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染色体变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下图1中编号A-F的图像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2n=24)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图2是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取该植物解离后的花药,捣碎后置于载玻片上,滴加_____染色1-2min,压片后制成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作为判断该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
(2)图1中C的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____期,该细胞中有_____条姐妹染色单体。
(3)图1中A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_____体,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着_____的交叉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4)联会复合体(SC)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梯状结构,则图1中A含有_____个 SC。与A相比,D 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最大的差异是_____
(5)请将图1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按减数分裂的时序进行排序:A→_____________→F(填图中英文字母)。
(6)图2是某同学在低温条件下观察洋葱(二倍体)根尖分生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显微照片,除了低温条件,_________也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该药物作用原理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时期是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第二次月考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图1为某动物体内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图2表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的生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的含量,图3是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c细胞中四分体的数目为______个。
(2)图1中具有4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______,细胞d的名称是______
(3)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1中_____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4)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图2中的_____所代表的时期;图1中的_______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Ⅲ时期。
(5)图2中可表示无同源染色体时期的有______
(6)图3中BC段变化的原因_____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图1为罗伯逊易位携带者(表型正常)与正常人的14号和21号染色体组成。在形成配子时,易位染色体T(14,21)与14号和21号正常染色体联会形成三价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14单体、21单体和14三体均胚胎期致死,造成流产。图2所示遗传系谱图,甲病为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不在14号和21号染色体上),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900;I1~I4号个体中仅I3为罗伯逊易位携带者。不考虑其他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
(2)I3____条染色体,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可形成____个四分体;只考虑14和21号染色体,可形成____种精子。
(3)Ⅱ7染色体组成正常且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可能性为____
(4)Ⅲ9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可能性为____;若Ⅱ7再次怀孕,为达到优生的目的,建议进行____
(5)参照图1,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画出Ⅱ8的染色体组成____;Ⅱ8的染色体组成与下图所示的标准型21三体患者的不同之处在于____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南通等市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打靶卷生物试题
4 .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土著人培育出了具有各种不同颜色的玉米籽粒的品种一黄色、白色、紫色等,并且赋予每种颜色不同的审美和宗教价值。例如,一些部落认为有斑点的玉米籽粒是力量和活力的象征。玉米籽粒的颜色如褐色、斑点等的遗传是不稳定的。
(1)种子中的胚乳是由两个极核与一个精子极核形成的。玉米籽粒的颜色与胚乳最外层糊粉层的颜色有关。极核的形成过程如下:

   

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花粉给基因型为aaBb的雌穗授粉,所得到籽粒胚乳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
(2)玉米的第9号染色体上有两对与糊粉层颜色有关的等位基因,CI对C呈显性、Bz对bz呈显性,其中Bz促进糊粉层发育为紫色,bzbz纯合子则促进糊粉层发育为褐色,但CI抑制糊粉层颜色的发生,糊粉层表现为无色。麦克林托克选择CCbzbz的母本与CICIBzBz的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代。
①理论上F1代籽粒的颜色为___________色。
②实际的杂交结果中,大部分籽粒的确如此,但同时还发现有一些籽粒在此颜色的背景上出现了褐色斑点。麦克林托克猜想这些杂合体中,在胚乳发育的某个时期CI基因连同___________一起发生了丢失,导致有些细胞群能够制造褐色色素:如果在胚乳发育早期就发生了丢失,褐色色斑的面积会___________(“较大”、“较小”)。
③麦克林托克提出了关于有关基因丢失机制的解释:9号染色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基因Ds,它是染色体发生断裂的位点,断裂后的CI所在染色体片段丢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

   

