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负链RNA(不能作为翻译模板)包膜病毒。复制的病毒RNA与衣壳蛋白装配和释放时,宿主细胞表面会表达大量病毒的膜蛋白,含组氨酸标签(His-tag)的多肽的羟基活化后,可与细胞表面的病毒膜蛋白上的氨基发生反应,从而实现对病毒膜蛋白的标记。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病毒结构中含有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有机物
B.衣壳蛋白、膜蛋白的合成需RNA聚合酶、核糖体参与
C.His-tag标记过程中宿主细胞膜上发生了脱水缩合反应
D.病毒的释放过程依赖膜的流动性,但不需要消耗能量
2024-05-2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渝西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2 . 可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棉花基因在胚珠和纤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基因芯片的制作和检测流程如下;将棉花基因组中的各基因分别进行PCR扩增→再将各基因扩增产物按一定顺序点在玻璃板上的相应位置,变性、固定→分别从棉花胚珠和纤维中分离总mRNA,反转录生成cDNA→将两种cDNA分别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标记→将标记后的cDNA与基因芯片杂交→进行荧光检测(若绿色和红色叠加则呈现黄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逆转录过程与芯片杂交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B.若芯片上某基因处的红色荧光较强,说明该基因在棉花纤维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
C.若芯片上某基因处显示黄色,可能是由于该基因在两种组织中均表达
D.若某基因处只出现红色或绿色,该基因可能是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基因
2024-04-28更新 | 3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名校考试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
3 . 中心法则是分子生物学中最核心的内容,它精炼地概括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与传递媒介,在生物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已知丙肝病毒(HCV)为RNA复制型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通过HCV抗体检测疑似患者是否感染HCV
B.在被HCV侵染的肝细胞中能完成图中五个路径
C.肝细胞完成右图中过程均由线粒体提供能量
D.病毒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由mRNA上的反密码子决定的
2024-04-16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仿真模拟卷(二)生物试卷
4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人类基因组古病毒“复活”驱动衰老
细胞衰老是机体衰老及各种衰老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人类基因组潜藏着诸多“老化”信号,这些“老化”信号常受到表观遗传的严密监控而处于沉默状态,但在年龄增加的过程中,这些“老化”信号逐渐逃离监控,进而激活细胞内的一系列衰老程序。
数百万年前,远古逆转录病毒入侵整合到人类的基因组并潜伏下来,这些病毒被称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ERV在细胞衰老过程中能被再度唤醒,其机制如下图所示。衰老细胞中表观修饰改变后导致基因组中ERV DNA被激活,通过一系列过程产生新的病毒颗粒。在衰老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ERV RNA还能形成ERV DNA,使细胞误以为有外界病毒入侵,从而激活cGAS-STING天然免疫通路,使细胞产生并分泌SASP,SASP则会进一步加速细胞衰老。另一方面,衰老细胞释放的ERV病毒颗粒可通过旁分泌或体液运输的方式在器官、组织、细胞间传递,最终使得年轻细胞因受“感染”而老化。

