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907 道试题
1 . 某外国科学家获得201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奖励他在阐明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和生理功能上的开拓性研究。自噬是一种真核细胞降解受损细胞器、错误折叠蛋白质和病原体的正常代谢机制,自噬的简要过程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溶酶体直接来源于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小分子营养物质可通过溶酶体膜运输到细胞质基质,溶酶体内部的水解酶及残渣则不能通过其膜结构,这说明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自噬过程中,线粒体等细胞器被一种双层膜的结构包裹,然后形成自噬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自噬体膜含有2层磷脂分子
B.自噬体膜与溶酶体膜融合的过程可能受到温度影响
C.自噬性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活性与其所处环境无关
D.细胞通过调控自噬过程,以确保自身生命活动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进行
(3)已知低糖培养可使细胞的自噬水平升高,有机化合物氯喹可抑制自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但对自噬体的产生无明显影响。

A组

B组

C组

培养条件

正常糖

低糖

低糖

是否加入氯喹

科研团队对三组细胞(A组、B组、C组)进行了如表中的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检测细胞内自噬体含量,最多的是______;通过细胞自噬回收物质和能量最多的是______;最少的是______
(4)图中被消化的细胞器为线粒体,其增加其自身膜面积的方式为____________,部分线粒体蛋白由其自身合成,原因在于线粒体内部含有少量的______
2024-06-1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阅读资料,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虫黄藻是一种单细胞海藻,与珊瑚虫居住在一起。在光照条件下虫黄藻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珊瑚虫高达 90%的能源都由虫黄藻提供。作为回报,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栖身之所。
(1)虫黄藻具有成型的细胞核。(      )
(2)虫黄藻与珊瑚虫之间属于寄生关系。(      )
(3)虫黄藻可以为珊瑚虫提供化学能。(      )
(4)珊瑚虫分泌石灰质等物质可以形成珊瑚礁。(      )
2024-04-1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百校联考高考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3 .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酵母菌而生产的人胰岛素,为千千万万的糖尿病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胰岛素由A链和B链两条肽链组成。酵母菌生产人胰岛素的过程如图所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筛选获得能表达胰岛素基因的酵母菌后,需进行扩大培养,该过程需对酵母菌进行计数,使其达到一定数量后放入发酵罐中发酵。关于酵母菌的扩增、计数和发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菌种放入摇瓶进行振荡培养,有利于酵母菌充分获得营养物质和O2
B.酵母菌计数可采用划线分离法,也可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
C.发酵时应确保发酵罐中无氧状态,使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D.酵母菌在不同发酵阶段要求的环境条件不同,但发酵产物相同
2.发酵后,需要从酵母菌培养物中分离纯化胰岛素。某同学对纯化得到的3种蛋白质进行凝胶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分别代表电泳槽的阳极和阴极)。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乙的2倍,且甲、乙均由一条肽链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凝胶的孔隙大小分布有最大极限和最小极限
B.电泳缓冲液可维持合适的pH,并使溶液具有一定的导电性
C.甲、乙、丙在进行电泳时,迁移的方向是从下至上
D.甲、乙、丙三种蛋白质中,丙最可能是胰岛素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溶酶体内含有60种以上的水解酶,能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自身衰老的细胞器和碎片。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与膜上的H+载体蛋白和Cl-/H+转运蛋白有关,其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溶酶体将消化局限在特定结构,对保证细胞中其他结构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1.下列关于溶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由两层脂双层包裹,将消化作用局限在特定结构中
B.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由高尔基体合成加工后脱离形成的
C.溶酶体将消化后形成的产物全部排出细胞外
D.溶酶体破裂后,释放的水解酶可能会消化细胞中的其它结构
2.研究发现,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和Cl-均通过主动转运进入溶酶体
B.H+载体蛋白缺失也可引起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
C.该突变体细胞的溶酶体中pH升高
D.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
5 .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总结了当时有关细胞膜结构模型及各种研究新技术的成就,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具有流动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细胞膜的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存在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内侧
B.乙中的两层磷脂分子呈对称分布
C.丙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两部分
D.由于没有胆固醇,此为动物细胞膜
2.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脂溶性物质能优先通过细胞膜,原因是膜中有乙
B.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浓度很低的离子,原因是细胞膜中有丙
C.当物质运输需要穿过乙时,一定不需要消耗ATP
D.通过丙进行物质运输时,一定需要消耗ATP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6月浙江省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高一生物试题
6 . 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RDSV)是核苷酸类似物,新冠病毒(SARS-CoV-2)是单链RNA病毒,依靠其表面的S蛋白与细胞膜上的ACE2结合,侵入细胞,其在胞内的复制过程需要RNA聚合酶RdRp的参与。科学家设计了抗体偶联的脂质体包裹的RDSV,经吸入式给药,以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脂质体偶联的抗体可与ACE2结合,该过程可阻断SARS-CoV-2的侵染
B.过程①是翻译,该过程用到的模板和核糖体均由SARS-CoV-2提供
C.过程②是转录,RdRp错误地将RDSV作为原料时,该过程受到抑制
D.吸入式给药模式,药物要依次经过组织液→血浆→组织液,最终进入肺部细胞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第四次联合测评(三模)生物试题
7 . 根据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稻鱼共生系统是中国南方一种长期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在水稻田中养鱼。有的地方还发展为稻鱼鸭共生系统。稻鱼鸭共生系统的代表是贵州省从江县。稻鱼共生系统的代表是浙江省青田县。两者均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选定为农业文化遗产。
1.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某农场在确保水稻稳产的基础上发展了“稻鱼鸭”立体养殖的农田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没有人力的维持,该水稻田中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都可能发生变化
B.同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不能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在该农田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之间和组成成分内部都存在着多种信息传递
D.该农场的“稻鱼鸭”农田生态系统中种植了十多个品种的水稻,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2.稻鱼鸭系统是指在水稻田中以“种一季稻、放一批鱼、养一群鸭”为特色形成的复合生态农业系统。关于引入的鱼和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鱼、鸭的粪便为水稻提供有机肥,水稻生长利用了该有机肥中的物质和能量
B.鱼和鸭能取食杂草、捕食害虫,减少饲料和农药的投入,最终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C.同一农田生态系统中,鱼和鸭因所处空间、食物来源等相同,导致两者的的生态位可能完全重叠
D.鱼同化的能量,除部分用于自身生长繁殖外,其余能量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散失以及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同化
2024-06-1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8 . 紫锥菊是一种药用植物,其四倍体比二倍体具有更高的光合效率和更高的药用活性成分含量。图示两种紫锥菊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   

