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35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野生型水稻籽粒糊粉层细胞内,高尔基体出芽的囊泡在其膜上G蛋白作用下定位至液泡膜并融合,从而将谷蛋白靶向运输至细胞液中;某突变体因G蛋白异常,囊泡发生错误运输后与细胞膜融合。正常细胞中谷蛋白运输过程如图。
1.关于水稻细胞中谷蛋白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囊泡①、②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完全相同
B.囊泡运输过程不需要ATP 提供能量
C.囊泡的定向运输依赖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
D.突变体中谷蛋白被运输至细胞膜上
2.研究者发现突变体籽粒糊粉层细胞内液泡形态改变、淀粉合成减少,造成胚乳萎缩、粒重减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淀粉是水稻中的储能多糖,元素组成为C、H、O
B.谷蛋白运输异常可能造成糊粉层细胞光合作用减弱
C.该突变体可用于探究谷蛋白与淀粉合成的关系
D.淀粉含量下降会造成籽粒萌发率下降
今日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腐乳是大众喜爱的发酵食品,腐乳发酵时微生物通过分解蛋白质、脂肪产生的风味物质决定了腐乳的口感和品质。人工接种纯种毛霉生产的腐乳滋味平淡、香气不佳,研究人员欲从自然发酵的传统腐乳中筛选出新的毛霉菌株改良腐乳风味。
1.从自然发酵的腐乳中获取菌株用于培养毛霉菌落,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将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培养皿用75%酒精消毒
C.腐乳取样后紫外灯照射灭菌D.接种后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
2.将原人工接种发酵工艺所用的毛霉菌株编号为M1,筛选所得的3种菌株分别编号M2、M3、M4,将M1、M2、M3、M4的毛霉孢子以1:1的比例两两混合,接种于豆腐小块表面,分别以接种单一毛霉孢子的豆腐为对照,培养后测定各豆腐毛坯蛋白酶活力和脂肪酶活力如图所示(柱状图上的误差线,“I”代表数据的波动范围)。根据下图数据,最优的毛霉菌株组合是(          

       

A.M1M2B.M2M3C.M3M4D.MIM3
3.根据以上研究,研究者想通过改造M4菌株形成新的单菌株毛霉发酵工艺,下图为M4菌株改造的基本思路。

   

