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9:3:3:1和1:1:1:1的变式类型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某家禽羽色由两对常染色体基因控制,其中基因M控制黑色素的合成(MM与Mm的效应相同),基因R可抑制黑色素被分解,促进黑色素积累且有累加效应,基因r无此功能。研究者利用纯合品系(白羽)和(白羽)进行相关杂交实验,并统计的部分性状,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亲本

×

灰羽

3/16黑羽,6/16灰羽,7/16白羽

(1)基因M/m与R/r的遗传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
(2)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中白羽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种。
(3)相同基因型的白羽个体杂交,后代中是否会出现灰羽个体或黑羽个体?____(答“会”或“不会”),原因是____
2024-06-0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等九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某二倍体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花色有乳白色、红色和金黄色三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叶形有披针形、匙形两种,由等位基因D、d控制。现用纯合的红花披针形叶雌株和纯合的红花匙形叶雄株杂交,F₁均为乳白花披针形叶,F₁雌雄个体杂交得F₂,F₂表型及比例为乳白花披针形叶雌:乳白花披针形叶雄:乳白花匙形叶雄:红花披针形叶雌:红花披针形叶雄:红花匙形叶雄:金黄花披针形叶雌:金黄花披针形叶雄:金黄花匙形叶雄=18:9:9:12:6:6:2:1:1。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
(1)花色的遗传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
(2)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________(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属于隐性性状的是________。F₁的基因型是________,F₂的红花植株中关于花色的纯合子占________
(3)已知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上,若F₁某乳白花雄株的一条2号染色体发生缺失(如图),基因A、a不位于缺失的染色体片段上,含异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请从题干个体中选取合适的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以确定基因A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

   

3 . 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STN)是一种骨骼肌生长负调控基因,为完全显性基因,对成肌细胞的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自然突变或敲除导致的蛋白功能失活或者表达量下降都会导致机体肌肉异常发达,牛、羊、猪等动物的MSTN基因变异会导致出现“双肌”表型(肌细胞增大、肌纤维增多,呈现肌肉异常肥大)。
(1)检测比较10种表现为双肌型的牛的MSTN基因,结果发现其中1种MSTN基因沉默,4种MSTN基因内含子序列内发生突变,5种MSTN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异常。上述“双肌”表型的出现是生物发生______导致的;在研究中,可利用______等处理体外受精的受精卵,以提高育种成功率。
(2)研究人员用CRISPR/Cas9mRNA受精卵显微注射法获得5只等位基因发生同源双突变的双肌型兔,其中DNA缺失片段较短的基因突变兔M2(♂)、M3(♀)和M7(♂)作为传代种兔,它们均为双等位杂合突变型(两条突变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情况不同),双肌型兔与正常兔交配获得的为半合子(有一条染色体发生突变),肌肉发育表现为______(填“双肌型”或“普通型”)。半合子兔与突变亲本回交得中双等位纯合突变型兔的比例为______
(3)基因编辑育种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风险,如脱靶效应(即对目标基因A进行修饰编辑时,整个基因组中存在的与目标基因A相同或相似的同源序列可能也被修饰编辑,最终导致生物个体的遗传缺陷,表现出生理生化异常或出现遗传性疾病)。双等位杂合突变型兔M2(♂)表现为骨盆倾斜,半合子骨盆正常,自由交配,后代骨盆正常:骨盆倾斜约为3:1。已知MSTN基因所在的染色体DNA上无MSTN基因的相同或相似序列,甲同学认为M2(♂)骨盆异常是脱靶效应造成控制骨盆性状的基因片段发生突变导致的;乙同学认为骨盆倾斜是MSTN基因突变导致肌肉异常发达而引发的一种继发反应,是正常的。请以上述提及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探究哪种推测正确。
实验思路:______
预期结果与结论:若______,则甲同学的推测正确;若______,则乙同学的推测正确。
2024-05-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渝西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4 . 紫花地丁是一种常见观赏植物,通常开紫花,极少数个体开白花。某同学为探究其花色的遗传规律,将开紫花个体(甲)与开白花个体(乙)杂交,F1代均开紫花,F1自交后代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紫花:白花=15:1。根据观察结果,该同学对紫花地丁的花色遗传规律提出两个假说:
假说一:紫花地丁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但某种花粉有一定几率不育。
假说二:紫花地丁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不存在致死和不育等现象。
(1)若假说一正确,有一定几率不育的是含_______________的花粉,花粉的不育率为_______________
(2)若假说二正确,实验中F2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种,F2紫花植株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上述假说,该同学打算将F1作为(父本/母本)进行测交实验,并分别预测上述两种假说的实验结果:
①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则假说一正确;
②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则假说二正确。
2024-05-2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黄瓜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同一株上既开雄花又开雄花,但只有雌花能结黄瓜从而影响产量。农科院研究人员在野外偶然发现了一株只开雌花的黄瓜植株甲,为了保留该性状以及确定全雌性状的形成原因,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一系列试验。回答问题:

组别

亲本

子代

实验一

甲×乙(雌雄花都有)

