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重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1 . 玉米(2n=20)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传粉的植物。现阶段我国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均为杂合子,杂交种(F1)的杂种优势明显,在高产、抗病等方面杂合子表现出的某些性状优于其纯合亲本(纯系)。现阶段,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均为杂合子。
(1)玉米的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1B2C1C2)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都纯合时表现为衰退的小穗性状。若大穗杂交种(B1B2C1C2)自交后代出现衰退的小穗性状的概率为1/2,则说明__________。如果玉米的某杂种优势性状由n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每对等位基因都独立遗传。若某杂种优势品种n对基因都杂合(亲本),其后代n对基因都纯合时才表现衰退,该品种自然状态授粉留种,F2表现衰退的概率为_________
白粉病是一种造成玉米严重减产的病害。 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白粉病基因随机转入玉米中,获得抗病株。为进一步研究抗病株的遗传特性,让抗病株与原种进行杂交,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亲本

F1

F2表型及比例

1

♀抗病株x ♂原种

自交

原种:抗病株≈4.93:1

2

♂抗病株x♀原种

自交

原种:抗病株≈4.85:1

(2)由此可知,相对于原种的感病性状,抗病性状为 _______性。根据F2的表型及比例能否判断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还是自由组合定律?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玉米籽粒胚乳的颜色有黄色、紫色和杂色,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来研究胚乳颜色形成的遗传学机制。已知胚乳是由精子与母本产生的两个极核融合后发育而成,每个极核的染色体组成均与卵细胞一致。胚乳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

   

表1

杂交组合

F1胚乳颜色

紫色RR(♀)×黄色rr(♂)

紫色

紫色RR(♂)×黄色rr(♀)

杂色

研究人员对胚乳颜色形成的机制作出如下推测:
推测一:可能与胚乳中R基因的数量有关;
推测二:可能与胚乳中R基因的来源有关。
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利用突变体甲进行了相关实验。
表2

杂交组合

部分F1胚乳

基因型

颜色

野生型rr(♀)×甲Rr(♂)

Rrr

杂色

RRrr

杂色

野生型rr(♂)×甲Rr(♀)

RRr

紫色

研究发现,甲在产生配子时,10号染色体分离有时发生异常,但不影响配子的育性。表2中F1出现少量基因型为RRrr的胚乳的原因是__________     表2中杂交结果仅支持推测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2023-06-03更新 | 29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山东省泰安肥城市高三学业仿真模拟生物试题(三)
2 . 出芽酵母的生活史如下图1所示,其野生型基因发生突变后,表现为突变型(如图2所示)。研究发现该突变型酵母(单倍体)中有少量又恢复为野生型表型,请分析回答:

第一字母

第二字母

第三字母

A

U

U

终止

亮氨酸

G

C

谷氨酰胺

亮氨酸

G

A

天冬氨酸

异亮氨酸

C

G

谷氨酸

缬氨酸

A

表1 部分密码子表
(1)酵母的生殖方式Ⅰ、Ⅱ、Ⅲ中,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方式__________,使得该方式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
(2)依据图2和表1分析,A基因突变为a后,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为_______,这种变化导致合成的相应蛋白功能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者提出两种假设来解释突变型酵母恢复为野生型表型的原因。
①假设一:a基因又突变回A基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性。
②假设二:a基因未发生突变,编码能携带谷氨酰胺的tRNA的基因B突变为b基因(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a基因表达过程中,b基因转录产生的tRNA能识别突变后的密码子,并携带__________(填氨基酸名称),最终保证a基因能指导合成出完整的、有功能的蛋白质。
(4)为检验以上假设是否成立,研究者将恢复后的单倍体野生型酵母与原始单倍体野生型酵母进行杂交,获取二倍体个体(F1),培养F1,使其减数分裂产生大量单倍体后代,检测并统计这些单倍体的表型。结果显示,单倍体子代野生型与突变型比例为3:1,该结果支持假设________,其中,野生型单倍体子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
2023-06-14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出芽酵母的生活史如下图1所示,其野生型基因发生突变后,表现为突变型(如图2所示)。研究发现该突变型酵母(单倍体)中有少量又恢复为野生型表现型,请分析回答:

表1 部分密码子表
第一字母

第二字母

第三字母

A

U

U终止亮氨酸G
C谷氨酰胺亮氨酸G
A天冬氨酸异亮氨酸C
G谷氨酸缬氨酸A

(1)酵母的生殖方式Ⅱ与Ⅰ、Ⅲ相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__________,因而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
(2)依据图2和表1分析,A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相应蛋白质的合成________,进而使其功能缺失。
(3)研究者提出两种假设来解释突变型酵母恢复为野生型表现型的原因。
①假设一:a基因又突变回A基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性。
②假设二:a基因未发生突变,编码能携带谷氨酰胺的tRNA的基因B突变为b基因(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a基因表达过程中,b基因转录产生的tRNA能携带________(填氨基酸名称),并识别碱基序列为_____的密码子,最终保证a基因能指导合成出完整的、有功能的蛋白质。
(4)为检验以上假设是否成立,研究者将恢复后的单倍体野生型酵母与原始单倍体野生型酵母进行杂交,获取二倍体个体(F1),培养F1,使其减数分裂产生大量单倍体后代,检测并统计这些单倍体的表现型。
①若F1的单倍体子代表现型为________,则支持假设一;
②若F1的单倍体子代野生型与突变型比例为3:1,则支持假设二,F1的单倍体子代中野生型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来源于一个F1细胞的四个单倍体子代酵母细胞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为_________
2022-08-2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周末练习(五)生物(清北班)试题
4 . Ⅰ.小鼠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用小鼠进行遗传学实验,小鼠的弯曲尾(B)对正常尾(b)显性.遗传学家针对小鼠的尾形进行了相应的遗传实验.                    
实验一:                    
父本母本子一代
弯曲尾正常尾雌性全是弯曲尾;雄性全是正常尾
实验二:遗传学家将一个DNA片段导入到子一代弯曲尾雌鼠的体细胞中,通过DNA重组和克隆技术获得一只转基因正常尾小鼠.                    
说明:①插入的DNA片段本身不控制具体的性状;                    
②小鼠体内存在该DNA片段,B基因不表达,即该DNA片段和B基因同时存在是表现为正常尾,b基因的表达不受该片段影响;                    
③若小鼠的受精卵无控制尾形的基因(B、b),将导致胚胎致死。                    
请回答:                    
(1)由实验一可知,子一代雌鼠的基因型是__                    
(2)该转基因小鼠的育种原理是__                    
(3)遗传学家认为该DNA片段插入到小鼠染色体上的位置有4种可能(见如图).为确定具体的插入位置,进行了相应的杂交实验.(该DNA片段与B或b基因的交换值为20%)                    

                    

实验方案:                    
让该转基因正常尾小鼠与非转基因正常尾雄性小鼠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结果与结论:
①若子代__,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1种可能性;                    
②若子代__,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2种可能性;                    
③若子代__,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3种可能性,且完全连锁;若不完全连锁,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                    
(4)若子代__,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4种可能性,且完全连锁;若不完全连锁,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                    
(5)上题中的第一种①情况和第三种③情况下插入DNA方式中,插入的该DNA片段与控制尾形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分别满足遗传基本规律中的__定律.                    
Ⅱ.狗的一个复等位基因系列控制皮毛中色素的分布.等位基因ay降低了色素沉积程度,产生沙色的狗;等位基因at产生斑点型式的狗;等位基因as使暗色素在全身均匀分布;等位基因ay、at、as之间具有不循环而是依次的完全显隐性关系(即如果ay对at显性、at对as显性,则ay对as也显性,可表示为ay>at>as)根据以下系谱图回答问题:                    

                    

(6)根据该系谱图确定复等位基因的显性顺序是__                    
(7)上述狗皮毛颜色的遗传遵循__定律;                    
(8)Ⅰ1的基因型为__,Ⅲ2与Ⅲ3交配产生斑点子代的概率是__                    
(9)已知狗的长尾(A)对短尾(a)是显性.现用短尾狗(甲群体)相互交配产生的受精卵在胚胎发育早期注射微量胰岛素,生出的小狗就表现出长尾性状(乙群体).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胰岛素在小狗胚胎发育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实验思路:__                    
②结果及结论:__
2019-11-06更新 | 7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精细定位水稻4号染色体上的抗虫基因,用纯合抗虫水稻与纯合易感水稻的杂交后代多次自交,得到一系列抗虫或易感水稻单株。对亲本及后代单株4号染色体上的多个不连续位点进行测序,部分结果按碱基位点顺序排列如下表。据表推测水稻同源染色体发生了随机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位点

