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已知硫酸铜常用于纺织品媒染、农业杀虫、水的杀菌剂以及饲料添加剂的等,铜是一种重金属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作用越来越受重视,科研人员探究了硫酸铜对蚕豆和大蒜根尖有丝分裂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请据图表回答:
一、选取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的蚕豆种子,剥去外层干鳞片、剪掉老根的大蒜,两者在蒸馏水中浸泡1d,置于17°C的培养箱中发根。
二、当根尖长到2cm左右时,于早上9时,分别用蒸馏水及0.1mg/L、0.2mg/L、0.5mg/L、1mg/L、5mg/L的硫酸铜溶液培养24h。
三、剪下植物根尖,用卡诺固定液(无水乙醇∶冰醋酸=3∶1,V/V)固定24h,置于70%乙醇于4°C冰箱中保存
四、选取根尖将其置于玻片上,用 染色,盖片,敲片,然后观察和统计。
(1)实验步骤二中选择早上9时对根尖进行处理的原因是______,步骤四?代表______,敲片的目的是______
(2)图1是在显微镜下拍摄的大蒜根尖有丝分裂的图像,请对图像进行排序______

(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将蚕豆根尖微核率随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变化的曲线绘制在答题纸的相应的坐标图中______,并分析曲线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浓度)硫酸铜处理下,蚕豆和大蒜根尖微核率最高。

硫酸铜浓度

/(mg/L)

观察细胞数

微核细胞数

蚕豆

大蒜

蚕豆

大蒜

0

1040

1017

0

0

0.2

1019

1025

8

14

0.5

1076

1044

1

4

1

1032

1011

4

1

5

1029

1032

2

1


(4)请根据图2解释微核形成的原因______;此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是______
2020-11-24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情检测生物试题
2 . 鱼类是人类食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之-。育种专家们创造了多种培育鱼类新品种的方法。利用卵细胞培育二倍体是目前鱼类育种的重要技术,其原理是经辐射处理的精子入卵后不能与卵细胞核融合,后代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卵细胞。关键步骤如图,请回答:
   
(1)经辐射处理可导致精子染色体断裂失活,这属于_______变异。 用该精子对次级卵母细胞受精的目的是________
(2)卵细胞的二倍体化有两种方法。用方法一获得的子代是纯合二倍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 用方法二获得的子代通常是杂合二倍体,这是因为_________
(3)用上述方法繁殖鱼类并统计子代性别比例,可判断其性别决定机制(XY型或ZW型)。若子代性别为________, 则其性别决定为XY型。
(4)已知金鱼的正常眼(D)对龙眼(d)为显性,基因I能抑制龙眼基因表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偶然发现一只有观赏价值的龙眼雌鱼,若用卵细胞二倍体化的方法进行大量繁殖,子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________
(5)金鱼身姿奇异,色彩炫丽,受人们喜爱。研究表明:金鱼的体色遗传与多对基因有关。紫色鱼相互交配后代全为紫色。紫色鱼和灰色鱼做正、反交,所得F1全为灰色。当F1与紫色鱼回交,F2中灰色对紫色比例约为15:1。据此推测,金鱼的紫色和灰色受_____对基因控制,灰色鱼有____种基因型。
(6)朱作言院士将草鱼生长激素基因转移给了鲤鱼,培育成功了生长速度比普通鲤鱼快140%的转基因鲤鱼。其后,他又培育了另一种具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的三倍体鲤鱼“吉鲤”。“吉鲤”是由转基因二倍体鲤鱼与转基因四倍体鱼(两套鲤鱼染色体,两套鲫鱼染色体)杂交而培有成。培育转基因三倍体“吉鲤"运用的育种方法有:_____。“吉鲤”不育,因而在推广过程中的优势体现在:_______
2023-08-04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
3 . 果蝇是遗传学实验的良好实验材料。已知果蝇中的灰身与黑身、红眼与白眼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让灰身红眼雌果蝇与黑身白眼雄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得F1,F1雌雄果蝇均为灰身红眼,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下图是某雄性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及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分布。请回答下列问题:

F2

灰身红眼

灰身白眼

黑身红眼

黑身白眼

雌果蝇

3/4

0

1/4

0

雄果蝇

3/8

3/8

1/8

1/8

(1)据图写出该果蝇产生的一个配子中的染色体组成_________
(2)若果蝇Y染色体上的一个片段转移到IV染色体上,则该变异类型是_________
(3)根据表格数据和图形信息的分析,灰身和黑身这对相对性状是由_________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是由_________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上图所示的这只果蝇的表型为_________
(4)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F1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F2中灰身红眼雌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其中杂合子:纯合子=_________,让F2中的雌雄灰身红眼果蝇相互交配得F3,F3中黑身白眼果蝇所占比例是_________
2024-05-27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考试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4 . 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家蚕的纺锤形茧和椭圆形茧由等位基因A、a控制,体色的有斑纹和无斑纹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W染色体上。现有一群有斑纹雌蚕和一群无斑纹纺锤形茧雄蚕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F1的表型和比例