关于图中M4菌株改造的基本思路,下列错误的是(          
A.预期的A指活力更高的蛋白酶或脂肪酶
B.获得A的基本策略是定点突变
C.获取目的基因时可采用PCR技术
D.预期产品一定具备预期的蛋白质功能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如图1为小明绘制的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哺乳动物(2N)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的关系图;图2为该动物配子产生过程中某细胞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有两处错误,因为该动物细胞内染色体不会数等于核DNA数
B.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因为图2中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C.图2中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可能处于图1中的b时期
D.图2中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有四种可能性
7日内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研究发现番茄果实内乙烯含量随果实成熟而上升,在果实成熟前某一阶段,会出现乙烯合成和细胞呼吸急剧增强现象,称之为呼吸跃变。且果实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与呼吸速率上升的时间进程一致,此时果实产生的乙烯量远高于外源乙烯。
1.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乙烯合成酶缺陷型番茄(番茄a)和乙烯受体缺陷型番茄(番茄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和b的果实正常存放时都会出现呼吸跃变现象
B.施用外源乙烯后,普通番茄果实不能合成乙烯
C.为便于运输、储存和销售,应推广种植番茄a
D.施用外源乙烯后,能促进番茄b的果实成熟
2.研究人员在某温度条件下探究不同浓度的乙烯对果实呼吸作用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无法确定乙烯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是否具有双重性
B.适当提高实验环境的温度,果实呼吸峰值将增大
C.乙烯浓度会影响果实达到呼吸峰所需的时间
D.在特定范围内,乙烯浓度不影响呼吸峰的强度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义乌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小题。
人体酒精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酒精经一系列脱氢氧化生成乙酸,乙酸可直接进入线粒体参与需氧呼吸的二、三阶段,从而彻底氧化分解。过度酗酒可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癌。酒后驾驶是危害交通安全的危险行为,对酒后驾驶人员可采用吹气式检测仪快速筛查。某种吹气式检测仪内芯是含有重铬酸钾的硅胶柱,通过变色反应可初步判定是否饮酒。
1.下列关于酒精在肝细胞内代谢和酒后驾驶检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酒精以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B.肝脏分解酒精的酶在光面内质网上合成
C.人体细胞厌氧呼吸能产生酒精
D.酒驾检测时重铬酸钾遇到酒精变成橙色
2.下列关于肝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质膜表面某些粘连蛋白缺失B.常会出现巨核、双核等现象
C.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D.在体外培养时表现出接触抑制
3.线粒体在代谢中会产生H2O2、含氧自由基等活性氧,大量活性氧会导致线粒体膜结构损伤,并产生更多活性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2O2能被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催化分解
B.含氧自由基不会损害细胞中的DNA
C.大量活性氧的产生会导致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受阻
D.大量活性氧的产生可能是导致细胞衰老的原因之一
2024-06-14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6 . 图1表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过程,图2表示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完成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正确顺序:B→D→A→E→C
B.由图2实验结果分析,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是32P
C.培养基中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可用于直接合成噬菌体DNA
D.若图2中混合时间过短,会导致离心处理后上清液放射性较高
2024-06-1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7 . 一项新的研究揭示,植物进化在长时间的渐变过程中夹杂着短暂的大规模创新,即植物的基本物种也是在进化史早期的一次大爆发式突变中进化而来的。为了验证这一理论,科学家团队分析了248组植物的异同,发现植物结构组成的变化与整个细胞基因组加倍有关。这种加倍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组复制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产生了基因的重复拷贝。结合材料与进化理论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研究说明植物进化是物种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物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B.植物进化过程中基因的重复拷贝虽未导致植物形态、结构、功能的改变,但为植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上述研究为共同由来学说提供了比较解剖学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D.陆生植物比海洋植物进化地位上高等,适应能力更强
8 . 关于基因的位置以及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科学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推理或证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摩尔根通过杂交实验的方法确定了果蝇的白眼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
B.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是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证据
C.萨顿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还需观察和实验检验
D.萨顿通过观察豌豆的染色体情况推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9 . 科研人员将目的基因J与质粒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该质粒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除图中标出的结构外,质粒还需具备的结构有复制原点、标记基因、限制酶切位点等
B.与图中启动子结合的酶是RNA聚合酶
C.用PCR检测J基因连接到质粒中且方向正确可选用的一对引物是F1和R2
D.若J基因转录的链位于b链,可知引物F1与基因J的b链相应部分序列相同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中国制茶工艺源远流长。红茶制作包括凋萎、揉捻、发酵、高温干燥等工序,茶叶细胞液中的茶(C22H18O11)被多酚氧化酶催化形成适量茶黄素是红茶风味形成的关键。近年来被消费者追捧的黑其茶多酚在黑曲霉、根霉等发酵菌种分泌多种胞外酶的参与下,使茶叶成分发生复杂的变化衍生多具有营养和药用价值的物质,这些物质对黑茶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1.关于红茶制作工序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揉捻能破坏细胞结构使多酚氧化酶与茶多酚接触
B.发酵时保持适宜的温度以维持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C.发酵时有机酸含量增加不会影响多酚氧化酶活性
D.高温灭活多酚氧化酶以防止过度氧化影响茶品质
2.关于黑茶发酵优良菌种分离及培养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分离得到的菌种通常保存在低温条件下
B.可采用过滤和沉淀等方法分离黑茶发酵菌分泌的多酚氧化酶
C.培养黑茶发酵菌的培养基中须加入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
D.培养基的PH应控制为中性偏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