综上所述,CCbzbz(不含Ds)的母本与CICIBzBzDsDs的父本杂交所得F1代中,发育为褐色细胞群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细胞发生了__________变异。
(3)麦克林托克随后又发现单独的Ds并不能直接诱导染色体断裂,而是需要另一个因子的帮助,即Ac。Ac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只有在Ac存在的前体条件下,Ds才能发生断裂。更深入的研究发生,Ds不仅能诱导染色体断裂,而且能够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上切离,转移到另一个位置上。
①Ds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上,涉及____________键的水解与重建。
②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为基因型CCCBzbzbzDs的胚乳,其糊粉层发育为全褐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麦克林托克用Ac/Ds双因子系统(转座元件)解释了玉米9号染色体的遗传不稳定性。在玉米中转座元件是普遍存在的,转座元件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时,它们会造成染色体结构变异或引起____________,因此这些元件有着非常重要的遗传意义。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八校联考三模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高产、抗病等方面,玉米(2n=20)杂合子表现出的某些性状优于纯合亲本(纯系),其茎的高度、果穗的大小、胚乳的颜色等性状与其抗倒伏、高产、品质等密切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玉米茎的高度有高茎和矮茎两种类型,A控制高茎,将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F1均为高茎,F1自交所得F2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3:1。在连续繁殖高茎玉米品系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株矮茎玉米突变体M,M自交,子代中高茎玉米植株占1/4,研究发现,M是由亲代高茎玉米植株一个A基因突变而成,基因型表示为AA+。据此分析,A+基因的产生属于________(显性、隐性)突变,以上控制茎的高度的基因位于________;M与正常矮茎玉米植株杂交得F1,F1自由交配,后代中矮茎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
(2)玉米的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1、B2和C1、C2)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都纯合时表现为衰退的小穗性状。若基因型为B1B2C1C2的大穗杂交种自交后代出现衰退小穗性状的概率为1/2,则说明________;若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该品种自然状态授粉留种,子代表现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的概率为________
(3)玉米籽粒胚乳的颜色有黄色、紫色和杂色,已知胚乳是由精子与母本产生的两个极核融合后发育而成,每个极核的染色体组成均与卵细胞一致。
①研究人员为研究胚乳颜色形成的机制,所做杂交实验及结果如表1所示。据此分析杂交组合一、二中F1胚乳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据此推测胚乳颜色的形成很可能与R基因的________(来源、数量、来源和数量)有关。
表1


杂交组合

F1胚乳颜色

紫色RR(♀)×黄色rr(♂)

紫色

紫色RR(♂)×黄色rr(♀)

杂色

②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利用突变体N(如下图)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2所示,据此分析:

表2

杂交组合

部分F1胚乳

基因型

颜色

野生型rr(♀)×突变体N Rr(♂)

Rrr

杂色

RRrr

杂色

野生型rr(♂)×突变体N Rr(♀)

RRr

紫色

突变体N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研究发现,N在产生配子时,10号染色体分离有时发生异常,但不影响配子的育性,则表2中F1出现少量基因型为RRrr的胚乳的异常分离发生时期为________。上述杂交组合三、四结果表明胚乳颜色的形成很可能与R基因的________有关。
7日内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江苏省海安中学最后一模生物
6 . 早在一百多年前,果蝇就走进了科学家的实验室,成为实验室里的明星模式生物,1907年摩尔根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著名的蝇室,形成了一个大的果蝇遗传学研究中心。
(1)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中的模式生物,其优点有______(至少答两点)。
(2)摩尔根利用果蝇做了如下图所示杂交实验,此外他还将F1红眼雌果蝇与亲代白眼雄果蝇进行交配,发现后代中白眼雌果蝇占______,该交配方式称为______

(3)摩尔根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白眼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的假说。那么根据假说,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进行演绎推理:选择______进行交配,若假说成立,那么子代将出现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最后再通过实验来检验实验结果与演绎是否相符,这种研究方法就叫作______
(4)某果蝇种群中灰体(D)对黑檀体(d)为显性,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后代中出现一只黑檀体果蝇,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已知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
实验步骤: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Dd的果蝇杂交,获得F1;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a、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檀体=______,则为基因突变;b、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檀体=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5)该果蝇种群中眼色有四种,M基因控制棕色素合成,N基因控制朱红色素合成。棕色素和朱红色素同时存在时表现暗红眼,两种色素都不存在时表现白眼。现将一只白眼果蝇与纯合暗红眼果蝇杂交,F1全部为暗红眼,F1与白眼果蝇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父本母本F2表现型及比例
F1白眼暗红眼:白眼=1:1
白眼F1暗红眼:棕眼:朱红眼:白眼=43:7:7:43
根据表中数据推测F1______(父本/母本)时发生了互换,F1的M基因与N基因______(在/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杂交组合Ⅱ中,F1产生的雌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是______
2024-06-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已知雄性家蚕的性染色体是ZZ,雌性家蚕的性染色体是ZW。由于雄性具有生长期短、出丝率高等优点,因此养殖雄蚕可以增产。某科学家培育出了只产雄蚕的家蚕品系,如图1,其中a和b是Z染色体上的两个致死基因(不考虑互换),“+”是对应的野生型基因。图2是经过诱变得到的雌蚕。回答下列问题:

