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85 道试题
1 . 科学家对白眼果蝇进行诱变处理,得到一些花斑眼果蝇(眼睛一部分呈现白色、一部分呈现红色),这种现象叫做位置效应花斑。研究发现,位置效应花斑的出现不是因为白眼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而是由于染色体的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导致白眼基因的位置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白眼基因无法正常表达,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位置效应花斑现象属于表观遗传
B.上图所示染色质片段位于X染色体
C.染色质丝的凝集程度与基因的表达程度呈正相关
D.在显微镜下观察甲紫染色后的染色质可以区分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2 .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和凋亡共同维持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数量
B.抑制细胞端粒酶的活性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
C.细胞自噬降解细胞内自身物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
D.DNA甲基化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可诱发细胞癌变
3 . 水稻育种有两次绿色革命,一次是高秆变矮秆,一次是常规稻变杂交稻。两次绿色革命,都使水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多倍体水稻同样具有大幅度提高产量的潜力,一旦成功,可以说是水稻育种的第三次绿色革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高秆变矮秆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杂交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性状
C.多倍体水稻谷粒更大,茎秆也更加粗壮,营养含量更高
D.一般来说,通过杂交获得纯合四倍体品种比纯合二倍体品种所需时间更长
4 . 控制果蝇正常眼/粗糙眼的基因和控制灰体/黑檀体的基因均位于3号染色体上。现有三个小组均选择正常眼灰体果蝇测交,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小组1:正常眼灰体∶粗糙眼黑檀体=1∶1
小组2:正常眼灰体∶正常眼黑檀体∶粗糙眼灰体∶粗糙眼黑檀体=1∶1∶1∶1
小组3:正常眼灰体∶正常眼黑檀体∶粗糙眼灰体∶粗糙眼黑檀体=5∶1∶1∶5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小组2选择的正常眼灰体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小组3选择的正常眼灰体果蝇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C.若选择小组3的正常眼灰体果蝇相互杂交,子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
D.小组1选用的正常眼灰体果蝇中,正常眼基因和灰体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5 . DNA分子的复制具有精确性,但也能发生随机性的低频率改变,经漫长的进化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可统计的改变频率。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通过对比两个研究对象之间碱基对差异来确定两者之间的世代关系,这种方法被称为DNA分子钟。人类DNA的这一改变速率为每代70个碱基对变化。在研究人类世代关系时,对Y染色体DNA和线粒体DNA的分析往往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男性的Y染色体来自父亲,只能传给儿子,但也能与X染色体发生互换
B.线粒体DNA来自母亲,只能传给她女儿,也可能发生碱基对的改变
C.若两个样本的碱基排列差异是350对,则意味着两者之间相差5代
D.从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来看,用DNA分子钟发现的基因突变往往是中性的
6 .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中偶尔出现一些可育的种子,原因是母本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可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
B.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都可使染色体的DNA分子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C.基因型AaBb的植物自交,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后代有三种表现型,则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比例可能为7/16
D.八倍体小黑麦是由普通小麦(六倍体)和黑麦(二倍体)杂交后经染色体加倍后选育的,其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
7 . 无融合生殖是不通过受精作用而产生种子的生殖方式。研究表明,参与水稻减数分裂的PAIR1、REC8和OSD1三个基因同时突变后,植株的减数分裂将转变成类似有丝分裂的过程。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从杂交稻春优84中同时敲除PAIR1、REC8、OSD1和MTL四个基因,获得了能发生无融合生殖的水稻材料,这意味着水稻杂交种未来或可留种。下列错误的是(       
A.无融合生殖方式可以将水稻的杂种优势保留下来
B.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诱导PAIR1、REC8和OSD1基因同时突变的难度较大
C.水稻细胞中,MTL基因可能与减数分裂的正常进行有关
D.从杂交稻春优84中敲除基因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8 . 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后,带有不同基因的配子随机结合
B.无子西瓜和无子番茄的培育利用的原理不同,前者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C.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不一定能够遗传给后代
D.在光镜下能观察到的变异是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不能被观察到
9 .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99%的患者为女性,包括散发性与遗传性两大类。研究表明,遗传性乳腺癌与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有直接的关系,抑癌基因是最主要的两种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基因携带者患遗传性乳腺癌风险较普通人群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某医学研究小组选择200位乳腺癌高危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共获得了611位女性一级亲属的相关信息。具体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RCA1/2突变携带者与非携带者的家族乳腺癌发病率比较

突变携带情况

女性一级亲属例数

女性一级亲属患乳腺癌例数

发病率(%)

携带者

突变携带者

突变携带者


非携带者

48

40

523

5

5

13

A.表达的蛋白质是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
B.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检测父母是否携带突变基因可预测后代患乳腺癌的风险
C.上表中发病率①②③对应的数值分别为10.42%、12.50%和2.49%
D.突变基因的携带者应该增强自检与乳房体检意识
10 . Lepore和反Lepore均为血红蛋白异常病,其病因是:在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的δ基因和另一条染色体上的β基因发生了错误联会和不对等交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对等交换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
B.患者体内可能只含有Lepore蛋白或Lepore血红蛋白
C.患者体内可能同时含有 Lepore蛋白和反 Lepore血红蛋白
D.若一条染色体上的δ基因和另一条染色体上的β基因整体互换,则属于基因重组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