该研究为衰老及老年疾病的评估和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可开发有效延缓组织乃至系统衰老的干预技术,为衰老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1)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请从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两个角度,各写出一点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_____
(2)请依据中心法则用文字和箭头画出衰老细胞基因组中ERV DNA被激活后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图_____
(3)在观察到衰老细胞中存在病毒颗粒后,研究者通过PCR技术和_____技术检测了衰老细胞培养液和年轻细胞培养液中ERV RNA及ERV表面特异性蛋白的含量,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和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ERV病毒颗粒。研究者进行以上三个实验的目的是_____
(4)请选择相应处理和实验结果完善以下实验,为验证“衰老细胞释放的ERV病毒颗粒能够使年轻细胞老化”这一观点提供支持证据。
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
_____ + ②_____ 共同孵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培养年轻细胞的培养液中_____ + ④_____ 共同孵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培养年轻细胞的培养液中_____
a.年轻细胞的细胞匀浆                                        b.衰老细胞的细胞匀浆
c.培养了年轻细胞一段时间的培养液                    d.培养了衰老细胞一段时间的培养液
e.抗ERV抗体                                               f.无关抗体
g.吸附在实验组细胞上的ERV比对照组多       h.吸附在实验组细胞上的ERV比对照组少
i.实验组细胞的衰老相关指标高于对照组          j.实验组细胞的衰老相关指标低于对照组
(5)请根据图示信息提出一种干预策略用于抑制ERV“复活”引起的衰老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胰腺癌临床症状隐匿,是一种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生物碱A(HBOA)是一种从植物老鼠筋中提取的化合物,具有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为探究HBOA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分别利用含不同浓度HBOA的完全培养液处理等量人胰腺癌细胞24h和48h(其它条件均相同且适宜),所得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在该探究过程中,自变量为________,实验结论为________
(2)研究人员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测量(1)中经含0mmol·L-1、0.4mmol·L-1和0.6mmol·L-1HBOA的完全培养液处理人胰腺癌细胞48小时后的相关指标,所得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①细胞周期包括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M(分裂期)4个时期。与正常胰腺细胞相比,胰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较______(填“长”或“短”);据图2可知,经HBOA处理后,胰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会停滞在______(填“G1”或“S”或“G2-M”)期。
②人胰腺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为______(用文字与箭头表示)。通过图5推测,HBOA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的机理是_____
(3)若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相关定量研究,请提出一个可行的研究方向(不需要写出具体过程)________
2024·河北·模拟预测
6 . 逆转座子是一类可以通过“复制一粘贴”方式在基因组上发生跳跃的DNA元件,R2是低等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逆转座子。它们专一性地“寄生”在宿主基因组的28S核糖体DNA中,借助宿主基因的启动子,合成自身的mRNA和蛋白质并组装形成R2复合物(“复制”过程)。R2复合物可再次识别宿主28S核糖体DNA上的专一性位点,通过核酸酶结构域切开DNA双链,再通过逆转录酶结构域逆转录合成cDNA,将R2基因序列重新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粘贴”过程),完成“增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R2的“复制一粘贴”过程不发生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
B.28S核糖体的化学成分为RNA和蛋白质
C.R2的“复制一粘贴”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
D.宿主基因的启动子发生甲基化会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
2024-03-2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猜题卷(二)
7 . 空间转录组技术可测定特定细胞在某一功能状态下转录出来的所有mRNA。该技术设计了一种标签TIVA-tag(包括一段尿嘧啶序列和蛋白质),该标签进入活细胞后与mRNA的腺嘌呤序列尾(真核细胞mRNA均具有)结合得到产物TIVA-tag-mRNA,回收并纯化该产物之后,将mRNA洗脱下来用于转录组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技术可获得特定活细胞中全部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表达信息
B.TIVA-tag-mRNA的形成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推测TIVA-tag与mRNA结合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D.TIVA-tag的主要组成元素与核糖体、染色体的基本一致
8 . 发菜是我国干旱半干旱荒漠草原地区的陆生固氮蓝藻,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由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条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发菜在形态结构及生理代谢水平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干旱适应性,具有丰富的耐旱基因资源,利用发菜中的优良基因进行其他品种的改良,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NfDnaK2基因是发菜中的耐旱基因,其表达受细胞内水分状况的调节,从而使耐旱基因在合适的条件下才会表达,这种调节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获得并扩增该目的基因采取如下方式:从发菜中分离该基因的mRNA,在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获得目的基因,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将目的基因插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为实现目的基因的定向连接,可在扩增目的基因时,选择含有___________的引物,以最初获得的目的基因为模板进行。
(3)将NfDnaK2基因转入拟南芥组织细胞时,选择分生组织比成熟组织获得植株的成功率高,原因是___________;将导入NfDnaK2基因的植物组织细胞经___________过程可形成愈伤组织;发菜耐旱基因可在拟南芥植株中表达,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024-02-2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金科大联考】 2021-2022学年高三6月质量检测生物(河北卷)
9 . 脆性X综合征(FXS)患者在X染色体长臂末端有一脆性部位(细丝部位),是由于X染色体上编码F蛋白的基因中序列CGG重复过度扩增导致。
(1)正常编码F蛋白基因中序列CGG有6~54次重复,而患者中有230~2300次甚至更多次的重复。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
A.基因重组B.碱基插入C.碱基替换D.染色体片段重复

