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研究发现,果蝇X染色体上16A区段的数目,可影响果蝇眼睛的形状。果蝇16A区段数目与眼形的关系见下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据表可知,果蝇眼形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B.果蝇眼形性状随X染色体上16A区段的数目改变而改变
C.若想根据果蝇眼形就能判断出子代性别,应选用类型b、e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
D.果蝇c形成配子时可发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不对等交换,与果蝇d杂交后可产生正常眼
2 . 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家蚕的纺锤形茧和椭圆形茧由等位基因A、a控制,体色的有斑纹和无斑纹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W染色体上。现有一群有斑纹雌蚕和一群无斑纹纺锤形茧雄蚕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F1的表型和比例

雌蚕

有斑纹纺锤形茧:无斑纹纺锤形茧:有斑纹椭圆形茧:无斑纹椭圆形茧=3:12:3:12

雄蚕

有斑纹纺锤形茧:无斑纹纺锤形茧:有斑纹椭圆形茧;无斑纹椭圆形茧=4:16:2:8


(1)测定家蚕的基因组需要测定29条染色体,其较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数目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雄蚕的精原细胞中Z染色体的数目为____________
(2)家蚕茧形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亲代雌蚕的表型为______________;亲代雄蚕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该雄蚕群体所产生的配子中同时具有无斑纹和纺锤体茧基因的配子占比为________________
(4)生产实践中发现,雄蚕对桑叶利用率比雌蚕高,且单用雄蚕的茧丝可以提高生丝质量。科研人员利用辐射技术处理雄蚕,得到一批产优质茧丝的变异雄蚕,其细胞中性染色体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该变化过程发生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___。利用变异雄蚕与正常雌蚕杂交,子代中雌雄比例为1: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022-12-01更新 | 2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十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果蝇的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可影响性别,如XYY或XO为雄性,XXY为雌性。现有一只杂合红眼雌果蝇(XDXd)与一只红眼雄果蝇(XDY)杂交,子代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若亲本在产生配子时只发生一次变异,则其出现的原因可能有(       
A.父本在产生配子时,发生X染色体片段缺失
B.父本在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
C.母本在产生配子时,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
D.母本在产生配子时,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
4 . 细胞分裂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变异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突变只发生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
B.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因染色单体末端连接而导致子细胞基因型不同
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片段断裂后的换位、重接均会引起基因重组
D.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异常会导致所有配子异常
2022-11-10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5 . 普通小麦有6个染色体组(AABBDD),来自三个不同的物种。小麦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来自同一物种的同源染色体才会发生联会。我国科学家将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育成了抗叶锈病小麦,育种过程如图10所示。图中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都有7条染色体,其中C染色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杂交后代①染色体组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其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该植株进行减数分裂时能形成_____________个四分体。
(2)研究发现杂交后代③中C组的染色体数目较杂交后代②减少,这是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这些染色体无法_____________,造成其会被随机分配到不同次级性母细胞中去。
(3)为使杂交后代③的抗病基因稳定遗传,常用射线照射花粉,使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普通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为______________。若选择后的小麦细胞内只含有一个显性抗叶锈病基因(Lr19),则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方式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叶锈病品种。
(4)由于小麦花很小,人工杂交操作十分困难。科学家从太谷核不育小麦(一种普通小麦)中精准定位了雄性不育基因PG5,该基因相对于可育基因为显性,将导致含有该基因的花粉不育。现有纯合不抗叶锈病雄性不育小麦(含两个PG5基因)和纯合抗叶锈病可育小麦若干(含两个Lr19基因)。请设计实验探究抗叶锈病基因Lr19与雄性不育基因PG5是否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写出最优的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注:实验中不发生突变和互换)
①实验思路:用纯合不抗叶锈病雄性不育小麦作母本与纯合抗叶锈病可育小麦作父本杂交,获得F1。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及结论:若F2中抗叶锈病雄性不育:不抗叶锈病雄性不育:抗叶锈病雄性可育不抗叶锈病雄性可育=_______________,则基因Lr19和基因PG5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若F2中不育抗叶锈病:可育抗叶锈病=________,则基因Lr19和基因PG5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6 .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中偶尔出现一些可育的种子,原因是母本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可能形成部分正常的配子
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属于可遗传变异,故它们一定能遗传给后代
C.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D.八倍体小黑麦是由普通小麦(六倍体)和黑麦(二倍体)杂交后再经过染色体加倍后选育,它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
7 . 科学研究发现,家猪(2n=38)群体中存在一种染色体易位(如下图所示)类型的个体。一头细胞中无正常13号、17号染色体的易位纯合公猪(含2条易位染色体)与四头染色体均正常的母猪交配,子代全为易位杂合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易位类型个体细胞中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数目不变
B.易位纯合公猪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19或38条染色体
C.易位杂合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17个正常四分体
D.染色体易位对个体不利,故不能为家猪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2021-12-26更新 | 38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期中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8 . 微核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往往是辐射、化学药剂等理化因子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微核检测技术可用于鉴别工业污水的致畸效应,研究人员取样电镀厂污水开展实验研究,下图1、2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图中箭头处分别表示染色体断片和微核。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染色体受到损害可能会导致染色体断片,图1中染色体断片所在细胞处于________期,属于________变异。
(2)结合图1分析,图2中微核产生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不同处理条件下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及染色体畸变率,据表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理组
洋葱数量
(根尖数量)
观察细胞
数(个)
分裂期细
胞数(个)
异常细
胞数(个)
有丝分裂
指数(%)
染色体畸
变率(%)
清水5头(每头至
少5个根尖)
1 077151014.020
电镀厂污水5头(每头至
少5个根尖)
1 0811491213.388.05