   

(1)据题目信息可知,a和b是______(填“显性”或“隐性”)致死基因,若以图1中的家蚕为亲本,其杂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为______。图2中雌蚕发生的变异类型为______
(2)让图2中含有a基因的雌蚕与图1中的雄蚕交配,子代中雌蚕:雄蚕=______。若让图2中含有b基因的雌蚕与图1中的雄蚕交配,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与上述结果______(相同/不同)。通过诱变和筛选获得图2中雌蚕的目的是培育出基因型为______的父本家蚕,其与正常雌蚕交配产生的子代只有雄蚕。
(3)某次生产中将多只图1中的雄蚕与多只图2中的雌蚕交配,F1中雌、雄蚕共有M只,将F1与N只正常雌蚕进行自由交配,若M:N=3:7,则所得的F2中,雌蚕:雄蚕=______,雄蚕中同时含a和b基因的个体占比为______
2024-06-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家蚕(2n=28)为ZW型性别决定。其蚕卵有圆形和椭圆形,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并且存有假母系遗传现象(子代总是表现母本基因型决定的性状);黑色卵(A)对白色卵(a)为显性,位于10号染色体上;正常蚕(Os)的幼体体表不透明,油蚕(os)的体表透明。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杂交实验中,蚕卵形状中F2的基因型是______。蚕卵形状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F3中的个体自由交配,后代圆形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2)研究表明,os基因位于家蚕的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无相应基因。若通过杂交实验证明os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最好选择______,杂交结果为______
(3)雄蚕食桑少,蚕丝质量高,蚕农希望只养雄蚕,避免雌雄蚕混养。可通过改造W染色体实现只养雄蚕的目的。
①图2中用γ射线处理、改造W染色体时所引发的变异称为____。研究人员利用W1通过杂交培育了基因型为aaZW1A的种蚕,该种蚕与白色卵雄蚕杂交,子代中______卵孵化为雄蚕。
②图3中利用W2构建的家蚕平衡致死体系中,m基因和n基因为隐性致死基因,os基因能遮蔽m基因的致死作用(不考虑Z染色体上的Os/os基因)。普通蚕无m、n隐性致死基因(基因型为aaZMNZMN、aaZMNW),请说明利用家蚕平衡致死体系只繁育雄蚕的过程______。家蚕平衡致死体系可以自稳,请用遗传图解解释其原理______(请将遗传图解写出来,只要求写出个体的基因型,基因型写法参照下例:平衡体系中的雌蚕写作aaZmNW°sA)。
2024-06-0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考前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9 . 黑麦(2n=14)有高秆(A)和矮秆(a)、抗病(B)和不抗病(b)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下图表示用不同方法进行的育种操作设计思路。请回答问题:

(1)利用⑥过程获得高秆抗病黑麦新品种时,诱发变异的因素属于______因素,此过程需要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才可能得到预期品种,这说明____________
(2)通过①②③过程获得高秆抗病黑麦新品种的原理是______,③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____________;为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可进行单倍体育种,即图中的______(填写图中序号)过程,其中依赖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关键技术手段是____________
(3)图中的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常用______处理使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图中得到的新物种相较于原种育性降低,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黑麦每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分别记为1~7号,其中任何1条染色体缺失均会形成单体。单体与单体的杂交后代会出现二倍体、单体和缺体(即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无法存活),仅有一个B基因表现为弱抗病。C品种在栽培过程中出现了一株7号染色体单体,B基因刚好位于仅存的7号染色体上,则C品种的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2024-06-03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南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下图中编号A~F的图像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2n=28)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观察到的是该植物的______组织装片。上述细胞分裂图像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______(填图中字母)时期,会形成______个四分体。
(2)图B所示的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量为______条,图______(填图中字母)所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3)若要利用该植物材料进行“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则:
①对该植物进行低温处理,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
②取植物的______,用卡诺氏液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_。随后用酒精冲洗2次;
③制作装片,基本步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④显微观察,可以在视野中看到,大部分细胞为____________(填细胞倍性)。
2024-06-0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南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