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南美洲的毒箭蛙和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毒箭蛙都以富含有毒生物碱的毒蚁为食物,并且都将有毒生物碱储存在体表的皮囊中,以抵抗天敌。这两种毒箭蛙外表均有鲜明的体色(警戒色)。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A.两种毒箭蛙存在地理隔离
B.毒箭蛙体色形成受环境影响
C.能量由毒蚁流向毒箭蛙
D.警戒色不利于毒箭蛙生存
2024-05-12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卷
2 . 铝毒害会限制植物生长,对农业和生态安全造成威胁。对植物如何感知铝进而启动抗铝响应开展研究。
(1)无机盐在细胞中大多数以______________形式存在,对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对细胞有毒害,具有抗性的植物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经过长期的______________,后代抗性不断增强。
(2)为研究ALR1与植物抗铝性的关系,研究者利用拟南芥进行实验,测量根长并计算相对值,根长相对值=有金属离子处理的根长/无金属离子处理的根长×100%,结果如图1、图2。

综合图1、图2结果,推测_____________
(3)植物根分泌的有机酸阴离子能结合并限制铝离子进入根,这是植物抗铝性的核心作用。ALMT1和MATE为有机酸盐外排转运蛋白,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分别检测野生型、ALR1缺失突变体和ALR1过表达突变体植株根部细胞中相应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这两种蛋白参与ALR1介导的抗铝性。
(4)ALMT1和MATE的表达由转录调控因子STOP1控制。检测各组植株中STOP1的mRNA和蛋白含量,由此推测ALR1仅通过抑制STOP1蛋白水解调控植物的抗铝性。请在图3中画出有铝条件下各组的实验结果_____

(5)最终确定ALR1是铝离子受体。除本题中提到的ALR1调控植物抗铝性的信号通路外,还需证明ALR1能________,才能得出此结论。
2024-05-11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4年高三二模考试生物试题
3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植物对传粉者的回应
绝大多数开花植物依靠传粉者进行繁殖,有些植物通过花的颜色、气味、形状吸引昆虫,有些植物通过提供花蜜、花粉等食物吸引昆虫,高品质、高浓度的食物会延长传粉者的访问时间、提高传粉者的访问频率,从而增加授粉几率促进种群繁衍,月见草就是其中之一。
月见草的花朵艳丽且能分泌大量花蜜,其主要传粉者是鹰蛾(夜晚和清晨行动)和蜜蜂(黄昏和清晨行动)。花蜜对月见草而言是一项重要的能源投资,低浓度花蜜不易吸引传粉者,高浓度花蜜吸引传粉者的同时,将面临若长时间不出现传粉者花蜜被微生物降解、被盗蜜者(只获取花蜜不传粉)盗走等风险。因此,月见草需要平衡花蜜浓度和吸引传粉者。
为探究月见草是否能对传粉者做出回应,科学家用扬声器在月见草上方重复播放不同声音——对照组(不做声音处理)、高频组(158-160kHz,高于自然传粉者翅膀振动频率)、中频组(34-35kHz,介于低频和高频之间的振动频率)、低频组(0.5-1kHz,覆盖自然传粉者翅膀振动频率),检测花蜜产量,结果如图。

   

