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家蚕养殖起源于我国,距今已经有五千年历史,蚕由桑树害虫被驯化成经济动物。如今家蚕又成了遗传实验中的模式动物,为遗传学研究作出贡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家蚕的正常头部对红棕色头部为显性,体色正常对透明为显性,这两对性状分别由A/a、B/b两对基因控制,研究人员利用头部和体色均正常的纯合雌蚕与红棕色头部透明体色的雄蚕杂交,F1中雌蚕全部为红棕色头部透明体色,雄蚕的头部和体色均正常,这种性状遗传为______,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______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将F1雌雄家蚕随机交配,F2出现少量表型为头部正常透明体色和红棕色头部正常体色的个体,导致这些个体出现的原因是______
(2)雄蚕与雌蚕相比具有食桑少、出丝率高和丝质优等特点。俄罗斯科学院经数十年的努力,创建了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w和p是性染色体上两个隐性致死基因,均为纯合致死,该系统的雄蚕同时携带w和p,据此推断w和p是______(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利用该系统的雄蚕与常规品种的雌蚕杂交,F1雌性个体全部在胚胎期死亡,只有雄蚕才能正常孵化,可以达到专养雄蚕的目的。在下图中标出两个亲本中相关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_______(野生型基因用“+”表示)。

   

(3)现代家蚕是由中国野桑蚕人工驯化而来,中国野桑蚕幼虫具有浓密的褐色花纹,而现代家蚕幼虫刚孵化出来时为黑色,随着进食桑叶迅速成长,体色逐渐转成青白色。野桑蚕幼虫生活在树干上,褐色花纹是它对环境的______,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野桑蚕幼虫到现代家蚕体色上的变化:______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2 . 科学家通过对古人类化石的研究证实,尼安德特人生活在大约20~4万年前,而中国“许昌人”生活的年代在12万~10万年前,研究进一步表明中国“许昌人”和尼安德特人有交流并过渡为现代人。14C的半衰期是5730年,可用于测定几千到几万年间化石的年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化石为研究古人类的进化过程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证据支持
B.利用14C可对中国“许昌人”化石进行准确断代
C.对现代人DNA测序可为中国“许昌人”和尼安德特人交流情况提供证据
D.中国“许昌人”的牙齿较大是用进废退遗传下来的性状
7日内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3 . 漫长的进化历程中,鸟类很多构造都被舍弃了以减轻体重,例如,飞翔的鸟类没有膀胱和直肠,通过泄殖腔及时将粪尿混合物排出体外,使鸟类变得更轻,飞得更快,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鸟类无膀胱:因为长期不用膀胱储存尿液导致膀胱退化
B.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鸟类无直肠:因为无直肠的个体容易生存,容易留下后代
C.鸟类通过减轻体重适应环境,不会改变环境,所以没有发生与环境的协同进化
D.通过比较鸟类的DNA和蛋白质的差异可以判断它们的亲缘关系远近及进化顺序
2024-05-2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部分示范性高中三模生物试题
4 . 腐食酪螨是一种常见的储藏物害螨,其因个体微小、无飞行能力、迁移能力有限等,常滋生在储藏粮食、饲料等物品的仓库中。研究人员通过对细胞色素b基因(Cytb)序列分析,得出腐食酪螨4个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均较高,这为储藏物螨类可持续防控提供了参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腐食酪螨的遗传多样性取决于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B.Cytb序列的差异可体现不同腐食酪螨亲缘关系的远近
C.腐食酪螨可随着粮食贸易活动而实现较高水平基因交流
D.不同地理种群的腐食酪螨可能都具有较高的环境适应性
2024-05-26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部分示范性高中三模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期在竹溪、竹山、丹江等地发现了野生大豆的小种群,它们与种植大豆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野生大豆的豆荚有毛(D)对无毛(d)为显性,有毛有利于种子的传播。调查发现某区域一个野生大豆的小种群豆荚无毛的基因型频率为5%,有毛基因频率为7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野生大豆生存下来的必要条件
B.野生大豆与种植大豆之间有许多表型差距,体现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C.对种植大豆进行诱变育种时,不能根据是否出现新性状,判断是否产生新基因
D.该区域一个野生大豆的小种群豆荚有毛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30%
6 . 皮肤中的色素能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从而减轻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伤害。青藏高原具有强紫外线辐射,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紫外线辐射越强。某研究团队检测了生活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山倭蛙皮肤色素相对含量,结果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布的海拔高度(米)

皮肤色素相对含量

2900

0.28

4500

0.47

A.高山倭蛙皮肤色素含量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适应的形成离不开遗传变异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C.生活在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山倭蛙间存在协同进化
D.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山倭蛙的进化方向不完全相同
7 . 雄性长尾寡妇鸟长着极长的尾羽,科研人员将其尾羽剪短,把剪下的部分粘到其他雄性个体的尾羽上,使之超出自然长度。结果发现,在人工加长尾羽雄鸟的领地中新巢数目最多,依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工加长尾羽雄鸟的子代多为加长尾羽
B.雄性长尾寡妇鸟的尾羽长度与其繁殖成功率无关
C.交配成功率差异造成繁殖成功率的不同
D.环境稳定条件下控制长尾羽的基因频率将不断增加
8 . 紫堇是罂粟科紫堇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绢蝶成虫选择合适的紫堇植株并在其附近产卵,幼虫以紫堇为食。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绢蝶产卵的高峰期,但这时紫堇并不急于开花,它的外表与当地岩石背景高度一致,以避开绢蝶的搜索。7月中下旬,这种绢蝶的产卵季已过去,紫堇才陆续开出天蓝色的鲜艳花朵,吸引熊蜂等昆虫为其传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了避免绢蝶的捕食,紫堇通过变异让它的外表与当地岩石背景一致
B.紫堇群体中出现的可遗传变异和绢蝶的选择作用是紫堇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C.紫堇吸引熊蜂等昆虫为其传粉,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D.紫堇和绢蝶的生长特点和习性是二者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9 . 某种兰属植物的花的外形类似于雌性昆虫,并能释放出与昆虫类似的雌性激素。雄性昆虫较雌性昆虫发育更早,在它们四处寻找交配对象时,被该植物的花成功吸引。雄性昆虫试图与该植物的花进行“交配”时,完成了对该植物的授粉。据此分析,下列选项叙述的内容不利于该兰属植物传粉的是(       

A.植物释放的雌性激素能被雄性昆虫识别
B.传粉昆虫的雌雄个体同步发育至性成熟
C.传粉植物的花期和雄性昆虫的活动时间同步
D.寻找交配对象的雄性昆虫缺乏学习经验
2024·河北·模拟预测
10 . 退化性起源学说将病毒的起源归纳为两个阶段。首先寄生物在细胞内产生可独立复制的DNA质粒,其次编码寄生物亚细胞结构单位的基因发生突变,形成编码病毒外壳蛋白的相关基因。随着进化的进行,新获得的可在细胞间转移的特性被进一步选择下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寄生物产生的可独立复制的DNA质粒上具有复制原点
B.编码病毒蛋白外壳的相关基因可能位于DNA质粒上
C.通过自然选择保留下的病毒对宿主细胞是有利的
D.可转移特性使病毒具有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
2024-03-27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猜题卷(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