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其花色色素合成途径如图1所示。现以三个白花纯合品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该植物的花色;影响花色的色素分布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_(结构)中。
(2)实验一中,品系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F2白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F2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种。实验一、二F2红花植株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植物体细胞中b基因多于B基因时,B基因的表达将会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其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组成如图3(其它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现欲判断一基因型为iiAABbb粉红植株的突变类型,可选用基因型为iiaabb的植株进行杂交。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类型1;若杂交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类型2。
非选择题-解答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并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国家,为解决我国的粮食自给难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三系法杂交水稻是我国研究应用最早的杂交水稻,由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种水稻培育而成,如下图所示。不育系 A的花粉不育,这种雄性不育性状由细胞质基因cms控制,细胞核含有雄性不育保持基因rf。保持系 B能保持不育系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其细胞质基因 Cms正常可育,能够自交结实。恢复系R含有恢复雄性可育的核基因Rf,与不育系杂交产生的三系杂交稻正常可育且具有杂种优势,即 A×R→F1,因为F1的子代的育性、农艺性状等会发生分离,所以 F1种植后不再使用,需每年利用不育系育种。

(1)在培育杂交水稻时,选育雄性不育植株的目的是____________。(答出1点)
(2)细胞质不育基因可能存在于_______(细胞器)中。繁殖不育系时,不育系A只能做______(填"父本"或"母本");不育系与恢复系间行种植并单行收获的原因是_________
(3)由上图可知,若三系杂交稻中不育系的基因型表示为cms(rfrf),则保持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恢复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4)在三系法杂交育种中,选育恢复系非常关键。研究人员发现几株性状优良、纯度高但不含Rf基因的水稻植株(D),现利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将两个Rf 基因导入不同的植株D中来培育恢复系,为确定 Rf基因导入的结果,研究人员的思路是将植株D作为亲本与不育系混合种植,单株收获不育系植株所结种子后,再种植并统计后代的育性情况及其数量比例,请依据上述思路完善结果分析∶
①若____________,则说明两个 Rf 导入到保持系 D的一条染色体上。
②若____________,则说明____________
③若____________,则说明两个 Rf 导入到保持系 D 的非同源染色体上。
3 . 某二倍体高等雌性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Bb。其卵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31P培养液中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与精子(DNA被32P全部标记)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卵在31P培养液中进行一次分裂。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图中①、②两条染色体仅含31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受精卵形成该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B.图示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4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C.图示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含32P,含31P的DNA大于8个
D.若产生该精子的精原细胞是纯合子,则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
4 . 雄性不育一般是指雄配子丧失生理机能的现象。玉米为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雄性不育基因(ms)对雄性可育基因(Ms)为隐性,该对等位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若某品系植株(甲)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子代植株均表现为雄性不育,则甲为保持系。回答下列问题:
(1)让雄性不育植株与纯合的雄性可育植株杂交,所得F1表现为____________。让F1自交,若所得F2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则可验证基因分离定律;该F1不属于保持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获得了一种易位双杂合品系(乙),其染色体和相关基因如图1所示:

注:6、9分别表示6号和9号染色体,69表示9号染色体的片段易位到6号染色体上,96表示6号染色体的片段易位到9号染色体上。
①乙在产生配子时,染色体行为正常且产生的雌配子活力均正常。按图1的形式画出乙产生的含异常染色体的配子,要求标出染色体的编号和相关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乙作为母本与染色体正常的杂合雄性可育植株杂交,从子代中挑选得到染色体和基因组合类型如图2所示的植株丙。丙在子代中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若丙能作为保持系,则其配子必须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条件。
5 .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 B/b、 D/d)控制,体细胞中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其花色遗传如图1所示。为了确定aaBbDdd植株属于图2中的哪一种突变体,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各种配子正常存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橙花性状的基因型有4种
B.突变体①可以产生8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C.若子代中黄色∶橙色=1∶4, 则其为突变体②
D.等位基因A和a的本质区别是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6 . 在二倍体生物中,单体(2n-1)指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缺失一条的个体,三体(2n+1)指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单体和三体都可以用于基因定位。某大豆突变株表现为黄叶(yy),为探究Y/y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用该突变株分别与单体(7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三体(7号染色体多一条)绿叶纯合植株杂交得F1,让F1自交得F2。已知单体和三体产生的配子均可育,而一对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的个体致死。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突变株与单体杂交的F1即可进行基因定位,而与三体杂交的F1则不能
B.若突变株与单体杂交的F2黄叶∶绿叶=3:4,则Y/y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C.若突变株与三体杂交的F2黄叶:绿叶=5:31,则Y/y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D.若Y/y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则突变株与单体或三体杂交的F2全为黄叶:绿叶=1:3
2021-11-18更新 | 3075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1-2022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临床上造成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导致的感染多见于烧伤,创伤等受损部位。由于Pa能耐受多种抗生素,常导致治疗失败。为解决上述问题,噬菌体治疗逐渐受到关注。
(1)噬菌体能侵染Pa,二者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噬菌体侵染Pa时,其尾丝蛋白通过与细胞壁上的脂多糖结合进而吸附在Pa表面,不同噬菌体的尾丝蛋白不同,这就使得噬菌体的侵染具有高度的____________
(2)研究者就噬菌体对Pa的吸附进行了研究。
①PA1和PAO1是Pa的两种菌株。研究者发现一种可同时高效吸附并侵染PAO1(原宿主菌)和PA1的变异噬菌体,对其尾丝蛋白基因测序,部分结果如下图所示。
野生型
变异噬菌体
据图推测变异噬菌体能同时侵染两种菌株的原因:____________
②研究者配制培养基培养菌株PA1.培养基中除水、碳源外,还应包含的两类营养物质是________。接种前培养基需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灭菌。野生型噬菌体侵染PA1后,细菌裂解,菌液澄清。研究者将澄清菌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培养基上有少量_________出现,从而获得噬菌体耐受菌PA1r。
与PAl相比,PAIr丢失了一段DNA序列,其中含有脂多糖合成的关键基因galU。为验证galU的丢失是导致PA1r耐受噬菌体的原因,请完善表格中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
组别1234
处理方法PA1+噬菌体______________敲除galU基因的PA1
+噬菌体
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接种噬菌体后,菌落消失接种噬菌体后,菌落无变化_______________接种噬菌体后,菌落消失
a.导入无关基因的PA1+噬菌体            b.PA1r+噬菌体
c.导入空载体的PA1+噬菌体               d.导入galU基因的PA1r+噬菌体
e.接种噬菌体后,菌落无变化             f.接种噬菌体后,菌落消失
③噬菌体与Pa有着各自的生存策略,二者在相互选择中实现_____________
(3)说明上述研究对使用噬菌体治疗Pa感染的价值: _____________
8 . 家蚕为二倍体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体细胞内含有56条染色体,发育为成虫后交配。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雄蚕具有食桑量低、蚕茧率高的特点。控制蚕茧颜色的绿茧和白茧、幼蚕的体色正常和油质透明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不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研究人员进行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一对绿茧雌、雄蚕成虫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茧雌蚕:白茧雌蚕:绿茧雄蚕:白茧雄蚕=3:1:3:1;
实验二:多对体色正常的雌、雄蚕成虫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体色正常雄蚕:体色正常雌蚕:油质透明雌蚕=8:7: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对家蚕进行基因测序,应检测_____条染色体的核苷酸序列。实验一中,关于蚕茧颜色的性状中_____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_____(填“常”“Z”或“W”)染色体上。实验二中,雄性亲本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F1中b的基因频率为_____
(2)为了实现多养雄蚕的目的,科研人员利用放射性钴-60对家蚕细胞进行辐射诱变处理使常染色体上控制卵色的基因(E控制黑卵,e控制白卵)发生变异,杂交后筛选得到变异家蚕(如图所示),进而利用变异家蚕培育限性黑卵雌蚕,再用于筛选雄蚕。

钻-60处理产生变异黑卵家蚕过程中发生了_____变异,途径X表示的具体过程是_____。利用限性黑卵家蚕成虫与基因型为_____的家蚕成虫杂交,可在子代中通过卵的颜色筛选出雄蚕,进而实现多养雄蚕的目的。若位于W染色体上的E基因会导致常染色体上存在E基因的卵细胞有的概率死亡,用限性黑卵家蚕成虫与纯合普通黑卵家蚕成虫杂交,F1随机交配,F2中白卵个体的比例为_____
(3)现有黑卵、白卵,绿茧、白茧的纯合普通雌、雄家蚕成虫品系若干,请设计实验来确定E、e基因与A、a基因是否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等变异)。(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_____
2021-06-20更新 | 5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6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突变为t,T对t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导致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品系M(TT)x甲(Att)→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
实验二:品系M(TT)x乙(Att)→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
(1)实验一的F1中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_________(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选取实验一的F,抗螟植株自交,若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__________则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2)若实验一的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F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并用遗传图解表示其F2中抗螟雌雄同株与抗螟雌株杂交过程_________
(3)实验二中作为母本的是_________ 。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
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对F1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________F2抗螟矮株中T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
2021-03-05更新 | 6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返校联考生物试题
10 . 细胞内部与外部通过细胞膜进行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以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当细胞内部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时会触发细胞分裂、凋亡过程,其关系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细胞内部环境,范围0~1,0为最差,1为最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随细胞分裂的进行,细胞内部环境的恶化程度增大
B.细胞分裂、凋亡是内部环境恶化程度决定的被动过程
C.若某细胞发生突变,使B点右移、A点左移则该细胞可能变成癌细胞
D.若细胞内部环境经常处于略低于B的状态,则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