花朵产生同频振动(与蜜蜂翅膀振动频率相近)、花蜜增加会吸引更多传粉者,当有传粉者出现时,植物附近出现其他传粉者概率增加9倍。
很多植物都能像月见草一样感知到环境的声音,并做出具有生态意义和适应性价值的反应。
(1)月见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鹰蛾和蜜蜂通过______方式减小竞争。
(2)实验结果表明,仅在______条件下花朵才会产生同频振动。
(3)结合文中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植物和传粉者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B.植物体内缺少接收声音的相关受体
C.植物通过物理、化学信息与传粉者传递信息
D.植物和传粉者生存策略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4)只有当正确的传粉者出现,月见草的花朵才会产生大量花蜜,请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阐述该机制的意义____
2024-04-22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4 . 雄性长尾寡妇鸟长着极长的尾羽,科研人员将其尾羽剪短,把剪下的部分粘到其他雄性个体的尾羽上,使之超出自然长度。结果发现,在人工加长尾羽雄鸟的领地中新巢数目最多,依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工加长尾羽雄鸟的子代多为加长尾羽
B.雄性长尾寡妇鸟的尾羽长度与其繁殖成功率无关
C.交配成功率差异造成繁殖成功率的不同
D.环境稳定条件下控制长尾羽的基因频率将不断增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水稻矮缩病毒(RDV)可借助叶蝉侵染水稻。研究者对三种生物的互作关系进行了研究。
(1)RDV与水稻种间关系是____;叶蝉通过取食水稻获得水稻同化的____,在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处于____
(2)利用携带RDV的叶蝉(带毒叶蝉)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带毒水稻作为实验组;用____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对照组水稻。将15头饥饿处理的叶蝉接入图1装置两株水稻的中心点,统计水稻上的叶蝉数量,结果如图2。

图2体现出不带毒、带毒叶蝉对水稻的取食偏好分别是____
(3)研究发现,RDV感染使水稻释放两种挥发性物质E和H。将叶蝉置于图3a所示的四臂嗅觉仪的中心,其中一臂连接气味源,统计一段时间内叶蝉在四个区域停留的时间,如图3b、c。

①据图3b、c分析E、H对叶蝉的作用____
②现有无法合成E的突变体甲,无法合成H的突变体乙。利用图1装置设计实验验证“RDV通过诱导水稻产生挥发性物质影响叶蝉的取食偏好”。

组别

左侧水稻

右侧水稻

不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带毒叶蝉的实验结果

1

野生型

突变体甲

a

a

2

带毒野生型

带毒突变体甲



3

野生型

突变体乙

a

a

4

带毒野生型

带毒突变体乙



请依据图3结果,预期本实验结果____(选择字母填于表内)。
a.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与右侧水稻的基本相同
b.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多于右侧水稻
c.左侧水稻上的叶蝉数量少于右侧水稻
(4)进一步研究发现,病毒会影响叶蝉嗅觉相关基因的表达。RDV对水稻和叶蝉的影响有利于RDV在水稻间____和繁殖,这是____的结果。
6 . 果蝇3号染色体可发生不同位置的片段颠倒(倒位)。调查某山脉不同海拔地区野生果蝇种群中三种不同倒位变异(ST、AR、CH)个体所占的比例,结果如下表。研究者推测温度是导致该结果的重要因素。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ST

AR

CH

低海拔

53%

32%

15%

中海拔

30%

48%

22%

高海拔

5%

71%

24%

A.倒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果蝇无影响
B.据表可知AR变异更适应高海拔环境
C.不同温度饲养该地果蝇可检验此推测
D.变异类型分布情况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7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新型抗生素有望战胜超级耐药菌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R菌)外膜上的脂多糖(LPS)外衣使其能抵抗多种抗生素,导致抗生素耐药。R菌能引发严重的肺炎和血液感染等,死亡率可达60%。
为解决抗生素耐药问题,研究人员从多种环肽中筛选出对R菌有杀菌活性的环肽X。经过改造,得到杀菌活性更高、特异性更强且对小鼠更安全的环肽Z。
继续研究Z的作用靶点,不断提升培养基中Z的浓度,让R菌进化出对Z的耐药性,然后通过基因测序分析突变位点,发现突变发生在编码Lpt复合物(包括LptA~LptG7种蛋白)的基因中,该复合物参与R菌细胞中LPS转运的机理如图1,箭头代表转运方向。

为确定Z是否影响LPS与LptA结合,制备含LplB2FGC复合物和LPS的脂质体(如图2),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Z和无关环肽,再加入ATP和LptA-His融合蛋白(His是一种短肽标签,可利用His抗体检测带标签的蛋白),进行抗原-抗体杂交,结果如图3。
   
