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3 道试题
1 . 单孔目动物针跟共有5对、10条性染色体,研究发现这5对性染色体是通过祖先XY性染色体与多对古老的常染色体之间发生非同源的片段交换而产生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5对性染色体经历多次的易位而形成
B.5 对性染色体均表现出 Y染色体短小的特点
C.X1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可能出现在 Y5染色体上
D.针鼹基因组与祖先相比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明显改变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生物试题
2 . 三体是指生物中某一对同源染色体增加了一条。科研人员偶然发现了玉米(2n=20)细胞中增加了一条带有易位片段的三体植株(植株基因型为Aaa',其中a'指易位染色体上的基因),该易位染色体不能参与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时,该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染色体易位只发生在该植株有丝分裂或者减数分裂过程中
B.该三体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形成的四分体数量为9个
C.该三体植株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有6种,且比例相等
D.可遗传的染色体三体植株的产生可能改变种群相关基因的频率
7日内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二模生物试题
3 .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某品种家鸡毛腿与光腿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体型的正常型和矮小型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B/b控制。现有一群毛腿正常体型雌雄鸡随机交配,F1雄鸡表型及比例为毛腿正常型∶光腿正常型=3∶1,雌鸡表型及比例为毛腿正常型∶光腿正常型∶毛腿矮小型∶光腿矮小型=9∶3∶3∶1,不考虑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家鸡两种性状中的显性分别是____________,两种性状的遗传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2)亲本中雄鸡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亲本雄鸡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________。F1毛腿正常型雄鸡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W染色体上没有上述基因,由于环境因素影响,F1中某毛腿正常体型鸡产生了含Wa的卵细胞,但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则该毛腿正常体型鸡的基因型是________,Wa卵细胞形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4)该品种鸡的野生型羽色为黑色,已知w-1白色隐性突变品系的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研究人员又发现了两个白色隐性突变品系w-2和w-3,其分别与w-1白色突变品系杂交(正反交结果一致),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F1

F2

黑羽

白羽

分离比

一:w-1×w-2

全为黑羽

136

63

9∶7

二:w-1×w-3

全为黑羽

89

87

1∶1

①在答题卡的图中标注杂交组合一、二中的突变型基因与野生型基因的相对位置________(w-1、w-2和w-3的隐性突变基因分别用w1、w2、w3表示,野生型基因用+表示)。
②杂交组合一、二的F1相互杂交,子代出现白色个体的概率是________
2024-05-1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二模生物试题
4 . 某二倍体植物的紫茎(M)对绿茎(m)为显性,野生型(N)对耐盐(n)为显性,其中基因N/n位于4号染色体上,基因M/m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下列根据四项实验方案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有(       

实验方案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纯种紫茎野生型植株和绿茎耐盐植株杂交,再将F1自交

F2紫茎植株中野生型:耐盐≈3:1,F2绿茎植株中野生型:耐盐≈3:1

基因M/m位于4号染色体上

纯种紫茎野生型植株和绿茎耐盐植株杂交,再将F1测交

测交后代只有紫茎野生型和绿茎耐盐两种表型

基因M/m位于4号染色体上

用缺失了一条4号染色体的纯合紫茎植株和绿茎植株杂交,已知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可育

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茎:绿茎≈1:1

基因M/m位于4号染色体上

用缺失了一条4号染色体的纯合紫茎植株自交,已知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可育,植株不含基因M时表现为绿茎

