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1 . 研究人员对小鼠染色体进行改造,开展如下实验。
(1)小鼠有20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
(2)小鼠除Y染色体外,其余的染色体均为单臂染色体,即着丝粒位于染色体一端。研究人员对15号和17号染色体的着丝粒进行局部删除和拼接,实现了两条染色体头对头的融合,形成一条双臂染色体,该操作不影响其它染色体。研究人员利用类精子干细胞充当精子,获得纯合变异小鼠,过程如图1所示。
   
①据图推测,纯合变异小鼠体内染色体有_____对。该技术的重大意义在于突破了哺乳动物在_____水平的遗传改造瓶颈。
②利用DNA指纹技术对野生型小鼠和变异小鼠的纯合子、杂合子的来自15号染色体着丝粒特异性片段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请在虚线框中补充变异纯合子检测结果。
   
(3)有证据表明,距今约300~400万年前,人与黑猩猩的共同祖先中的少数个体可能发生了类似事件,即两条独立的染色体通过头对头方式融合为新的2号染色体,导致人类始祖进化,并与黑猩猩始祖之间出现_____隔离。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发生染色体头对头融合等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在于为进化_____
2023-06-20更新 | 3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合格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2 . 最近,山东淄博烧烤火出圈。烧烤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由人体消化后,由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图1表示小肠上皮细胞质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E表示物质,Ⅰ-Ⅲ表示物质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
   
(1)图1中小肠上皮细胞质膜由______构成基本骨架,通过______识别外界信息,又通过______实现物质的选择性吸收。(填写图1中物质编号)
(2)烧烤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入消化道后,其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则分别被消化为_____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肠道中的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其中,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是______(编号选填);方式Ⅰ和Ⅲ的主要区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葡萄糖②氨基酸③甘油④脂肪酸⑤Na+⑥水
(3)在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中,蛋白质承担了多样的功能,如转运、识别等,请从分子结构角度阐述不同蛋白质功能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烧烤虽美味,但食物烤制过程中会产生二噁英、3,4-苯并芘等致癌物质,这些物质属于______(化学致癌物质/物理致癌物质/生物致癌物质),故不宜多吃。
有些烧烤食物富含嘌呤,如海产品等。尿酸是嘌呤代谢终产物,血液中尿酸过多会引发痛风。“浆水”是中国西北地区用蔬菜制成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长期饮用可缓解痛风。其缓解痛风的原理如图2所示。
   
(5)下列关于发酵乳酸杆菌JL-3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编号选填)
①不具有细胞核       ②含有内膜系统       ③由线粒体供能④该菌可利用嘌呤       ⑤低氧环境下可生存       ⑥发酵产物为乳酸和CO2
(6)“浆水”中除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钙、铁、碘等无机盐离子,举一例说明以上无机盐离子对人体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据图2说明长期饮用浆水缓解痛风的原理,并就痛风患者的饮食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6-18更新 | 28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3 . 图甲、图乙为蜘蛛的丝腺细胞合成蛛丝蛋白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表示____过程。图乙中的酶是____
(2)图丙表示人类镰状细胞贫血的病因:
①图丙中Ⅰ过程最可能发生在____(填时期)。
②图丙中Ⅱ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____原则。
③镰状细胞贫血发生的根本原因是DNA上的碱基对发生替换,使DNA一条链上的碱基组成由GAG变为图中α链上的____,进而使mRNA上的碱基组成也发生相应改变,从而使得氨基酸由原本的谷氨酸变为了缬氨酸,导致血红蛋白异常。
2023-12-1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生物试题
4 . 据记载,在1780~1790年间,一次飓风袭击了东卡罗群岛,造成岛上的Pingclap人大量伤亡,仅留下9个男人和数目不详的女人,直到1970年才增加到1500人。某种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先天性失明症,在Pingelap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4%以上。该遗传病的某系谱图如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先天性失明症基因是(  )
A.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C.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2.该先天性失明症对个体的生存是不利的,但在Pingelap人群中发病率高。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发生了自然选择B.群体中携带者比例高
C.出现了生殖隔离D.基因发生了定向突变
3.若该家系中还存在由X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的红绿色盲,且只有I-2个体表现为红绿色盲。则预计个体Ⅱ-6和Ⅱ-7生育的后代中,红绿色盲患者的概率为(  )
A.1/4B.1/8C.5/24D.7/32
2024-03-25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考)生物试题
5 . 某玉米(2N=20)品种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s和M,m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