回答以下问题。
1.在四倍体紫锥菊育种过程中,需要对诱变后的植株进行染色体数目鉴定,可观察统计染色体的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的(  )
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
2.下列关于紫锥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叶绿体色素只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C.ATP 和 NADPH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
D.暗反应只能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3.在紫锥菊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需要光反应提供(  )
A.O2和CO2
B.ATP 和 NADPH
C.ATP 和 CO2
D.O2和NADPH
4.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二倍体光合速率逐渐下降
B.b~c 二倍体呼吸速率逐渐升高
C.c~d四倍体光合速率逐渐升高
D.a~d 四倍体呼吸速率逐渐升高
5.与二倍体相比,下列关于四倍体紫锥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速率更高
B.任何条件下净光合速率均更高
C.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需要更高的光照强度
D.药用活性成分含量更高可能与其有机物积累更多有关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小题。
蜜蜂中的雌蜂(2N=32)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N=16)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来。蜜蜂中有一种DNMT3蛋白作用如图所示,雌蜂幼虫持续取食蜂王浆,使得部分被甲基化的dynactin p62基因去甲基化而能发育为蜂王。若去除dnmt3基因后,雌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效果。雄蜂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精母细胞经过连续的两次分裂,第一次分裂时,细胞核不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第二次分裂时,细胞核进行正常均等分裂,细胞质则发生不均等分裂,含细胞质多的子细胞进一步发育成精子,含细胞质少的子细胞则逐渐退化。

   

1.下列关于雄蜂产生精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形成8个四分体
B.一个精母细胞能产生2个含16条染色体的精子
C.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4个大小不等的有核细胞
D.雄蜂是一种可育的单倍体
2.下列关于蜂王和工蜂的发育机制叙述错误的是(       
A.蜂王浆可能会抑制雌蜂幼虫细胞中dnmt3基因的表达水平
B.dnmt3基因表达的产物是一种DNA甲基化酶
C.部分被甲基化的dynactin p62基因的遗传信息不发生改变
D.DNA甲基化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与起始密码的结合
10 . 在孟德尔之前,很多育种专家已发现性状分离的现象,但往往同时研究一种生物的许多性状,并且未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下列关于孟德尔成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正确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设计了测交实验来检测假说是否正确
B.孟德尔将统计学方法引入生物学研究,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研究两对相对性状
C.孟德尔选豌豆为材料,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都是纯种,且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D.孟德尔先研究基因的行为变化,后研究性状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现象,从中找出规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