…1…

…2…

…3…

…4…

…5…

…6…

被测植株

测序结果

A/A

A/A

A/A

A/A

A/A

A/A

纯合抗虫水稻亲本

G/G

G/G

G/G

G/G

G/G

G/G

纯合易感水稻亲本

G/G

G/G

A/A

A/A

A/A

A/A

抗虫水稻1

A/G

A/G

A/G

A/G

A/G

G/G

抗虫水稻2

A/G

G/G

G/G

G/G

G/G

A/A

易感水稻1

A.抗虫水稻l的位点2-3之间发生过交换
B.易感水稻1的位点2-3及5-6之间发生过交换
C.抗虫基因可能与上述6个位点都有关
D.抗虫基因位于位点2-6之间
2023·湖南·高考真题
多选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为精细定位水稻4号染色体上的抗虫基因,用纯合抗虫水稻与纯合易感水稻的杂交后代多次自交,得到一系列抗虫或易感水稻单株。对亲本及后代单株4号染色体上的多个不连续位点进行测序,部分结果按碱基位点顺序排列如下表。据表推测水稻同源染色体发生了随机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位点1…位点2…位点3…位点4…位点5…位点6…

测序结果

A/A

A/A

A/A

A/A

A/A

A/A

纯合抗虫

水稻亲本

G/G

G/G

G/G

G/G

G/G

G/G

纯合易感

水稻亲本

G/G

G/G

A/A

A/A

A/A

A/A

抗虫水稻1

A/G

A/G

A/G

A/G

A/G

G/G

抗虫水稻2

A/G

G/G

G/G

G/G

G/G

A/A

易感水稻1

A.抗虫水稻1的位点2-3之间发生过交换
B.易感水稻1的位点2-3及5-6之间发生过交换
C.抗虫基因可能与位点3、4、5有关
D.抗虫基因位于位点2-6之间
2023-06-21更新 | 2245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3年新教材高考湖南卷生物
7 . 小鼠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用小鼠进行遗传学实验,小鼠的弯曲尾(B)对正常尾(b)显性。遗传学家针对小鼠的尾形进行了相应的遗传实验。
实验一:
父本母本子一代
弯曲尾正常尾弯曲尾(♀):正常尾(♂)=1:1

实验二:遗传学家将一个 DNA 片段导入到子一代弯曲尾雌鼠的体细胞中,通过 DNA 重组和克隆技术获得一只转基因正常尾小鼠。
说明:①插入的 DNA 片段本身不控制具体的性状;②小鼠体内存在该 DNA 片段,B 基因不表达,即该DNA 片段和B 基因同时存在是表现为正常尾,b基因的表达不受该片段影响;③若小鼠的受精卵无控制尾形的基因(B、b),将导致胚胎致死。
请回答:
(1)由实验一可知,控制小鼠尾形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子一代雄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2)该转基因小鼠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遗传学家认为该 DNA 片段插入到小鼠染色体上的位置有 4 种可能(见右图)。为确定具体的插入位置,进行了相应的杂交实验。(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方案:让该转基因正常尾小鼠与非转基因正常尾雄性小鼠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结果与结论:
①若子代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1:1:1:1,则该 DNA 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 1 种可能性;
②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 DNA 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 2 种可能性;
③若子代全为正常尾,且雌雄比例为1:1,则该 DNA 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 3 种可能性;
④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 DNA 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 4 种可能性。
(4)如上(3)题的第二种情况插入DNA方式中,插入的该DNA片段与控制尾形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满足遗传基本规律中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填文字)定律。
8 . 已知果蝇的体色和翅型分别由Ⅱ号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表现出连锁遗传的现象。用纯种灰身长翅果蝇与纯种黑身残翅果蝇交配,F1果蝇全部表现为灰身长翅。以F1果蝇和双隐性类型果蝇为实验材料进行正反交实验,当F1果蝇作父本时,后代只出现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类型,且比例为1∶1;当F1果蝇作母本时,后代出现了灰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残翅和黑身长翅四种类型。多次重复上述杂交实验后统计结果不变。
(1)长翅基因可以突变成残翅基因却不能突变成灰身基因,原因是__________
(2)F1与双隐性类型杂交时,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对此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
(3)摩尔根在观察上述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遗传学第三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遗传学第三定律均会导致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其对生物进化的意义体现在__________
(4)研究发现,雌果蝇体内一条染色体上相邻基因位点间发生交换的几率与二者间的距离呈正相关,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距离最远的两对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产生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几乎相同。研究小组尝试运用假说一演绎法来证明A/a与B/b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距离最远。
①提出假说:假设控制体色和翅型的基因在染色体上距离最远。请在答题卡方框中画出基因型为AaBb的正常体细胞中控制体色和翅型基因可能的位置情况(注:用“圆圈”代表细胞,细胞中用“竖线”代表染色体,“黑点”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________
②演绎推理:若假说成立,则基因型为AaBb的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__________;该雌果蝇与同种基因型的雄果蝇杂交,后代的分离比为__________
③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让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个体杂交,结果符合预期,证明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距离最远。
(5)果蝇的裂翅(由E基因控制)和非裂翅(由e基因控制)由Ⅲ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当裂翅基因纯合时会导致残翅个体死亡。纯种灰身残翅非裂翅果蝇与纯种黑身长翅裂翅果蝇杂交得到F1, F1相互交配得到F2,F2中灰身长翅裂翅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_
9 . 许多作物的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在染色体数目上存在较大差异,请分析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生物种类染色体组数体细胞染色体数(条)配子染色体数(条)
小麦野生祖先种2147
栽培品种6a21
香蕉野生祖先种22211
栽培品种333