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茎:绿茎≈3:1

基因M/m位于4号染色体上

A.0项B.1项C.2项D.3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两条非同源染色体间相互交换染色体片段称为相互易位(图a,图中染色体上的数字表示染色体的区段)。某分裂过程中会出现十字形图像(图b)。随着分裂过程的进行会形成环形或8字形图,染色体分离时约有1/2属于邻近离开(图c),1/2属于交互离开(图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分裂过程可能是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I
B.图b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
C.相互易位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正常精子的概率为1/4
D.相互易位的花粉母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1/2正常
2024-05-13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二模生物试题
6 . 科学家借助诱变技术,构建了家蚕性别连锁平衡致死系,实现了大量养殖雄蚕的目标。雄蚕的两条Z染色体上有两对与致死有关的基因A、a和B、b(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互换),任一对基因隐性纯合则胚胎致死,基因型为ZaWa、ZbW的个体同样具有致死效应。雌蚕的Z染色体上有隐性基因a,W染色体上有其等位基因。另有一对控制体色的常染色体基因D(黑身)和d(白身)。该平衡致死系个体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平衡致死系中雌蚕的亲本可能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发生了易位
B.若要实现专养雄蚕的目标,可选用图中的雄蚕与基因型为ZABWa的雌蚕杂交
C.图中雌雄个体交配不能使此品系得以长期保持
D.在选育过程中,W染色体上带有D基因可用来区别致死系家蚕的性别
2024-04-21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枣强董子学校、昌黎第一中学联考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7 .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婴幼儿中常见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位于5号染色体上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所致。SMN1的致病性突变包括基因内某段长序列缺失以及微小突变两种类型。未发生长序列缺失的SMN1基因的拷贝数可通过PCR测定,而发生长序列缺失的SMN1基因不能通过PCR扩增得到。SMN1在人群中的拷贝数为0~4个,SMN1拷贝数为0个会导致SMA,基因型表示为“0+0”型;SMN1拷贝数只有1个为杂合缺失携带者,基因型表示为“1+0”型;两条5号染色体上各携带1个SMN1基因型为“1+1”型;2个SMN1位于同一条5号染色体上的杂合缺失携带者,基因型为“2+0”型;携带3~4个拷贝者基因型分别为“2+1”型和“2+2”型。微小突变(表示为1d)是指基因中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变化。与SMA有关的部分基因型中SMN1的种类、拷贝数及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MN1基因内某段长序列缺失所属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而微小突变所属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B.SMA患者的2条5号染色体上均没有正常的SMN1基因,而非SMA患者2条5号染色体上各含有1个正常的SMN1基因
C.若一个父母皆正常的SMA患者经检测为两条5号染色体SMN1基因某段长序列都发生了缺失,则其父母的基因型均为“1+0”型
D.若一对夫妇基因型分别为“2+0”型和“1+1d”型,则生一个女儿患病的概率为1/4
2024-04-15更新 | 42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2024·广东湛江·二模
8 . 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均为实验室常用的生物育种手段。已知玉米的抗虫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调控,为了得到抗虫玉米植株,某实验室对野生型玉米种子进行了不同方法的处理后得到目的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室对野生型玉米种子进行了诱变处理,进行培育、筛选后得到突变植株,该植株自交,后代中抗虫植株约占1/4,说明诱变引起的突变为_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突变。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突变是由野生型某个基因发生一个碱基由G到A 的替换导致的,则野生型基因和抗病基因的碱基序列长度_________,碱基序列_________。(后两空填“相同”或“不同”)
(2)该实验室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外源抗虫基因(cry)转入野生型玉米细胞得到转化细胞,并将其培育成植株X,过程如图1 所示,其中1、2代表染色体,抗氨苄青霉素基因(AmpR)为标记基因。已知该品种玉米染色体结构较为稳定,不会发生染色体互换。

①忽略抗虫基因和抗性基因的区别,仅根据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除图1中的转化细胞种类外,请在图2中画出还可能得到的其他种类的转化细胞________

②研究表明,标记基因的产物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因此为了得到抗虫性状稳定遗传且不含标记基因产物的优良植株,可将植株X 进行自交从而获得预期目的的植株。为达到该目的,是否可以将cry基因和AmpR基因用同一个 Ti 质粒进行转运? 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________
9 . 果蝇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上的基因组成为CD,另一条上的基因组成为c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基因组成为CD的染色体复制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别将自身两端黏连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两条染色体形成相互锁定的环状,环之间可通过交换(对等交换或者不对等交换)实现分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染色体行为变化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
B.对等交换后,两环上的基因组成可能都为CD
C.不对等交换后,两环上的基因组成可能分别为CDD、C
D.分离后的两环上若出现c,则发生了基因突变
2024-04-0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猜题卷(五)
2024·河北·模拟预测
10 . 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交换相应的片段(如图甲);某些情况下,减数分裂Ⅱ时,姐妹染色单体可分别将自身两端粘在一起,着丝粒分开后,2个环状染色体互锁在一起(如图乙),2个环状染色体随机交换一部分染色体片段后分开,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交换的部分大小不一定相等,且位置随机。某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MmNn(基因位置如图甲),不考虑其他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图乙时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无论图甲、图乙中染色体交换情况如何,精细胞的基因型都不可能是Mm
C.次级精母细胞的形成过程不会发生环状染色体随机交换片段的现象
D.只考虑N、n基因,单独发生图甲或图乙时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都是4种可能
2024-03-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猜题卷(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