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适应性演化是指物种在特定环境的选择下,进化出有利于提高其适应性的表型。如相比低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的动物一般有着更厚的脂肪层和更高的心脏与体重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更厚的脂肪层可提供更多的能量和保暖,有利于适应低温环境
B.更高的心脏与体重比可以加强供血能力,有利于适应低氧环境
C.适应性演化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提供证据
D.生物适应性演化的结果可扩大其生存空间
2 . 玉米螟严重影响我国玉米的生长发育,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苏云金芽孢杆菌(BT菌) 的crylAb、crylF基因分别编码的杀虫蛋白均可有效杀灭玉米螟,但单一使用时有可能导致害虫形成抗性。为控制玉米螟数量、延缓其抗性的产生,科研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crylAb、crylF基因导入玉米中, 获得了转复合 Bt基因玉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生物对于密码子的使用有一定偏好。为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量,需根据玉米的密码子使用频率对抗虫基因 crylAb、crylF进行剪辑、优化后再拼接到基因表达载体上。抗虫基因 cry1Ab、crylF经剪辑、优化、表达后,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杀虫蛋白的氨基酸序列_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
(2)利用农杆菌转化方法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玉米材料中,经筛选获得多个阳性植株(B)。将B与高产玉米品种A 采用回交转育的方法(过程如图1)得到品系 BFL4-1.采用__________和凝胶电泳等方法对 BFL4-1 回交不同世代((BC4F1、BC5F1)中阳性植株的DNA 进行扩增检测,结果如图2该结果说明目的基因均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并且_____。因为回交不同世代中阳性植株与阴性植株比例均接近_____,因此可推测外源基因片段在染色体上为单一位点插入。

(3)BFL4-1若能在实际种植中延缓玉米螟抗性的产生,需要满足的假设是: crylAb、crylF基因分别编码的杀虫蛋白具有_____
(4)有另外的科学家提议,将 BFL4-1的阳性个体自交得到的后代在大田中种植,也可以起到延缓玉米螟抗性的产生。请解释这种方法的合理性或指出这种方法的一个缺点。_____
2024-04-30更新 | 50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大湾区二模联考生物试卷
3 . 皮肤中的色素能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从而减轻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伤害。青藏高原具有强紫外线辐射,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紫外线辐射越强。某研究团队检测了生活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山倭蛙皮肤色素相对含量,结果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布的海拔高度(米)

皮肤色素相对含量

2900

0.28

4500

0.47

A.高山倭蛙皮肤色素含量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适应的形成离不开遗传变异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C.生活在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山倭蛙间存在协同进化
D.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山倭蛙的进化方向不完全相同
4 . 研究人员对北方淡色库蚊和南方致倦库蚊施以相同浓度的敌敌畏糖醋液,北方淡色库蚊死亡率为100%,南方致倦库蚊死亡率为30.7%。对敌敌畏的靶标基因M进行比对,发现南方致倦库蚊种群中M有M1、M2、M3三种等位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方淡色库蚊和南方致倦库蚊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B.南方致倦库蚊抗敌敌畏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敌敌畏对基因进行了选择
C.停止使用敌敌畏糖醋液后,南方致倦库蚊种群的抗药性基因频率持续上升
D.库蚊种群抗药性的形成不利于维持种群繁衍,不利于共同进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毒昆虫往往具有鲜艳醒目的颜色,对捕食者具有“警告”的作用,能使捕食者见后避而远之,这种现象叫做警戒色。捕食者在学会回避警戒色以前,至少得捕食一只具有警戒色的有毒昆虫,尝到苦头后才能学会回避。一些无毒的昆虫在形态和体色上会模仿有毒昆虫,这种现象叫做贝茨拟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无毒昆虫的数量增多会造成警戒色的作用增强
B.警戒色和贝茨拟态都是昆虫对环境的适应现象
C.昆虫的进化过程中可能警戒色比贝茨拟态先出现
D.有毒昆虫、无毒昆虫与其天敌之间不断协同进化
6 . 痕迹器官是在发育中退化,无明显功能的器官。如:人的阑尾、胸毛、尾椎骨;仙人掌的刺是叶的痕迹器官。这些都是生物长期演化的结果,下列关于痕迹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退化”本质上是生物发生进化
B.可作为研究进化的证据
C.环境改变是痕迹器官出现的根本原因
D.是长期适应新环境的结果
7 .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非洲戈龙戈萨国家公园的非洲象惨遭盗猎,导致雌象中无牙个体比例由18%上升至5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无牙非洲雌象的比例上升可能会降低其幼崽的存活率
B.该国家公园所有非洲象的全部基因组成了一个基因库
C.盗猎活动会威胁非洲象的生存甚至可能改变其进化方向
D.非洲雌象无牙比例由18%上升至50%表明新物种已诞生
2024-01-19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建立者效应是指由为数不多的几个个体所建立起来的新种群。遗传变异和特定基因在新种群中的呈现将完全依赖这少数几个建立者的基因,从而产生建立者种群,建立者效应形成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新隔离种群的基因库与旧种群基因库有差异,说明已形成新物种
B.图中小部分个体迁移到另一区域自行繁殖会使A的基因频率上升
C.建立者效应中产生的新群体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因此种群未进化
D.新群体因未与其他生物群体交配繁殖,新旧群体之间基因的差异性很小
9 .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有300多种马先蒿属植物。凸额马先蒿和三色马先蒿异域分布无法传粉,人工杂交能产生可育后代;大王马先蒿和密穗马先蒿同域分布,传粉后异种花粉可萌发,但花粉管很少能成功进入子房。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地区马先蒿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该地区不同马先蒿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C.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马先蒿进化的方向
D.该地区马先蒿之间存在不同的隔离方式
2023-11-14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模拟测试(一)生物学试题变式题6-10
10 . 紧随着恐龙的灭绝,哺乳动物体型由基本不超过10kg演化到体重可超1000kg。已灭绝的雷兽类的体型极速变大就证明了这一观点,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对化石的分析和建模,可以为研究雷兽类的进化提供最直接的证据
B.在恐龙灭绝前后,哺乳动物体型大小的变化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C.在恐龙灭绝后,雷兽类通过个体体型变大以使其所处的生态位更具竞争优势
D.在物种演化初期,雷兽家族中既有体型较大的物种,也有体型较小的物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