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DNA分子的复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1 . 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的时期是分裂前期
B.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都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
C.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D.一个细胞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产生的含3H的子细胞数为1或2或3或4
2 . 下图是某DNA片段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⑦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是________,过程a需要的酶有_______等(答2种酶),过程b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c过程中结构③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的原因是________
(2) 若某个精原细胞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DNA分子中,每个DNA的两条单链中的N分别为15N和14N,将该细胞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则形成的4个细胞中含有15N的细胞个数可能是_________
(3)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唾液腺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中,能发生过程b、c而不能发生过程a的细胞是_________
(4)下图是某基因转录出的mRNA部分序列。现有一细胞的该基因发生改变,改变后基因转录的mRNA在下图箭头所示位置增加了70个核苷酸,使该mRNA序列中出现终止密码(终止密码有UAG、UGA和UAA)。改变后基因转录的mRNA中,终止密码为_______,改变后基因表达的蛋白含_________个氨基酸。
2019-01-17更新 | 44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3 .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青蒿素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其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1)下列关于疟原虫(2n=14)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推测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疟原虫是真核生物,所以在间期能观察到核仁、染色体
B.疟原虫细胞的分裂间期具有完整的核膜,所以能观察到核孔
C.疟原虫(2n=14),所以在其分裂间期一定能观察到14条细丝状的染色质
D.疟原虫是原生动物,所以在其分裂期能观察到两个中心粒
(2)人感染疟原虫后,疟原虫能选择性地侵入人红细胞,寄生在红细胞内,其在繁殖过程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___________(红细胞、疟原虫)的核糖体,细胞呼吸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
(3)青蒿素作用于食物泡膜,阻断了其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在此过程中疟原虫利用膜的___________排出细胞内自噬泡。
(4)某兴趣小组用含N的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培养基培养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在染色体水平上研究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方式。
实验的基本过程如下:
Ⅰ.将青蒿幼苗培养在含有15N的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
Ⅱ.当DNA分子双链都被15N标记后,再将根移到含有秋水仙素的非放射性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
①Ⅱ中选取新生根尖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Ⅰ中在根尖细胞进行第一次分裂时,每条染色体上带有放射性的染色单体有___________条,每个DNA分子中有___________条链带有放射性。Ⅱ中若观察到一个细胞具有36条染色体,且二分之一的染色体具有放射性,则表示该细胞的染色体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上复制了___________次。
(5)近来又发现青蒿素能抗癌,并有可能彻底改变癌症的治疗方法。在抗癌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与对疟原虫的作用机制一样,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也是青蒿素攻击的主要靶点,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含量___________
2019-02-04更新 | 34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皖西高中教育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4 .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体细胞中有 4 对染色体。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由 A、a 控制);棒眼与正常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由 B、b 控制)。现有两果蝇杂交,得到 F1表现型和数目(只)如下表。请回答:

灰身棒眼

灰身正常眼

黑身棒身

黑身正常眼

雌蝇

156

0

50

0

雄蝇

70

82

26

23

(1)若将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的核中的DNA分子全部用15N进行标记,在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中带15N标记的细胞占_________%,作出这一推论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种群中控制灰身与黑身、棒眼与正常眼的基因分别位于___________,在果蝇的正常细胞中,可能不含控制棒眼与正常眼基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F1中黑身棒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
(4)有个棒状眼雌果蝇CIB品系XBX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e,且该基因与棒状眼基因B始终连锁在一起,如图所示。

e在纯合(XBXB、XBY)时能使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为检测经X射线辐射后的正常眼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雄果蝇A与CIB系果蝇交配,得F1,F1的性别及眼型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
②在F1中选取大量棒状眼雌果蝇,与多个正常眼且细胞未发生致死突变的雄果蝇进行杂交,统计得到的F2的雌雄数量比。预期结果和结论: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__,则诱变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未发生其他隐性致死突变;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不为上述比例,则诱变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
2016-11-26更新 | 3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5 . 图中a、b、c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其中①一⑦表示物质或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图示各物质或结构中含有核糖的是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
(2)人体细胞中a、b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已知②中含有120个碱基,其中A有30个,G有50个,那么形成②的DNA分子区段中,C和T的个数为_________个。以②为模板合成的④中最多有_______种氨基酸。
(4)⑤是_________,其上携带的⑦是________
(5)若某个精原细胞中核DNA分子共含5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20%,将该细胞放在仅含14N的培养基中进行减数分裂,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______个。已知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都如图中①所示(DNA两条链中N分别为15N和14N),则最终形成的4个细胞中含有15N的细胞个数是___个。
(6)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中,能发生过程a、b、c的细胞是_________
(7)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b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____(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
2017-05-03更新 | 4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6 . A点处将果蝇(2n=8)精原细胞置于32P的培养液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发生了a分裂过程,然后于E点处在31P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发生了b分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CD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有8条或16条
B.GH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单体一定有8条
C.IJ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可能有8条
D.b分裂过程结束后,产生的含³²P的子细胞数为2或3或4
2024-05-23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7 . 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增大为主要特征,受多个基因的影响。下表是3种致病基因、基因位置和临床表现。请作答。

基因

基因所在染色体

控制合成的蛋白质

临床表现

A

第14号

β-肌球蛋白重链

轻度至重度,发病早

B

第11号

肌球蛋白结合蛋白

轻度至重度,发病晚

C

第1号

肌钙蛋白T2

轻度肥厚,易猝死


(1)研究发现,基因型不同,临床表现不同,一对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夫妇所生育的后代,出现的临床表现至少有_______种。
(2)若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发生突变,能够产生与之对应的_______基因。基因突变可引起心肌蛋白结构改变而使人体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说明上述致病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来控制生物体性状。
(3)已知A基因含23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单链A:C:T:G=1:2:3:4。用PCR扩增时,该基因连续复制3次至少需要_______个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4)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别作用于心肌细胞后,心肌细胞能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
2016-11-2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西藏拉萨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8 . 将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中全部DNA分子双链用32P标记(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的子细胞一定为4 个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9 . 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细胞中放射性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子细胞都含32P,则该细胞进行的一定是减数分裂
B.若所有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该细胞进行的可能是有丝分裂
C.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标记的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
D.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标记的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可能为3/4
10 . 将某一细胞核DNA被3H充分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液中培养,并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H的DNA分子数一定为N
B.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数可能为0-2N
C.若每个子细胞的每条染色体都含3H,则其分裂过程中会出现四分体
D.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H的子细胞占子细胞的比例可能为1/4、1/2或1
2019-12-14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五中2019-2020学年高三(11月)月考生物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