体
B.若父亲的X染色体结构正常,则该女儿同时含2条结构异常染色体的概率为1/2
C.若父亲的X染色体结构异常,则该女儿同时含2条结构异常染色体的概率为1/2
D.若父亲的X染色体结构正常,则该夫妇再生育一个只含1条结构异常染色体儿子的概率是1/4
3 . 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组合A_BbA_bbA_BB或aa_ _
植物颜色粉色红色白色
(1)由于A 基因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导致翻译提前终止。突变后的序列是_________
若A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碱基G会被碱基T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再连续复制n次后,突变成的基因A'与基因A的比例为__________
(2)为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选用AaBb粉色植株自交进行探究。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请你在下表中补充画出其它两种类型(用横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类型编号
基因分布位置_____________
②实验方法:粉色植株自交。
③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
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④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a.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______,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______类型;
b.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______,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____类型;
c.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粉色:红色:白色=2:1:1,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丙类型。
(3)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红色植株杂交,产生子代植株花全是粉色。则纯合白色植株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
4 . 某科研人员在某地区野生型果蝇(正常眼色)种群中发现两只突变型褐眼雌果蝇,分别记为果蝇A和果蝇B。为研究果蝇A和果蝇B的突变是否为同一突变类型,进行了如下实验(突变基因均能独立控制褐色素的合成而表现褐眼)。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组别亲本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A×纯合正常雄果蝇40正常(♀):38褐眼(♀):42正常(♂)
实验二B×纯合正常雄果蝇62正常(♀):62褐眼(♀):65正常(♂): 63褐眼(♂)
实验三实验二的子代褐眼
雌、雄果蝇互相交配
25正常(♀):49褐眼(♀):23正常(♂):47褐眼(♂)
A.果蝇A发生了隐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果蝇A发生了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果蝇B发生了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让果蝇A与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是2/3
2018-07-12更新 | 223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试题
5 .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A和抗除草剂基因B成功导入植株W(2n=40)的染色体组中。植株W自交,子代中既不抗虫也不抗除草剂的植株所占比例为1/16。取植株W 某部位的一个细胞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产生4个子细胞。用荧光分子检测基因A和基因B(基因A、基因B均能被荧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株W获得抗虫和抗除草剂变异性状,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若4个子细胞都只含有一个荧光点,则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40
C.若有的子细胞不含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过基因重组
D.若4个子细胞都含有两个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过20个四分体
2018-05-26更新 | 3052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聊城市2018届高三三模理综生物试题
6 . 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2n),野生型为红花,突变型为白花。研究人员围绕花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花色控制基因及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甲地的种群中,该植物出现一株白花突变型植株。让白花植株自交,若后代_______________,说明该突变型为纯合子。将该白花植株与野生型杂交,子一代为红花植株,子二代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为3∶1,出现该结果的条件是:
①红花和白花受____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完全显性;
②配子具有相同成活率及受精能力并能随机结合;
③受精卵的发育能力及各基因型植株存活率相同。 
(2)在乙地的种群中,该植物也出现了一株白花突变型植株,且和甲地的白花突变同为隐性突变。为确定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是否由相同的等位基因控制,可将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当子一代表现型为________时,可确定两地的白花突变型由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若子二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时,可确定白花突变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单体(2n-1)可用于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人工构建该种植物的单体系(红花)应有____种单体。若白花由隐性基因控制,将白花突变植株与该种植物单体系中的全部单体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当子代出现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时,可将白花突变基因定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 
(4)三体(2n+1)也可用于基因的染色体定位。若白花由一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将白花突变型植株与三体系(红花纯合)中全部三体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当子二代出现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时,可将白花突变基因定位。
2017-08-11更新 | 116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7 . (1)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2)摩尔根的合作者布里吉斯通过大量观察发现,白眼雌果蝇(XwXw)和红眼雄果蝇(XWY)杂交产生的子代中,2000—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2000—3000只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红眼雄果蝇。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与性状的关系见下表:
染色体组成XXYXYYXO(仅含一条性染色体)YO(仅含一条性染色体)X_X_XYY
性状雌性可育雄性可育雄性不育致死致死致死

他将此现象解释为雌果蝇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在2000—3000个中,有一次发生了差错,产生了性染色体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产生了红眼雄果蝇或白眼雌果蝇,验证此解释最快速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已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分别控制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现有一纯合灰身三体果蝇,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该野生型果蝇能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Ⅳ号染色体中的两条分别移向两极,第三条随机移向一极,产生的配子均可育,现为验证控制灰身和黑身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第Ⅳ号染色体上,用该果蝇与黑身雄蝇进行杂交得F1,F1个体间自由交配,统计F2表现型及数量比。

①若出现灰身:黑身=____________,则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第Ⅳ号染色体上;
②若出现灰身:黑身=____________,则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在第Ⅳ号染色体上。
8 . 玉米籽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回答:
(1)取基因型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_______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籽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____________(一致、不一致)。

(2)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物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
①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③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乙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
2017-05-15更新 | 7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9 . 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其中发育性青光眼(婴幼儿型和青少年型)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下面是某家系发育型青光眼的系谱图。
       
(1)系谱分析表明,发育型青光眼最可能是单基因显性遗传病。根据上面系谱推测,致病基因应位于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其遗传时遵循______________定律。            
(2)检查发现,发育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小梁细胞中M蛋白异常。为研究其病因,研究者用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或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的质粒、正常人M蛋白基因(M+)或青光眼患者M蛋白基因(M-),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分别导入Hela细胞中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和细胞中荧光的分布情况,实验分组及检测结果如下表(示只含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片段;示含荧光蛋白基因和M蛋白基因的质粒片段,此时两基因表达的产物是一个整体)。

①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需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
a. 解旋酶        b.DNA连接酶       c.Taq       d.限制酶       e.逆转录酶   
② 荧光蛋白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③ 据上表推测,发育型青光眼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最终导致小梁细胞功能异常。
(3)上表中第_______组实验可以为“发育型青光眼是显性遗传病”这一结论提供重要证据。
(4)为进一步研究M蛋白出现异常的原因,研究者提取了M-基因进行测序,然后与M+基因进行比对,其结果如下:

分析可知,患发育型青光眼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的碱基对由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最终导致M蛋白的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2017-04-03更新 | 1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二次统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卷
10 . 如下图所示,某二倍体植物有红花和白花两种类型,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基因独立遗传,用A、a,B、b和D、d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基因通过____________,进而控制该植物的花色,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
(2)某红花植株自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当体细胞中其它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时,若b基因数多于B,B基因的表达会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其基因与染色体的组成可能出现下图所示的三种情况:

突变体____________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突变体I产生b配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突变体II能形成B、bb两种概率相等的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基因型AaBbbdd的粉花植株与基因型AAbbdd的植株杂交;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该粉花植株属于突变体III类型。
2017-03-18更新 | 7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测理科综合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