(4)经检测,电镀厂废水中含有较多的镉。为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对洋葱根尖细胞的致畸作用,需开展相关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的目的简要操作过程
配置溶液用去离子水配成等浓度梯度的氯化镉溶液
洋葱生根培养用清水在25 ℃条件下培养洋葱生根至0.2 cm左右
设置镉为单一变量的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剪取1   cm左右根尖,用卡诺氏液处理
洗去卡诺氏液用95%的酒精冲洗
制作装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并统计显微镜检,统计④____________及观察细胞总数,计算有丝分裂指数及染色体畸变率

2021-11-29更新 | 2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水稻(2n=24)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侵染水稻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与使用农药相比,抗稻瘟病基因的利用是控制稻瘟病更加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措施。水稻的抗稻瘟病是由基因B控制的,与不抗稻瘟病基因b均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A、a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AA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Aa使抗性减弱。现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题意判断,等位基因A、a______(选填“位于”或“不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F2中易感病植株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杂合子占______
(2)水稻至少有一条正常的11号染色体才能存活。研究人员绘制出水稻基因型为Bb的正常植株和两种变异植株的11号染色体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①通过显微镜观察______(填“能”或“不能”)辨别植株甲、乙的细胞。
②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Bb,要确定B基因是否位于异常11号染色体上,需采用______(选填“测交”或“自交”)的方法设计实验证明;若植株甲变异前基因型为BB,要确定B基因是否位于异常11号染色体缺失部分,需采用______(选填“测交”或“自交”)的方法设计实验证明。
③已知植株乙的基因型为Bbb,假设产生配子时,三条互为同源的染色体其中任意两条随机联会,然后分离,多出的一条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一极,则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为______
(3)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高抗旱基因R成功转入到基因型为Bb的水稻植株的11号染色体上。该DNA片段插入11号染色体上的位置有3种可能(如下图)。为确定具体的插入位置,进行了植株自交实验(不考虑交叉互换)。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子代中具双抗(抗稻瘟病高抗旱)性状植株的概率为______,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为第1种;
②若子代中具双抗性状植株的概率为______,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为第2种。
③若子代中具双抗性状植株的概率为______,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为第3种。
2021-11-21更新 | 3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生物试题
10 . 果蝇的翻翅(Cy)对正常翅(+)为显性,星状眼(S)对正常眼(+) 为显性,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2号染色体上,且都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2号染色体上有一个大片段颠倒可抑制整条2号染色体重组,如图1所示,这样的果蝇品系被称为“平衡致死系”,基因型为Cy+/+S,请回答∶

(1)2号染色体上有一个大片段颠倒,这种变异属于______。 平衡致死系果蝇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________个Cy基因。
(2)平衡致死系的雌雄果蝇相互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
(3)图2中将诱变处理后的雄果蝇与平衡致死系的雌果蝇交配得F1,F1最多_______种基因型的个体(考虑突变基因)。
(4)在F1中选取翻翅(Cy+/++)雄果蝇,再与平衡致死系的雌果蝇单对交配,分别饲养,杂交得到F2。每一对杂交所产生的F2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的个体能存活。
(5)在F2中选取翻翅(Cy+/++)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3,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如果F3中野生型纯合体∶翻翅杂合体=______, 则说明要测定的第2号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②如果F3______ ,则说明要测定的第2号染色体上有隐性致死突变。
③如果F3中除翻翅果蝇外,还有1/3 左右的突变型,则说明测定的第2号染色体上有_______
2021-11-21更新 | 4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