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DNA分子的复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5 道试题
1 . 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真核细胞的核基因表达调节机制——内含子miRNA通过下调转录因子来调控基因的表达,图甲和图乙是发生在细胞核内的正向和反向调节机制模式图。请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含子miRNA是在转录水平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B.内含子miRNA调控基因的表达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C.形成主基因mRNA和成熟miRNA需解旋酶和限制酶的作用
D.该研究为某些疾病如肿瘤提供多个靶点联合治疗
2 . 科学家曾提出DNA复制方式的三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如图1所示。为了解DNA的复制方式,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实验,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2所示的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有同位素标记法和_____
(2)大肠杆菌培养后,最早可根据第_____代细菌DNA的离心结果来判断是全保留还是半保留复制;最早根据第_____代细菌DNA的离心结果来判断是分散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已知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若继续培养至第三代,则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会出现的条带是_____(填标号)。
①轻带②中带③重带
(3)若把一个用15N标记的DNA的精原细胞(2N=8)放到含有14N的培养液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则形成的子细胞中最多有_____15N标记的DNA分子,全部子细胞中,15N标记的DNA分子共_____个。
3 . DNA在细胞生命过程中会发生多种类型的损伤。如损伤较小,RNA聚合酶经过损伤位点时,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会不依赖于模板掺入mRNA(如图1);如损伤较大,修复因子Mfd识别、结合滞留的RNA聚合酶,“招募”多种修复因子、DNA聚合酶等进行修复(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的DNA经复制后有半数子代DNA含该损伤导致的突变基因
B.图1所示转录产生的mR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可能不变
C.图2所示的转录过程是沿着模板链的5'端到3'端进行的
D.图2所示的DNA聚合酶催化DNA损伤链的修复,方向是从n到m
4 . 马蛔虫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研究小组将马蛔虫的一个 置于含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将其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进行减数分裂,获得8个精细胞。这8个精细胞中不含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细胞数目不可能是(  )(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互换)
A.0个B.1个C.4个D.5个
2023-10-06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段考生物试题
5 . 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24)的某个精原细胞(全部DNA被32P标记)在31P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其中一个细胞如图所示(1-8表示基因),图中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细胞正在经历第2次胞质分裂
B.该精原细胞分裂结束后可形成4个精细胞
C.图示细胞形成的子细胞可能不带有32P
D.1与2都可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6 . 某研究小组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进行了两组二倍体动物细胞学实验:
实验一:诱导14C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使其分别在只有12C的培养基内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期间收集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样本甲和乙,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如下表:
样本标记染色体数标记DNA数
2040
1020
实验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分别标记尿嘧啶核苷酸和亮氨酸,其后添加到两组细胞培养基中,并对14C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跟踪测定,实验过程中,发现细胞对于放射性亮氨酸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同时期对放射性尿嘧啶核苷酸的吸收量。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分别是2、1
B.实验一的表格中所有的DNA分子都含12C
C.甲细胞和乙细胞中均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实验二说明同时期蛋白质合成量多于RNA合成量
7 . 将果蝇(2N=8)的精原细胞(2N=8)的所有染色体DNA链都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再置于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实验期间收集细胞甲、乙、丙、丁,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不考虑突变及互换,根据表格情况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细胞

31P标记染色体数

32P标记DNA数

8

16

8

8

4

8

6

6

A.细胞甲可能处于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
B.细胞乙可能处于减数分裂II中期
C.细胞丙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的减数分裂I后期
D.细胞丁可能处于第三次有丝分裂后期
8 . 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中含有2n条染色体,其DNA双链均只含31P。现将该精原细胞置于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能正常进行分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子细胞的每条染色体均含32P,则进行的一定是减数分裂
B.若该精原细胞只进行减数分裂,则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含31P的染色体数目为2n
C.若该精原细胞进行了两次有丝分裂,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每条染色单体均含31P
D.若该精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则精细胞中含31P的染色体数目为n
9 . 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精原细胞,其DNA都用32P进行标记,将其放入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并分裂,检测某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带有放射性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只有1条染色体有放射性,则形成该细胞过程中至少发生3次DNA复制
B.若只有2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前可能进行多次有丝分裂
C.若只有3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D.若4条染色体均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进行减数分裂
2023-09-26更新 | 38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10 . 某雄性哺乳动物基因型为HHXBY,图1代表该动物某器官内细胞分裂模式图;图2中①-⑦代表该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增殖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图;图3代表特殊情况下,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形成染色体桥。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_,该细胞所处时期与图2中________细胞相同(填序号)。图1细胞中存在基因h可能是________的结果。
(2)图2中肯定不含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_(填序号),可能出现四分体的细胞是________(填序号)。图2中细胞④正处于分裂间期,分裂间期完成的生命活动有________
(3)图3中染色体桥的形成可能发生在________(填细胞增殖的具体时期)。若在形成图2中细胞⑦的过程中,H基因所在的某一条染色体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粒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和性染色体,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
(4)用32P标记该动物性原细胞的全部核DNA,然后将细胞置于31P的培养液中培养,使其进行减数分裂。用32P标记该动物另一性原细胞的全部核DNA,然后将细胞置于31P的培养液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关于这两个性原细胞的标记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分裂Ⅰ中期细胞中,32P标记的DNA分子数相同,染色体数相同
B.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Ⅰ后期细胞中,32P标记的DNA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不同
C.第二次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分裂Ⅱ前期细胞中,32P标记的DNA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相同
D.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32P标记的DNA分子数相同,染色体数相同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