(1)如果进行玉米的基因组测序,需要检测_____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2)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1中的_____链,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_____。若b链箭头所指处C/G发生碱基对缺失,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_____
(3)某基因型为SsMm的植株为自花传粉,后代出现了4种表型,其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
6 . 野生型果蝇眼色是暗红色,暗红色源自棕色素与朱红色素的叠加。棕色素与朱红色素的合成分别受A/a、B/b基因的控制。现有果蝇品系甲为一种棕色素与朱红色素合成均受抑制的白眼纯合突变体。利用该品系进行一系列的杂交实验,其中品系甲与野生型正反交,F1均为暗红色,F1继续和品系甲正反交,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父本母本F2表型及比例
F1品系甲暗红眼∶白眼=1∶1
品系甲F1暗红眼∶棕色眼∶朱红眼∶白眼=43∶7∶7∶43

(1)根据杂交结果,推测A/a基因和B/b基因分别位于____染色体上(均不考虑XY同源区段)。品系甲的基因型为____
(2)根据F2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这A/a、B/b两对基因的存在位置关系是____。根据表中数据,推测组合Ⅰ与组合Ⅱ的F2表型及比例不同的原因是____
(3)多次重复上述杂交组合Ⅰ时,发现极少数实验组合中所得F2全为暗红眼,而重复杂交组合Ⅱ,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不变。这种F1雄蝇被称为雄蝇T。已知野生型果蝇及品种甲均为SD基因纯合子,研究人员发现雄蝇T的一个SD基因突变为SD基因,SD基因编码G蛋白,G蛋白可以与特定的DNA序列结合,导致精子不育。
①据此判断雄蝇T杂交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SD基因是____(填“显”或“隐”)性突变产生。
② 研究人员将雄蝇T与品系甲杂交,子代表型是____。将子代雄果蝇与品系甲雌果蝇杂交后代全为暗红色,由此推出SD基因与A/a,B/b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关系____
③进一步用射线照射雄蝇T,得到一只变异的雄蝇X,两者体内部分染色体及等位基因(SD、SD)如下图所示。将X与品系甲的雌果蝇杂交,所得子代全为雌果蝇,且暗红眼与白眼比例约为1∶1.据此推测,精子不育现象与染色体上一段DNA序列r有关(其在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对应的序列记为R),请在雄蝇X的图中标注序列r和序列R最可能的位置。请解释X与品系甲的雌果蝇杂交子代全为雌果蝇的原因是____
   
2024-01-10更新 | 2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如东一中等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学情调研生物试题
7 . 可遗传变异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染色体变异等。请根据题意回答:
   
(1)利用太空辐射能使相关基因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替换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经辐射后的种子有的变得品质好产量高,有的变得品质差产量低,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2)某动物的基因型为Bb,图甲所示为该个体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是因为在__________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3)图乙表示两种类型的变异,其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使患者体内合成了异常血红蛋白,这说明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8 . 下图表示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导致正常翅果蝇变成缺刻翅果蝇,由图可判断,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类型是(       
         
A.缺失B.重复C.易位D.倒位
9 . 细胞囊性纤维化(CF)是一种严重的人类呼吸道疾病,与CFTR基因有密切关系。图1为CF的一个家系图,图2为CF致病机理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依据图1可以初步判断CF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_____________(填“显”或“隐”)性遗传。
(2)依据图2分析,过程①称为_____________。异常情况下,异亮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与正常情况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最终形成的CFTR蛋白缺少一个苯丙氨酸,导致其_____________结构发生改变,无法定位在细胞膜上,影响了氯离子的转运。
(3)综上分析,导致CF的根本原因是CFTR基因发生了_____________(填“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2023-06-1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卷(四)生物试题
10 . 如图为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图所示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
B.图中Ⅱ、Ⅲ、Ⅳ是常染色体
C.图中X和Y是非同源染色体
D.图中染色体可组成两个染色体组
2023-06-1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