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人们对遗传物质的认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摩尔根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
B.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C.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提出“转化因子”概念
D.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验证DNA半保留复制假说
2023-12-25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三校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
2 .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艾弗里在进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时,选用了含有DNA酶活性的狗血清进行实验,发现狗血清能够灭活转化因子,使转化因子丧失转化活性。艾弗里用氟化钠处理狗血清,并用该血清处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然后再将S型细菌提取物与R型细菌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狗血清中是否加入氟化钠

最终菌落的种类

1 组

2 组

3 组

R

R

R

+

R+S

R+S

R+S

注:“+”代表加入,“-”代表未加入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氟化钠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
(2)在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现按下图步骤完成实验后,实验结果是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则可推断实验中标记用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若用3H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经离心后放射性存在于_______________
   
3 . 下列有关实验研究与实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和二苯胺鉴定DNA实验中均需水浴加热
B.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设计思路基本相同
C.减数分裂的模拟活动和果蝇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均运用了模型建构法
D.在探究乙烯利对水果催熟作用的活动中,用乙烯利代替乙烯的原因是其在植物体内不易被分解
4 . 下列关于生命科学史实验中蕴含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艾弗里利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微生物培养技术,证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B.赫尔希、蔡斯利用32P、35S同位素同时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C.沃森和克里克根据碱基比和衍射图等资料搭建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D.科学家利用15N同位素标记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验证了DNA半保留复制假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检测指标应当能够科学地反映因变量。下列所述实验中,若要得出相应的结论,对应的检测指标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结论

检测指标

A

肺炎链球菌活体转化实验

S型菌存在的“转化因子”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检测小鼠的存活情况,并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菌

B

肺炎链球菌离体转化实验

DNA是遗传物质

观察平板中菌落的特征

C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DNA是遗传物质

检测沉淀物、上清液及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

D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

RNA是遗传物质

检测烟草的叶片细胞中是否含有RNA

A.AB.BC.CD.D
6 . 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PCR技术中引物需要和各自互补的DNA单链的5'端结合
B.真核细胞内DNA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
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出蛋白质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均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2023-03-18更新 | 3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浙江省宁波十校高三3月联考生物试题
7 . 艾弗里等科学家研究S型肺炎链球菌中的“转化因子”实验过程如下表:

组别

处理步骤

结果(出现活菌类型)

结论

1

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不作处理

加入R型活菌的培养基中,混合后培养

R+S

DNA是

遗传物质

2

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蛋白酶

3

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RNA酶

4

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酯酶

R+S

5

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DNA酶


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A.处理步骤中,使用液体培养基比固体培养基更有利于细菌转化
B.用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提取物进行组2、3、5实验,实验结果①②③相同
C.在实验结果可通过鉴定细胞形态或涂布分离后观察菌落进行检测
D.加入的R型活菌的数量和生理状态会影响细菌转化效率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发现了肺炎链球菌的转化现象。格里菲思用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格里菲思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内的某种物质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并将这种物质称为“转化因子”。

材料二:1944年,美国科学家埃弗里(O。Avery)和他的同事们宣布S型菌体内具有转化活性的物质为DNA.他们对S型菌的粗提取液进行多次分离和提纯,并测定提纯物的转化能力,其结果均指向了同一物质-脱氧核糖核酸。为进一步确定该物质,他们用不同的酶去破坏该物质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胰蛋白酶、RNA酶等对该物质的生物活性无影响,但DNA酶可以使该物质失去转化能力。
1.下列关于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组和乙组对照,说明S型肺炎链球菌有毒,而R型肺炎链球菌无毒
B.乙组和丙组对照,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失去毒性
C.丙组和丁组对照,说明R型肺炎链球菌转化成了S型肺炎链球菌
D.从丁组死亡的小鼠血液中分离出活的S型菌,不能说明这种转化是可遗传的
2.下列关于埃弗里所做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用到了分离、提纯、离心和同位素示踪等技术
B.分离得到的各种物质须分别与活的R型菌进行混合培养,以完成相关转化实验
C.胰蛋白酶、RNA酶等处理粗提取液后,不影响转化,表明蛋白质和RNA不是转化因子
D.DNA酶处理S型菌的粗提取液后,失去转化能力,表明DNA是促使转化的物质
2022-06-04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生物-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浙江卷)(含考试版、全解全析、参考答案、答题卡)
9 . 肺炎双球菌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实质是S型菌DNA整合到了R型菌DNA上。为了研究转化是否需要S型菌和R型菌的直接接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了实验。先将两种类型菌株分别加入U型管左、右两臂内,U型管中间隔有微孔滤板。实验过程中在U型管右臂端口将培养液缓慢地吸过来压过去,让两菌株共享一种培养液,吸压过程也会导致少量菌体破裂。一段时间后取U型管两臂菌液涂布培养,左臂菌液只出现S型菌落,右臂菌液同时出现S型、R型两种类型菌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微孔滤板不允许肺炎双球菌通过B.微孔滤板允许DNA分子通过
C.左侧的透气塞允许肺炎双球菌通过D.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不需要两者直接接触
2022-04-24更新 | 33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浙江省宁波至诚高级中学选考模拟卷(一)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