研究发现,FXS发病严重程度与编码F蛋白基因中CGG的重复次数有关。CGG的重复次数有随代际增加的倾向。科研人员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如图所示。

(2)据图所示,在_______________过程中,以含有CGG重复序列的DNA单链为模板,按_______________方向合成子链时,子链会发生局部滑落并折叠,子链继续延伸,导致子链中CGG重复序列增加。
cDNA是在体外由RNA经过逆转录获得。通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可将不同大小的DNA片段分离开来。下图为某FXS患者家族中不同个体编码F蛋白基因的cDNA片段凝胶电泳的检测结果。

(3)在cDNA获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A.DNA→RNAB.RNA→蛋白质C.RNA→DNAD.RNA→RNA

(4)据图所示,推测男性和女性患FXS的可能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编码F蛋白基因过多       ②编码F蛋白基因不表达       ③异常编码F蛋白基因表达
(5)下列有关FXS的遗传图谱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
A.B.C.D.

(6)研究发现,CG二核苷酸处容易发生胞嘧啶甲基化,这种现象属于表观遗传中的_______________。据此推测,男性患FXS的分子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2023-05-03更新 | 3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10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合成生物学新进展
合成生物学指对已有生物系统进行修改或进行人工设计改造,从而合成自然界不存在或未发现的生物系统等。利用合成生物学,人们对细菌基因组进行改造并利用这些改造的细菌来发酵生产药物(如胰岛素)或其他有用物质(如生物燃料),但发酵罐中的细菌可能被病毒污染或逃逸到自然界,造成潜在危害。
目前科学家合成大肠杆菌基因组,用同义序列替换所有UCC和UCA的丝氨酸密码子对应的 DNA序列,并进一步删除了与UCG和UCA 密码子对应的tRNA基因;并设计添加诱骗tRNA基因,该诱骗tRNA会把UCG和UCA从原本的丝氨酸识别为亮氨酸,从而合成了一种能够抵抗迄今已知所有天然病毒感染的大肠杆菌X。
研究团队还在改造的大肠杆菌上添加了两个独立的保障措施。第一个保障措施是防止水平基因转移。水平基因转移是指遗传物质被水平转移给非子代的其他细胞,这是一种不断发生的自然现象。研究团队在大肠杆菌X中将亮氨酸的密码子替换成了UCC或UCA,如果大肠杆菌X的遗传物质水平转移到了其他生物体中,那么这些生物体的天然 tRNA仍然将UCG和UCA转换为丝氨酸,从而得到一堆没有进化优势的乱码蛋白。同样,如果改造的大肠杆菌的诱骗tRNA 基因被水平转移到了其他生物体,那么这些诱骗tRNA会将代表丝氨酸的密码子误读为亮氨酸密码子,从而杀死细胞,防止进一步传播。也就是说,任何逃逸的诱骗tRNA基因都“走不远”,因为它们对自然生物体有毒。这也是第一种能够阻止转基因生物的基因水平转移到天然生物的技术。第二个保障措施是大肠杆菌X必须依赖实验室制造的非天然氨基酸生存,这种非天然氨基酸在自然界并不存在。
合成生物学的大门正在徐徐打开,而新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1)该研究在_________( DNA/RNA/蛋白质)上进行操作,重构了遗传密码系统,从而合成大肠杆菌X,其遗传信息的传递_________(违背/不违背)中心法则。
(2)大肠杆菌X能够抵抗迄今已知所有天然病毒感染的原因包括        
A.诱骗tRNA可使遗传信息正确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异常
B.丝氨酸转变为亮氨酸可对蛋白质的结构产生影响
C.基于合成生物学,大肠杆菌X重构了遗传密码系统
D.大肠杆菌X本身需要诱骗tRNA才能完成基因表达
(3)大肠杆菌X中能够水平基因转移的物质包括拟核中的 DNA 和________,大肠杆菌X水平基因转移难以稳定存在的原因是________
(4)依据文章所述,该研究可以应用于哪些方面?____
2023-04-29更新 | 28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北京丰台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