F1只开雌花

实验二

F1×乙

F2只开雌花雌雄花都有=1∶3

实验三

F2只开雌花全体×F2开雌雄花全体

F3只开雌花雌雄花都有=1∶2

(1)根据实验可知,控制雌雄花性状的基因至少有____________对,其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
(2)若在中随机选取一株只开雌花个体与一株开雌雄花个体杂交,后代都为只开雌花植株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3)只开雌花性状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在发现甲后立刻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克隆了数株甲植株。并通过人工导入能与其靶结合,诱导切割)使其中一株表现为同时开雌雄花,其与克隆甲杂交后代依然表现为同时开雌雄花,的作用是使基因表达过程中的____________环节被阻断。
2024-05-2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渝中区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6 . 矮秆水稻具有抗倒伏、高产等优点。为培育矮秆水稻,科研人员用EMS诱变剂处理高秆水稻Wt得到了mp和ac两个矮秆突变品系,利用两个突变品系水稻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杂交实验①:亲本Wt×ac,F1均为高秆,F2中高秆:矮秆=3:1。
杂交实验②:亲本Wt×mp,F1均为高秆,F2中高秆:矮秆=3:1。
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水稻具有_________(回答2点)等优点,因此是研究遗传学的理想材料。对水稻进行人工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为_________
(2)根据杂交实验①分析,ac的矮秆性状至少受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其F2中的高秆水稻自交得F3,则矮秆纯合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控制ac和mp矮秆性状的基因分别是由不同的基因突变引起的。为探究ac和mp的矮秆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你设计实验予以证明。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提高水稻的抗旱性,有人将抗旱基因(HVA)导入水稻,筛选出HV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旱性T。植株(假定HV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T0植株体细胞含两个HVA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HVA基因的整合位点)。

①将T0植株与非转基因水稻杂交:若子代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5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_____类型;若子代抗旱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0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_____类型。
②让图C所示类型的T0植株自交,子代中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7 . 番茄叶霉病会引起叶片发黄卷曲,导致番茄减产。为预防抗叶霉病香茄品种甲的抗病能力减弱,科研人员利用硫酸二乙酯诱变易感病番茄,获得新的抗病品种乙。科研人员利用甲、乙两个品种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对番茄抗叶霉病抗性进行了研究,已知甲、乙品种番茄抗叶摇病均为单基因突变引起,且甲品种抗病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不考虑染色体交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诱变育种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2)乙品种抗叶霉病性状对易感病为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三F1、F2的表型及比例判断甲、乙两品种抗性基因的位置关系。
①若 F1、F2 均表现为抗叶霉病,则可判断甲、乙两品种抗叶霉病基因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
②若F1 表现为抗叶霉病,F2中抗叶霉病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则可判断甲、乙两品种抗叶霉病性状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2024-05-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荣昌区荣昌仁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某植物的有成分R(A_B_cc)和无成分R是一对相对性状,受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3个无成分R的稳定遗传的个体(甲、乙、丙)。甲、乙、丙之间相互杂交,F1均无成分R。然后选其中一组杂交的F1(AaBbCc)作为亲本,分别与甲、乙、丙3个个体进行杂交,结果见下表。
杂交编号杂交组合子代表型(株数)
IF1×甲有(199),无(602)
F1×乙有(101),无(699)
F1×丙无(795)
注:“有”表示有成分R,“无”表示无成分R。
(1)A、a,B、b,C、c属于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__,C、c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
(2)无成分R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种,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用杂交1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与杂交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杂交,理论上其后代中有成分R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4)若丙植株C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的片段缺失,则丙表型为____________。该可遗传变异属于_______
2024-04-3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渝西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9 . 桃树的矮化与乔化是由Tt基因控制,常绿与落叶是由Gr/gr基因控制,果核的离核(核与果肉易分离)与粘核(核与果肉不易分离)由F/f基因控制。桃树开花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结的果实又让人们饱口福和增加果农的经济收入,但是却在冬天落叶。科研工作者尝试培育既能接优质桃果,又兼具绿化功能的乔化常绿离核和矮化常绿离核桃树,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开展了如下杂交实验(见表1)。
表1杂交组合及后代表型与比例

组合

后代表型及比例

1

乔化落叶×矮化常绿F1乔化常绿

2

组合1F1乔化常绿

乔化常绿:乔化落叶:矮化常绿:矮化落叶=9:3:3:1

3

常绿粘核×落叶离核F1常绿离核

4

组合3F1常绿离核

常绿离核:落叶离核:常绿粘核:落叶粘核=9:3:3:1

5

乔化常绿粘核×矮化落叶离核F1乔化常绿离核
据表1回答下列问题
(1)表1中杂交育种的原理是____,发生的时期是____
(2)如果控制离核与粘核的基因与控制桃树高矮的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组合5中F1自交后代表现型为矮化常绿离核个体占比为____
(3)与小麦、水稻杂交育种相比,科研工作者在果树育种中一般采取杂交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方式,最可能采取的“现代生物技术”是____,原因是____
(4)红果肉的桃因富含花色素苷等抗氧化成分(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肿瘤、防止心血管硬化等功效)而广受消费者的喜爱。果肉花色素苷重要基因PpMYB10,1的启动子有两个变异位点。一个是位于ATG上游-554bp(碱基对)的位置483bp的缺失,另一个是位于ATG上游-1609bp的位置插入5243bp的转座子。单倍型的缺失为D1,正常为D2;单倍型的插入为T1;正常为T2。对应组合与果肉颜色对应关系见表2。
表2   PpMYB10.1的启动子与果肉颜色关系

D1D1、T1T1

深红色果肉

D1D2、T1T1

红色果肉

D1D2、T1T2

浅红色果肉

D2D2、T1T1

浅白色果肉

D2D2、T2T2

浅白色果肉

从以上信息得出可以通过缺失碱基对和插入转座子来实现育种,此方法中的缺失碱基对和插入碱基对属于生物变异中的____,深红色果肉品种可以遗传的原因是____
10 . 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下图)。

(1)荠菜这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F2三角形果实有______种基因型。
(2)图中F2结三角形果实的荠菜中,部分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卵圆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结三角形果实的荠菜中的比例为______,还有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些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______
(3)现有2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用2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______的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
②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F2种子。
③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结果预测:
Ⅰ.如果___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Ⅱ.如果___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2024-04-13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长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