雌蚕

有斑纹纺锤形茧:无斑纹纺锤形茧:有斑纹椭圆形茧:无斑纹椭圆形茧=3:12:3:12

雄蚕

有斑纹纺锤形茧:无斑纹纺锤形茧:有斑纹椭圆形茧;无斑纹椭圆形茧=4:16:2:8


(1)测定家蚕的基因组需要测定29条染色体,其较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数目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雄蚕的精原细胞中Z染色体的数目为____________
(2)家蚕茧形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亲代雌蚕的表型为______________;亲代雄蚕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该雄蚕群体所产生的配子中同时具有无斑纹和纺锤体茧基因的配子占比为________________
(4)生产实践中发现,雄蚕对桑叶利用率比雌蚕高,且单用雄蚕的茧丝可以提高生丝质量。科研人员利用辐射技术处理雄蚕,得到一批产优质茧丝的变异雄蚕,其细胞中性染色体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该变化过程发生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___。利用变异雄蚕与正常雌蚕杂交,子代中雌雄比例为1: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022-12-01更新 | 2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十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5 . 水稻(2n=24)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侵染水稻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与使用农药相比,抗稻瘟病基因的利用是控制稻瘟病更加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措施。水稻的抗稻瘟病是由基因B控制的,与不抗稻瘟病基因b均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A、a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AA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Aa使抗性减弱。现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题意判断,等位基因A、a______(选填“位于”或“不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F2中易感病植株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杂合子占______
(2)水稻至少有一条正常的11号染色体才能存活。研究人员绘制出水稻基因型为Bb的正常植株和两种变异植株的11号染色体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①通过显微镜观察______(填“能”或“不能”)辨别植株甲、乙的细胞。
②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Bb,要确定B基因是否位于异常11号染色体上,需采用______(选填“测交”或“自交”)的方法设计实验证明;若植株甲变异前基因型为BB,要确定B基因是否位于异常11号染色体缺失部分,需采用______(选填“测交”或“自交”)的方法设计实验证明。
③已知植株乙的基因型为Bbb,假设产生配子时,三条互为同源的染色体其中任意两条随机联会,然后分离,多出的一条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一极,则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为______
(3)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高抗旱基因R成功转入到基因型为Bb的水稻植株的11号染色体上。该DNA片段插入11号染色体上的位置有3种可能(如下图)。为确定具体的插入位置,进行了植株自交实验(不考虑交叉互换)。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子代中具双抗(抗稻瘟病高抗旱)性状植株的概率为______,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为第1种;
②若子代中具双抗性状植株的概率为______,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为第2种。
③若子代中具双抗性状植株的概率为______,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为第3种。
2021-11-21更新 | 3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生物试题
6 . 控制家蚕卵色的基因(W+控制黑色、W控制白色)位于10号染色体上,l1l1+l2l2+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且l1l2纯合致死。雄蚕食量小、产丝量大,为培育平衡致死系用于繁育雄蚕以提高经济效益,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雌蚕A细胞中W染色体W+所在的片段由10号染色体片段____而来;雌蚕A与正常蚕相比,其染色体数目____
(2)已知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不育,雌蚕A与雄蚕B杂交产生的后代有____种;C与D杂交,受精卵的卵色有____种,雌蚕E为选择____色的受精卵培养所得。
(3)E与F杂交,后代出现平衡致死系雄蚕G的概率是____;在生产实践中,利用G与正常雌蚕杂交无需进行筛选就可获得雄蚕,其原因是____
(4)由于基因重组,E与F杂交的后代中偶尔产生少量雌蚕,该雌蚕的基因型(不考虑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是____,若将该雌蚕与F杂交,后代中出现的概率是____
2023-11-1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兴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学试题
7 . 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是指利用射线破坏供体细胞的染色质,与未经射线照射的受体细胞融合,所得融合细胞含受体全部遗传物质及供体部分遗传物质。研究人员尝试运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将红豆杉(2n=24)与柴胡(2n=12)进行了融合,培育能产生紫杉醇的柴胡,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获得红豆杉和柴胡的原生质体,可将流水冲洗后的外植体用酒精消毒30s,然后立即用_____冲洗,随后再用_____溶液处理30min,再次冲洗后将外植体接种于MS培养基上诱导_____过程,形成愈伤组织。
(2)已知X射线处理能随机破坏染色体结构,使其发生断裂、易位、染色体消除等,使细胞不再持续分裂;碘乙酰胺处理使细胞质中的某些酶失活,抑制细胞分裂。对红豆杉和柴胡原生质体进行的A、B 处理分别为_____
(3)过程③经化学试剂诱导融合后,只有异源融合的原生质体可持续分裂形成再生细胞团,原因是杂种细胞由于融合后在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的功能上实现了互补,使细胞恢复正常。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
(4)过程④中,所用培养基需含有激素类物质X和Y,当X与Y的浓度比例大于1时,诱导未分化细胞群分化出芽,则X属于_____类似物。
(5)观察再生植株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现数目_____(从“小于等于”“等于”“小于”中选填)36条,说明初步获得了不对称杂种植株。
(6)研究人员以红豆杉幼苗茎形成层为外植体进行相关研究,得到如图2所示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A.愈伤组织细胞和胚状体细胞都已经出现了脱分化
B.暗处理时间对脱分化率的影响小于对再分化率的影响
C.暗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利于红豆杉胚状体的形成
D.红豆杉幼苗茎形成层诱导形成胚状体的最适暗处理时间是1周
2024-05-2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8 . “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可将一个亲本的部分染色体或染色体上某些片段转移到另一个亲本体细胞内,获得不对称杂种植株。疣粒野生稻(2n=24)对白叶枯病有较高抗性,由于不同类型间的有性杂交后代高度不育,限制了野生稻的有利基因向栽培稻(2n=24)的转移,为此研究人员利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疣粒野生稻的抗白叶枯病特性转移到栽培稻中,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大剂量的X射线能随机破坏染色体结构,使其发生断裂、易位、染色体消除等,使细胞不再持续分裂;碘乙酰胺使细胞质中的某些酶失活,抑制细胞分裂。
(1)利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抗病栽培稻植株的理论基础有_____、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从物理性质上看,研究过程中所用的培养基为_______,培养基中应添加一定浓度的蔗糖,其目的是_____
(3)过程②需用_____酶处理愈伤组织,过程③常用的化学方法是____;与过程③相比,过程④需在_______条件下进行。
(4)经诱导融合后,只有异源融合的原生质体可持续分裂形成再生细胞团,原因是______
(5)研究发现,有些杂种植株染色体数目与栽培稻相同,性状明显偏向栽培稻,但也表现出野生稻的一些特性,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6)研究人员利用致病性强的两种水稻白叶枯病菌株对72株再生杂种植株进行试验,结果发现共有40株表现出抗性,其中17株对两种菌株均具抗性。综合染色体数目及抗性检测,应优先选择______的杂种植株进行繁育。
9 . 下图甲和乙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雌性高等动物(2n)卵巢中细胞分裂图像(仅示部分染色体),图丙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时期是______,正常情况下甲图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2)乙图所示细胞名称为______,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体。从乙图所示细胞可以判断出,在由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分裂产生该细胞的过程中______发生部分交换。
(3)丙图中a、b、c柱表示核DNA的是______,图乙属于图丙中类型______的细胞。在图丙的4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是______
(4)下图是该动物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部分行为变化示意图,部分染色体片段缺失或重复均导致精子死亡。

