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综合(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20-21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
名校
1 .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
B.基因重组可产生新性状
C.基因重组可产生新基因型
D.二者均属可遗传变异
2 . 我国多个科研团队合作发现,位于水稻3号染色体上的Ef—cd基因可将水稻成熟期提早7~20天,该基因兼顾了早熟和高产两方面特征。含Ef—cd基因的水稻氮吸收能力、叶绿素代谢及光合作用相关过程均显著增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Ef—cd基因的作用体现出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个性状
B.人工选育早熟高产新品种的过程中Ef—cd的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
C.应用Ef—cd培育早熟高产的小麦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杂交育种
D.Ef—cd基因可能促进植物根细胞膜上NO3- 载体数量增加
2021-03-09更新 | 23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颐中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水稻雌雄同株,从高秆不抗病植株(核型2n=24)(甲)选育出矮秆不抗病植株(乙)和高秆抗病植株(丙)。甲和乙杂交、甲和丙杂交获得的F1均为高秆不抗病,乙和丙杂交获得的F1为高秆不抗病和高秆抗病。高秆和矮秆、不抗病和抗病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基因B(b)位于11号染色体上,某对染色体缺少1条或2条的植株能正常存活。甲、乙和丙均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甲、乙和丙体细胞的染色体DNA相对含量如图所示(甲的染色体DNA相对含量记为1.0)。

回答下列问题:
(1)为分析乙的核型,取乙植株根尖,经固定、酶解处理、染色和压片等过程,显微观察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其中酶解处理所用的酶是________,乙的核型为__________
(2)甲和乙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F1基因型有_______种,F2中核型为2n-2=22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3)利用乙和丙通过杂交育种可培育纯合的矮秆抗病水稻,育种过程是_________
(4)甲和丙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写出F1自交获得F2的遗传图解。_______________
2021-01-09更新 | 5549次组卷 | 12卷引用: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章末培优专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
4 . 如图所示将二倍体植株①和②杂交得到③,再将③作进一步处理.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由⑤得到⑥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B.图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并非所有的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C.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dd,则⑨的基因型可能是aBd
D.③至④的过程中,若未出现新的性状,则一定没有新基因产生
5 . 生物变异与育种、生物进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驯化家畜经过了长期的人工选择育种,这种育种方式的原理一般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B.生物在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实验室获取具备某种抗性的微生物,可用相应药物进行选择,使微生物定向突变
D.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间,也可发生在受精过程中
6 . 小西红柿又称圣女果,果实虽有多种颜色,但由--对等位基因控制。小西红柿是通过杂交育种筛选出来的,和普通大西红柿-样都是含有:24条染色体的雌雄同株二倍体植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单倍体育种相比,杂交育种可从F2中快速选育出纯合新品种
B.若要测定大、小西红柿的基因组序列,则可测定一个染色体组的基因序列
C.小西红柿的单倍体植株长势弱小,所结果实比二倍体小西红柿植株的小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小西红柿果实颜色的基因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
7 . 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西瓜植株经不同育种途径可获得植株甲、乙和丙。植株甲是三倍体,植株乙是二倍体,植株丙是单倍体,①~⑦表示各种处理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株甲、乙、丙均存在两种基因型
B.过程②③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定向性
C.过程①⑦可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D.过程⑤形成花药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8 .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小鼠发生了基因突变,就说明该小鼠发生了进化
B.人类猫叫综合征与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D.用二倍体西瓜作父本,用四倍体西瓜作母本,则四倍体植株上结出的西瓜是三倍体无子西瓜
9 . 中国是世界上首个种植水稻的国家,也是首次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国家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水稻育种专家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请结合下列中国水稻育种材料,分析回答:
材料1:1956年,我国有种专家利用自然矮秆突变体成功培育出抗倒、耐肥、高产的籼稻“广场矮”品种,实现了我国水稻的首次大幅增产。
材料2:袁隆平利用天然雄性不育的野生稻首次培育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稻,平均每年多解决6000万人的粮食问题,实现了我国水稻的第2次大幅增产。
材料3:20世纪90年代,育种工作者利用亲缘关系较远的籼稻和粳稻杂交培育出杂种优势更明显的超级籼粳稻,再增产20%以上。
材料4:搭载航天卫星培育的“五工稻1号”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透、香味浓郁、口感绵软,成为餐桌大米的首选。
材料5:本世纪初,有科学家尝试将C4植物相关基因引入水稻,以提高水稻的抗旱力和产量
材料6:2015年,我国培育的四倍体水稻成功突破结实率低的技术瓶颈,使多倍体水稻育种成为新世纪绿色革命的助推器。
(1)培育籼稻“广场矮”品种利用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利用同一原理的还有材料______________的育种过程,这一育种方法需要大量处理供试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5运用的育种原理与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不同的是该育种方法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点.
(3)已知水稻是自花传粉植物,某水稻优势性状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两对基因都纯合时才表现为杂种优势衰退,若杂交种水稻(BbDd)自然状态传粉,则子代中杂种优势衰退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故杂交稻需年年制种。
(4)四俗体水稻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倍体水稻与二倍体水稻___________(是/不是)同一物种,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的某种成分能使 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R 型细菌转化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与下列哪种过程最为相似
A.将抗冻基因导入西红柿B.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
C.太空诱变育种获得高产品种D.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