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DNA分子的复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1 . 某研究小组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进行了两组动物细胞学实验:
实验一:诱导14C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使其分别在只有12C的培养基内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期间收集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样本甲和乙、以及分裂后期的样本丙和丁,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如下表:

样本

标记染色体数

标记DNA数

样本

标记染色体数

标记DNA数

20

40

20

20

10

20

12

12

实验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分别标记尿嘧啶核苷酸和亮氨酸,其后添加到两组细胞培养基中,并对14C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跟踪测定,实验过程中,发现细胞对于放射性亮氨酸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同时期对放射性尿嘧啶核苷酸的吸收量。
(1)该生物正常的染色体条数为__________条;丙可能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后期,若为前两种情况,其DNA至少复制了___________次。
(2)丁应处于___________(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后期,以上四种细胞样本取样最早的应是___________
(3)实验二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
2023-08-19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六所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2 . 某种两性花植物的花色有白色、黄色和红色三种,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花色与基因型之间的部分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表型基因型
白花A_B_C_
黄花aabbcc
红花除上述基因型外

现选择甲、乙、丙三种植株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其中植株乙开黄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P   甲×乙→F1   红花:白花:黄花=6:1:1。
实验二:P   甲×丙→F1   红花:白花:黄花=12:3:1。
(1)甲、丙植株的花色分别为______________。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和实验二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DNA复制时,若某植株的基因A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碱基G被碱基T所替代(记为基因A1),另一条链不变,则该基因再连续复制n次后,基因A的数量:基因A1的数量=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株红花植株Q(已知该植株同时含有a、b、c基因),该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_______种。若要进一步确定该红花植株Q的基因型范围(即含一个显性基因还是两个不同的显性基因),请简要说明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5-21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海南省高三下学期学业诊断大联考(五)生物试题
3 . 科学家运用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研究DNA复制的机制。请回答问题:
(1)将两组大肠杆菌分别在15NH4Cl培养液和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多代,培养液中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于合成四种___分子,在___(写两种酶)等的催化作用下进行DNA复制,最终得到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
(2)实验一: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1-a所示。

热变性处理导致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___发生断裂,形成两条DNA单链,因此图1-a中出现两个峰,
(3)实验二:研究人员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F1DNA),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对应图1-b中的两个峰。若将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F1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据此分析,F1DNA是由___(选填①~④中的序号)组成。根据相关实验结果,可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三种复制方式模型见图2)。下列说法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是___(选填⑤~⑦中的序号)。
①两条15N-DNA单链
②两条14N-DNA单链
③两条既含15N、又含有14N的DNA单链
④一条15N-DNA单链、一条14N-DNA单链
⑤双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一个条带,排除“弥散复制”
⑥单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两个条带,支持“半保留复制”
⑦图1-b与图1-a中两个峰的位置相同,排除“全保留复制”
(4)研究人员继续研究发现:将只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1培养液中,培养24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经实验二的相关处理后,离心管中出现的14N条带与15N带峰值的相对比值为7:1,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为___h。
2024-04-03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八十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科学家曾对DNA的复制提出两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和半保留复制。以下是运用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探究DNA复制机制的两个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即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
实验二: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1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F1DNA)。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
(1)热变性处理破坏了DNA分子中的_____(填化学键的名称)。
(2)根据图a、图b中条带的数目和位置,能否判断DNA的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_____,原因是_____
(3)研究人员发现,若实验二中提取的F1DNA_____,将其直接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据此分析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研究人员继续研究发现,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l4NH4C1培养液中,培养24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经实验二的相关处理后,离心管中出现的14N条带与15N条带峰值的相对比值为7:1,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为_____h。
(5)如果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P元素只含32P)。若将DNA分子放在只含31P的脱氧核苷酸的溶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则子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原来减少_____
5 . 某研究小组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进行了两组动物细胞学实验,其内容如下:
实验一:诱导放射性同位素碳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使其分别在只有12C的培养基中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期间收集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样本甲和乙,以及分裂后期的样本丙和丁,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如表:

样本

标记染色体数

标记DNA数

20

40

10

20

20

20

12

12

(1)从上表推断,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2)上表中肯定属于减数分裂的样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个样本中,取样时间最早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分别标记尿嘧啶核苷酸和亮氨酸,其后添加到两组细胞培养基中,并对14C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跟踪测定。
(4)在两组实验中,放射性均能达到较高水平的细胞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发现细胞对于放射性亮氨酸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同时期对放射性尿嘧啶核苷酸的吸收量,对其解释不合理的一项是_______
①每条mRNA可以自动合成多个蛋白质分子
②尿嘧啶核苷酸可以通过RNA的降解再次利用,而蛋白质不能被降解
③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含量远远高于核糖核苷酸在细胞中的含量
6 . 科学家运用同位素标记、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研究DNA复制的机制。请回答问题:
(1)研究者用蚕豆根尖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A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大约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检测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
步骤B取出根尖,洗净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大约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①步骤A目的是标记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分子。若依据“DNA半保留复制”假说推测,DNA分子复制的产物应符合甲图中的______________(选甲图中字母填写)。