①图中变异的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这种变异改变了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的______
②按B方式产生的精子中致死的比例为______
10 . 果蝇的翻翅(Cy)对正常翅(+)为显性,星状眼(S)对正常眼(+)压为显性,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2号染色体上,且都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2号染色体上有一个大片段颠倒可抑制整条2号染色体重组,如图1所示,这样的果蝇品系被称为“平衡致死系”,基因型为+S/Cy+。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分析,翻翅基因Cy与星状眼基因S的位置关系是___,翻翅基因Cy与正常翅基因+的区别是___
(2)2号染色体有一个大片段颠倒,这种变异属于___。平衡致死系的雌果蝇(+S/Cy+)产生的正常卵子的基因型为___,平衡致死系的雌雄果蝇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___
(3)利用平衡致死系可以检测果蝇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类型(如显性、隐性、是否致死等)。科研工作者利用该系统检测诱变处理后的雄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隐性突变,过程如图2。他们将待检测的雄果蝇与平衡致死系的雌果蝇交配得F1,F1最多有___种基因型的个体(考虑突变基因)。

(4)在F1中选取翻翅(Cy+/++)雄果蝇,再与平衡致死系的雌果蝇单对交配,分别饲养,杂交得到F2。每一对杂交所产生的F2中有___种基因型的个体能存活。
(5)在F2中选取翻翅(Cy+/++)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3,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若F3中野生型纯合体:翻翅杂合体=___,则说明待测定的雄果蝇的第2号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②若F3___,则说明要测定的第2号染色体上有隐性致死突变基因。
③若F3中除翻翅果蝇外,还有占比约为___的突变型,则说明测定的第2号染色体上有隐性不致死突变基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