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下图①染色体着丝粒两端的染色体臂称为长臂和短臂,若只在长臂或短臂内部发生倒位为臂内倒位;若长臂和短臂各发生一次断裂,断片倒转180度发生的倒位为臂间倒位。在发生倒位的杂合体中,若倒位环内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一次单交换,其过程如图②→③→④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②倒位环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片段DE发生了臂内倒位
B.图②倒位环内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C.②→③→④中,交换的产物都带有缺失或重复,不能形成有功能的配子
D.正常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一次单交换后也可产生4种配子
2 . 二倍体栽培种芜菁、黑芥和花椰菜通过相互杂交和自然加倍可形成四倍体栽培种,关系如图(图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数字代表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芥菜的形成过程说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芜菁、黑芥和花椰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属于同一个物种
C.若用油菜与芜菁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代(AAC)体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D.若芥菜与埃塞俄比亚芥杂交,产生的子代(ABBC)体细胞中含8个染色体组
3 . 下图为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基因检测发现致病基因d有两种突变形式,记作dA与dB。II1还患有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不考虑新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II1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和猫叫综合征患者相同
B.致病基因d有两种突变形式dA与dB,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C.II1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I1减数分裂I时X染色体与Y染色体不分离
D.II3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患有该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概率是1/2
4 .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航天育种是指利用返回式卫星或宇宙飞船将水稻种子带到太空,利用外太空的微重力、高辐射、高真空、弱磁场和太阳粒子等诱导种子发生可遗传的变异,经选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2022年12月,携带有水稻种子的神舟十四号安全返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太空环境有助于大幅提高水稻种子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
B.同一批次进入太空的不同水稻种子可产生不同的突变性状
C.太空返回的水稻种子部分细胞中染色体的结构可能已经改变
D.航天育种能创造出地面其他育种方法难以获得的罕见新基因资源
5 . 真核细胞转座子有逆转录转座子和 DNA 转座子之分,可在染色体内部和染色体间转移。该过程依托转座酶将转座子两端特定序列进行切割,再将其插入到DNA分子的特定位点中,具体机制如下图①和②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转座酶和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均可破坏磷酸二酯键
B.转座引起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DNA转座子只改变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总数保持不变
D.逆转录转座子通常存在于外显子等不易于转录的区域
6 . 下图分别用甲、乙、丙、丁来表示四种不同的变异类型,甲中的小写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丁的变异类型都可能与减数分裂过程有关
B.丙、丁所示的变异类型都能产生新的基因
C.若乙为精原细胞,则不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D.甲、乙、丙、丁所示生物变异都是染色体变异
7 . 图为某药物处理后的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显微图像(图中箭头指向某断裂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充分漂洗是保障染色体染色成功的条件
B.图中所示细胞已经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C.断裂的染色体片段因无着丝粒可能会被遗留在细胞核外
D.分裂后的子细胞可能因基因种类与数量的减少而性状改变
8 . 免疫球蛋白(Ig)由两条重链(H链)和两条轻链(L链)组成。H链基因由V、D、J、C四组基因片段组成,L链基因由V、J、C三组基因片段组成,只有经V、(D、)J基因片段重排连接在一起,才具有转录功能,其中两种重排举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重排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重排提高了突变率,增加了多样性
B.第二次重排时上游的片段可取代第一次重排后的片段
C.重排片段的变化不会影响未重排的各基因片段作为独立单位表达
D.Ig基因重排的机制决定了Ig的多样性
2024-04-22更新 | 3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9 . 研究发现某二倍体作物的雄性育性可能与8号染色体的某区段的A、B、C、D等基因有关。对作物的品系甲该段染色体测序,发现与野生型植株相比,品系甲该区段均少了基因C和D,两者的花粉均可育。为寻找影响作物育性的基因,对野生型品系进行基因敲除,获得敲除纯合子(无法获得D基因敲除纯合个体),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母本

父本

F1育性性状

1

野生型

品系甲

50%的花粉可育

2

A基因敲除的纯合野生品系乙

品系甲

50%的花粉可育

3

B基因敲除的纯合野生品系丙

品系甲

50%的花粉可育

4

C基因敲除的纯合野生品系丁

品系甲

100%的花粉可育

(1)由表可知,______基因可导致花粉育性降低,判断依据是______
(2)进一步研究发现,所有杂交组合的F1均能正常完成减数分裂。且50%的花粉可育的F1可育花粉的8号染色体都来自野生型,不育花粉的8号染色体都来自品系甲。
①推测D基因的作用是______,D基因发挥作用的时间是______。杂交组合1的F1不育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
②杂交组合1的F1进行自交,子代的育性及比例是______
(3)为验证上述推测,向杂交组合1的F1转入1个D基因,转入之后对植物其他生理功能无影响。之后进行转基因植株的筛选和鉴定。
①筛选得到植株1,该植株花粉均可育,若上述推测正确,说明D基因转入位置在______染色体上。
②筛选得到植株2,该植株50%的花粉可育,若上述推测正确,说明D基因转入的位置在______染色体上。
③若D基因插入在5号染色体,若上述推测正确,该植株可育花粉的比例是______。自交子代中100%花粉可育的植株占______
10 . 某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植物,红花和白花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细叶和宽叶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图中甲、乙、丙为三植株体细胞中有关染色体组成。甲和乙杂交,后代全为红花雄株,且宽叶与细叶各占一半;甲和丙杂交,后代中雌株全为红花宽叶,雄株红花宽叶与红花细叶各占一半。请回答:

(提示:上述两对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具有致个体或花粉或卵细胞死亡的效应)
(1)植株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植株丙的表现型(包含性别)为_________
(2)甲、乙杂交后代只出现雄株的原因是含_________的花粉不育。
(3)该种植物所有可能的杂交组合中,要让杂交后代中aaXBXb比例最高,选用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4)甲、乙杂交后代中出现一变异植株丁,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这种变异类型称为_________。为了进一步验证丁的基因组成,可选择与植株_________(填“甲”或“乙”或“丙”)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