②若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乙图中的______________(选乙图中字母填写),且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乙图中的______________(选乙图中字母填写),则假说成立。
(2)研究者为进一步确定“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将两组大肠杆菌分别在15NH4Cl培养液和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多代,培养液中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于合成______________分子,作为DNA复制的原料,最终得到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
(3)实验一: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

热变性处理导致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______________发生断裂,形成两条DNA单链,因此图a中出现两个峰。
(4)实验二:研究人员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F1DNA),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若将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F1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据此分析,F1DNA是由_____________(选填①~④中的序号)组成,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选填⑤~⑦中的序号)。
①两条15N-DNA单链                      ②两条14N-DNA单链          
③两条既含15N又含有14N的DNA单链
④一条15N-DNA单链、一条14N-DNA单链
⑤双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一个条带,排除“全保留复制”
⑥单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两个条带,排除“弥散复制”
⑦图b与图a中两个峰的位置相同,支持“半保留复制”
(5)半不连续复制是1966年日本科学家冈崎提出的。为验证假说,他进行了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在20℃时侵染大肠杆菌70min后,将同位素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在2秒、7秒、15秒、30秒、60秒、120秒后,分离T4噬菌体DNA并通过加热使DNA分子全部变性后,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分子越小离试管口距离越近),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所示。

①研究表明,富含G—C碱基对的DNA分子加热变性时需要的温度较高,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
②图中,与60秒结果相比,120秒结果中短链片段的量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022-06-30更新 | 2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李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易饲养,繁殖快,突变型多,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果蝇的长翅和残翅、刚毛和截毛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亲本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

实验一

长翅刚毛(♀)×残翅截毛(♂)

长翅刚毛(♀):长翅刚毛(♂)=1:1

♀长翅刚毛:残翅刚毛=3:1

♂:长翅刚毛:残翅刚毛:长翅截毛:残翅截毛=3:1: 3:1

实验二

长翅刚毛(♂)   ×残翅截毛(♀)

长翅刚毛(♀):长翅截毛(♂)=1:1

♀:长翅刚毛:残翅刚毛:长翅截毛:残翅截毛=3:1: 3:1

♂:长翅刚毛:残翅刚毛:长翅截毛:残翅截毛=3:1: 3:1


(1)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仅有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两条链均被15N标记,该卵原细胞在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那么减数分裂Ⅰ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单体有_____条;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体有______条;其产生含有15N标记的卵细胞的概率为______
(2)若实验一为正交,则实验二为____________。由此可以判断长翅和残翅是由____________上的基因控制的,截毛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一F2中长翅刚毛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种,实验二F2中长翅刚毛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若让实验一F2中的长翅刚毛雌性个体和实验二F2中的长翅刚毛雄性个体自由交配,则后代为长翅刚毛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验证两对相对性状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实验一F1雄性个体与另一雌性个体作为亲本进行测交实验,请写出该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2021-10-14更新 | 3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8 . 科学家曾对DNA的复制提出三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弥散性复制,以下是运用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探究DNA复制机制的两个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即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
实验二: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F1DNA),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

(1)DNA分子虽然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但却储存了大量的遗传信息,请你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热变性处理破坏了DNA分子中的___________(填化学键的名称)。
(2)根据图a、图b中条带的数目和位置,能否判断DNA的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发现,若实验二中提取的F1DNA不做热变性处理,将其直接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据此分析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继续研究发现,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培养24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经实验二的相关处理后,离心管中出现的14N条带与15N条带峰值的相对比值为7:1,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为_______h。
(5)如果大肠杆菌的DNA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胸腺嘧啶,则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的数目是____________
9 . 科学家运用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研究DNA复制的机制。请回答问题:
(1)将两组大肠杆菌分别在15NH4Cl培养液和14NH4Cl 培养液中繁殖多代,培养液中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于合成四种__________分子,作为DNA复制的原料,最终得到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
(2)实验一:从含 15N 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 DNA,混合后放在100 ℃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热变性处理导致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_______发生断裂,形成两条DNA单链,因此图a中出现两个峰。

(3)实验二:研究人员将含 15N 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 DNA(F1DNA),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若将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F1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据此分析,F1DNA是由________(选填①~④中的序号)组成,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选填⑤~⑦中的序号)。
①两条15N-DNA 单链       ②两条14N-DNA 单链             
③两条既含 15N、又含有14N 的DNA单链
④一条15N-DNA单链、一条14N-DNA单链
⑤双链的F1DNA 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一个条带,排除“全保留复制”
⑥单链的F1DNA 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两个条带,排除“弥散复制”
⑦图b与图a中两个峰的位置相同,支持“半保留复制”
2018-07-04更新 | 1089次组卷 | 14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10 . 某研究小组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进行了两组二倍体动物细胞学实验:
实验一:诱导14C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使其分别在只有12C的培养基内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期间收集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样本甲和乙,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如下表:
样本标记染色体数标记DNA数
2040
1020
实验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分别标记尿嘧啶核苷酸和亮氨酸,其后添加到两组细胞培养基中,并对14C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跟踪测定,实验过程中,发现细胞对于放射性亮氨酸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同时期对放射性尿嘧啶核苷酸的吸收量。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分别是2、1
B.实验一的表格中所有的DNA分子都含12C
C.甲细胞和乙细胞中均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实验二说明同时期蛋白质合成量多于RNA合成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