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1 . 果蝇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同时缺失的个体叫作缺失纯合子,只有一条发生缺失的个体叫作缺失杂合子。已知缺失杂合子可育,而缺失纯合子具有致死效应。研究人员用一只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多次杂交,统计F1的性状及比例,结果是棒眼雌果蝇∶正常眼雌果蝇∶棒眼雄果蝇=1∶1∶1。在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且该果蝇是缺失杂合子
B.正常眼是隐性性状,且缺失发生在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
C.让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雄果蝇中棒眼∶正常眼=2∶1
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能判断F1中正常眼雌果蝇的染色体是否缺失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2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人白细胞中常出现“费城染色体”(如图),其上的BCR-ABl融合基因表达BCR-Abl融合蛋白,使酪氨酸激酶一直保持活性,抑制了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BCR-Abl融合基因的出现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融合蛋白氨基酸数是BCR和Abl蛋白氨基酸数之和
C.CML病人白细胞中的费城染色体可以遗传给子代
D.抑制细胞中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药物可治疗CML
2023-05-17更新 | 28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教研联盟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3 . 造血干细胞内BCR基因和AB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融合基因后,表达的BCR-ABL蛋白具有高度酪氨酸激酶活性,能使某种蛋白质(简称CP)磷酸化而被激活,最终造成白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引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其主要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造血干细胞内发生的该种染色体变异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B.激活CP依赖于ATP中具有较高转移势能的末端磷酸基团
C.融合基因通过控制BCR-ABL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D.研发与ATP竞争结合BCR-ABL蛋白的新型药物可能缓解CML
2023-05-14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4 . 某雄性动物(2n=6)的基因型为AaBb,甲、乙代表其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1、2、3代表染色体),图丙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已知图乙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只发生了一次差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0条染色单体
B.甲、乙细胞分别对应图丙的BC段和DE段
C.形成乙细胞的过程中发生的差错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的中期,1、2、3为非同源染色体
2023-05-12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二)生物试题
5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影响血液及骨髓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产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这些白细胞在骨髓内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形成可能与费城染色体的出现有关,图1为费城染色体形成的机理,图2为CML形成及药物格列卫治疗CML的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粒细胞由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粒细胞中的吞噬细胞具有吞噬、消化病原体的作用,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参与构成人体的第_________道防线。
(2)图1癌细胞染色体形态分析结果显示,人体9号染色体与22号染色体间的相互_________导致产生了费城染色体。这种变异使费城染色体上产生了ABL/BCR融合基因。ABL/BCR融合基因转录、翻译融合蛋白的过程需要的模板分别是_________
(3)由图2可知,ABL/BCR融合蛋白可以催化ATP中的磷酸基团发生转移,使异常增殖蛋白发生_________,并使粒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CML。结合图2乙分析,格列卫治疗CML的机制是_________
(4)研究人员从抑制ABL/BCR融合基因表达的角度进行药物研发,发现地黄多糖(RPS)对ABL/BCR融合基因mRNA的合成有影响。现欲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RPS处理对癌细胞中ABL/BCR融合基因mRNA合成水平的影响。要求RPS浓度设计为0、50、100、200(单位:μg·mol1)4个浓度值,每隔12h检测一次,实验时间总共为72h。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___
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大概思路:_________。(培养液的成分、mRNA的含量测定方法等不作要求)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一对外表和智力均正常的夫妇,母亲怀了一个异常的胎儿,对染色体检查发现,丈夫染色体正常,妻子和胎儿的18号染色体组成分别如下图1和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妻子与胎儿均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且胎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也改变
B.妻子18号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使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C.胎儿异常染色体是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结果
D.胎儿的18号染色体部分基因可能会出现过量表达,导致相关疾病的产生
2023-05-05更新 | 32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锦州市某校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7 . P元件是染色体上的一段可转移DNA,根据P元件的有无可将果蝇分为P型(有P元件)和M型(无P元件),P型果蝇细胞内有30~50个P元件,它们分散在果蝇的染色体上。在体细胞 (包括精、卵原细胞)内,P元件控制合成转座蛋白阻遏物(I);在生殖细胞和受精卵内,P元件则控制合成转座酶(X)。I和X均位于细胞质中,I 能抑制X的活性进而抑制P元件在染色体上的转移。在受精卵中,细胞质来自卵细胞。P元件发生转移后会导致子代果蝇性腺发育不良引起不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型果蝇的体细胞内同时含有I和X
B.M型果蝇的生殖细胞内能发生P元件的转移
C.P型果蝇做母本时,子代果蝇均可育
D.M型果蝇做母本时,子代果蝇均可育
8 . 某雌雄异株植物()的红果和黄果由基因控制,叶片菱形和卵形由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实验人员选择红果菱形雄株(甲)、红果卵形雌株(乙)、黄果菱形雌株(丙)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不考虑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亲本

红果菱形雌株:红果卵形雌株:黄果菱形雌株:黄果卵形雌株=3:3:1:1

红果菱形雄株:黄果菱形雄株:红果菱形雌株:红果卵形雌株:黄果菱形雌株:黄果卵形雌株=2:2:1:1:1:1

(1)根据实验二结果分析,两对等位基因中位于染色体上的是基因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中,全为雌株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植株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取实验一中卵形叶雌株并对其进行射线处理,进行培育后与杂合的菱形叶雄株杂交,分别统计单株的表型及比例,发现其中一个株系的中雌、雄株都表现为。已确定该结果的出现与同源染色体片段转移有关。
①发生的具体同源染色体片段转移是________,且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从配子的可育性方面作答)。
②若让该株系的菱形叶雌、雄株杂交,则其的表型及比例是________(写出性别)。
③为验证该染色体片段转移,实验人员选择该株系________(填“雄株”、“雌株”或“雄株和雌株”)与正常的雌、雄植株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它们的性染色体结构。与正常植株相比,若________________,则可初步证明该株系确实发生了染色体片段转移。
2023-04-24更新 | 129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多选题 | 适中(0.65) |
9 . 某女性一条4号染色体和一条20号染色体发生了平衡易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可以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C.该女性细胞中最多可以有23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
D.怀孕期间可以通过基因检测诊断是否为平衡易位携带者
2023-04-22更新 | 63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高三二轮复习联考生物试题
10 . 人类14号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发生断裂后,二者的长臂在着丝粒处结合成一条衍生染色体,短臂结合成的小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丢失,这种现象称为罗氏易位。罗氏易位携带者通常表型正常,下图是携带者体细胞内染色体示意图(只画出携带者体细胞内14号染色体、21号染色体和衍生染色体的情况)。已知一个携带者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的儿子也是携带者,这对夫妇打算再生一个孩子。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罗氏易位
B.携带者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均发生变化
C.儿子的14号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均来自母亲
D.无法通过羊水检查来初步确定胎儿是否为携带者
2023-04-16更新 | 3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生物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