最后,研究者测试了Z对分离自患者不同感染部位的R菌的体外活性,发现Z对这些菌株均有极强的杀菌活性。将上述菌株接种到模式小鼠体内后,Z仍有强大的杀菌活性。目前,Z已经进入临床测试,如果试验顺利,R菌给医生带来的噩梦有望终结。
(1)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过程:细菌发生抗药的基因突变,__________对其进行选择,抗药基因频率升高。
(2)请完善筛选环肽X的技术路线:将__________溶于等量无菌水→浸润无菌圆形滤纸片→将滤纸片放在涂布R菌的培养基上→恒温箱培养→筛选周围出现__________的环肽。
(3)若环肽Z对传统抗生素敏感型和对传统抗生素耐药型的两种R菌的杀菌作用__________,则其可能作用于一个未知新靶点。
(4)分析图1,下列关于R菌转运LPS的说法正确的是___
A.Lpt复合物在核糖体中合成
B.LptB、LptG、LptF、LptC分布在内膜上
C.Lpt复合物具有ATP水解酶活性
D.Lpt复合物将LPS从外膜转移到内膜
E.R菌的外膜和人体细胞膜结构一致

(5)分析图3,结果显示与无关环肽相比__________。综合以上研究,环肽Z的杀菌机理是_______,导致LPS在细胞中积累,使R菌死亡。
2024-04-01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8 . 传粉昆虫访问一朵花后,飞向另一朵花,当其接近花冠口后随即飞离,被视为访花偏好。研究者对毛地黄鼠尾草传粉者访花偏好进行了观测,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传粉者对冠口宽的偏好差异株内大于株间
B.不同类型的花需产生定向突变以适应传粉者
C.传粉者访花偏好可能与传粉者记忆能力有关
D.花结构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后不断积累的结果
2024-01-29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
9 . 学习以下材料,请回答(1)~(4)题。
染色体融合与物种演化
在生物演化历程中,啮齿类动物大约经过100万年才会出现3.2~3.5次染色体融合。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的人工染色体融合。他们将小鼠(2n=40)胚胎干细胞中一条4号染色体和一条5号染色体首尾相连(如图a),获得了Chr4+5的胚胎干细胞;他们还通过不同方式连接细胞中的1号染色体和2号染色体(如图b),分别获得了Chr1+2和Chr2+1的胚胎干细胞。

利用不同的胚胎干细胞最终培育出113个Chr4+5胚胎、355个Chr1+2胚胎以及365个Chr2+1胚胎,将这些胚胎分别转移到代孕鼠子宫内。其中Chr2+1胚胎寿命均不足12.5天,无法发育成小鼠,Chr1+2和Chr4+5的胚胎均能发育成小鼠。研究发现,8周龄的Chr1+2小鼠比野生型焦虑且行动迟缓,而Chr4+5小鼠的表现与野生型相似。进一步测试这些小鼠的生殖能力,只有Chr4+5小鼠和野生型交配产生了后代,但生殖成功率明显低于野生型,这反映出染色体融合对新物种的产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尽管本研究对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比较有限,但小鼠出现的异常行为和繁殖力下降等现象,表明染色体融合对动物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提示染色体融合是物种演化的驱动力。
(1)染色体是真核生物________的主要载体。
(2)小鼠的人工染色体融合是可遗传变异来源中的________变异。据文中信息判断,Chr4+5小鼠体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
(3)依据文中信息,染色体融合对小鼠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
(4)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判断染色体融合是有利变异还是有害变异,并说明理由:________
10 . 为探究昆虫抗药性产生的原因,将一雌一雄两只果蝇放在同一培养瓶内繁育获得同父同母的果蝇家系,由此获得若干家系。将每一家系的果蝇均分至两个培养瓶,甲瓶中放有涂抹DDT的玻璃片,乙瓶放有空白玻璃片。检测各家系甲瓶果蝇死亡率,若死亡率高,则淘汰该家系;若死亡率低,则按如图流程继续操作。重复十代后,获得了抗DDT能力高于原家系几百倍的果蝇。以下关于此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家系分至甲、乙瓶的果蝇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
B.实验排除了DDT诱导果蝇产生抗药性变异的可能
C.乙瓶未放置DDT,无法实现DDT对果蝇家系的选择作用
D.本实验可以证明果蝇抗药性增强是选择的结果
2024-01-22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