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科学家或许找到了迄今为止对身高影响最为显著的基因。研究发现,在FBN1基因上存在一个错义突变——E1297G,使得表达的蛋白质中的谷氨酸(Glu)被甘氨酸(Gly)替换。当存在2个等位基因均为E1297G,导致身高降低4.4cm,皮肤更厚,且比正常年龄看起来更老。在世界上最矮人群之一的秘鲁人中,这一基因突变体出现的频率为4.12%,在沿海地区的秘鲁人中存在的概率更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E1297G突变后相比正常人的FBNI基因转录的mRNA上的密码子数目不变
B.E1297G突变个体可能为他们在沿海环境中的生存提供了更大的优势
C.人类的身高受到多个基因共同的影响,同时FBNI基因也能影响不同的性状
D.FBN1基因发生的突变一定会导致表达的蛋白质发生改变
2 . 斜口裸鲤和花斑裸鲤是分布于青藏高原逊木措湖的两个物种,两者在形态、食性、繁殖等特性上存在差异。研究推断斜口裸鲤很可能起源自同域分布在逊木措湖的原始花斑裸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通过这两种鱼DNA碱基序列的差异来推测斜口裸鲤分化形成的大致时间
B.以上实例说明斜口裸鲤等新物种的形成可能没有经历地理隔离
C.两种鱼在形态、食性、繁殖等特性上存在的差异有利于减少种间竞争
D.逊木措湖的斜口裸鲤种群和花斑裸鲤种群的基因库中不存在相同的基因
3 . 鲮鲸鱼的背鳍形似海藻,它轻轻摇动的“鱼饵”吸引了以海藻为食物的小鱼们前来美餐,鱼儿很难想到这是它们的天敌施展的捕食技巧。崚鲸鱼无须穷追猛打,只要晃动自己的背鳍,美味佳肴便会不请自来。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鲮鲸鱼的背鳍形似海藻是为方便捕食而产生的变异
B.鲮鲸鱼依靠背鳍的捕食技巧有利于其对环境的适应
C.鲮鲸鱼种群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D.若有地理隔离的两只鲮鲸鱼能交配且产生后代,则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
2023-05-10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陕西省安康中学高三4月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
4 . 锦葵用雄蕊反卷运动的方式来保障自身繁殖。早上花初开时,雌蕊是合并的,保障访花昆虫带走花粉,促进杂交;傍晚时花柱反卷,让自身的花粉落在自己的柱头上,利于自交传粉。这套独特的繁殖策略保障了锦葵一定能够受精产生种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锦葵的繁殖策略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B.锦葵自交不会导致其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C.锦葵促进杂交的方式是其与访花昆虫共同进化的结果
D.锦葵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松墨天牛是取食黑松的钻蛀性害虫。黑松被松墨天牛机械破坏或取食时,会产生对松墨天牛有毒的单宁进行防御,而松墨天牛的单宁解毒系统会被激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影响松墨天牛对单宁解毒能力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B.持续施加外源单宁能够较好的控制松墨天牛的种群数量
C.黑松的单宁防御体系与松墨天牛的解毒系统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松墨天牛进化形成单宁解毒系统,是单宁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
6 . 道金斯在《盲眼钟表匠》 一书中强调, 一个适应环境的物种,不是一下子制造出来的,而是经漫长的岁月,逐步积累可提高适应度的微小改变形成的。与此观点不同的观点是(       
A.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
B.某些可遗传突变将赋予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优势
C.大自然决定了适应性的高低,选择并积累高适应性的变异
D.大自然在变异的机制层面就决定了变异指向适应自然的方向
2023-04-09更新 | 30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022·上海·模拟预测
7 . 海底透明鱼的体表色素等已经退化,可被直接看到内脏、骨骼,下列关于透明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透明特征无法遗传
B.海底环境对其透明性状进行了选择
C.海底环境导致基因定向突变
D.海底环境促进其色素基因表达
8 . 猪链球菌可引起猪患急性败血症等疾病。阿奇霉素是一种人用抗生素,若添加于猪饲料中,将导致猪链球菌在低浓度阿奇霉素条件下,增大外排抗生素主动运输载体蛋白(ABC转运蛋白)的表达量,使胞内阿奇霉素含量下降,为其基因突变争取时间,因此阿奇霉素被禁止用于畜禽养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阿奇霉素添加于饲料中可提高猪自身的免疫能力
B.ABC转运蛋白可使猪链球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度上升
C.ABC转运蛋白的大量表达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阿奇霉素的选择作用促使猪链球菌发生耐药性突变
2023-03-10更新 | 346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9 . 某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乌凤蝶可以将香豆素降解,消除其毒性。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不会受到毒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
B.影响乌凤蝶对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C.为防止取食含有强毒素的部分,织叶蛾采用卷起叶片再摄食的策略
D.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的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2022-09-08更新 | 5954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贝格曼定律”提出:在相等的环境条件下,一切恒温动物身体上每单位表面面积发散的热量相等。在解释恒温动物体型的地理变异时,贝格曼定律有另一种表述形式:在同种动物中 ,生活在较冷气候中的种群其个体体型比生活在较暖气候中的种群大。按照“贝格曼定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生活在寒冷环境中的动物体型较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在相等的环境条件下,同种动物生长发育成熟后必将保持相同体重
C.在不同区域,同种动物体型的差异是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
D.东北地区大型动物由于其相对表面积较小,比小型动物更易维持其体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