(1)根据表中信息,a为______________条。
(2)用秋水仙素处理小麦的野生祖先种可以获得多倍体小麦,其原理是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能够抑制_____________的形成,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3)表中香蕉的栽培品种一般是没有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遗传变异的来源除了表中所示变异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1-17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10 . 已知大肠杆菌菌株A的基因型为metbiothr+leu+thi+,菌株B的基因型为met+bio+thrleuthi(一表示不能合成,+表示能合成,met、bio、thr、leu、thi分别表示甲硫氨酸、生物素、苏氨酸、亮氨酸、硫胺素)。

(1)若用基本培养基(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生长)单独培养菌株A和B,二者均不能生长,但在完全培养基中可以生长;若将菌株A和B在完全培养基中混合培养,再取菌液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平板上会出现菌落。为解释该现象,研究者提出了两种假说:
假说1:在混合培养过程中一些物质从一个菌株中释放出来后被另一个菌株吸收;
假说2:在混合培养过程中,两种菌株发生了杂交,出现了基因重组。
①为判断假说1是否正确,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开展实验。一段时间后取U形装置滤片两侧的菌液,分别涂布于____(填“基本培养基”或“完全培养基”)上。若实验结果显示______,则假说1不成立。
②为验证假说2是否正确,可对图1装置所作的改进措施为_____,其余实验操作不变。
(2)菌株A和菌株B又分别有链霉素敏感(strs)和链霉素抗性(strr)两种类型,链霉素会抑制strs菌株的细胞分裂,导致无法完成基因重组。选取相应菌株开展杂交实验,并取菌液涂布于不同的培养基上,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不含链霉素的基本培养基

含链霉素的基本培养基

实验甲(Astrs×Bstrr

有菌落

有菌落

实验乙(Astrr×Bstrs

有菌落

无菌落

①实验甲、乙在不含链霉素的基本培养基上均有菌落出现的原因是____
②据结果分析,两种菌株在杂交中的作用不同,其中菌株____(填“A”或“B”)相当于雌性个体,即作为遗传物质的______(填“供体”或“受体”)。
(3)进一步研究表明,某种菌株能够作为遗传物质供体是因为含有一种微小质粒F因子。含有F因子的菌株(F+菌株)可向不含F因子的菌株(F菌株)转移F因子中的DNA,且F因子也可整合到细菌拟核DNA中成为Hfr菌株。Hfr可从任意起点向F转移拟核DNA,根据F菌株中出现Hfr菌株基因的时间,可确定拟核DNA上不同基因的位置。请根据表中相关实验结果,判断三种基因在图2圆圈上的相对位置:trpA__________、hipA__________、polA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
2023-05-13更新 | 3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五月联合测评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