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________
A.适应辐射                                 B.地理隔离
C.生存竞争                                 D.生殖隔离
(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
(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变小。
下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基因型A种群(个)B种群(个)
VaVb

200

0

VaVa

50

120

VbVc

100

200

VcVc

150

50

VaVc

100

80


(5)计算Va在A种群中的频率________
(6)就V基因而言,比较A种群和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
2017-10-18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苏教版必修2生物: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单元检测
2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材料一中的这种蛾已经发生了进化,原因是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___的结果。
(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__变小。
(5)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基因型

A种群(个)

B种群(个)

XDXD

200

0

XDXd

50

160

xdxd

100

200

xDY

180

0

XdY

170

270


①.计算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____。你认为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②.就D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______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科学家们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请回答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问题:
(1)研究生物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_______
(2)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种蛋白质,约有104个氨基酸。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生物名称黑猩猩猕猴响尾蛇金枪鱼果蝇天蚕蛾链孢霉酵母菌
氨基酸差异/个011113142127314344
表中所列生物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数目差异,属于_______的证据,所列生物中,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___
(3)生物发生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_______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4)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_______进化,进而形成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4 . 摩尔根的果蝇眼色杂交实验首次将隐性的白眼基因定位到了X染色体独有片段上,后续科学家们对该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摩尔根果蝇眼色杂交实验中最初偶然发现的白眼基因来源于______。摩尔根在该研究中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研究证实该白眼性状的遗传特点有______
A.白眼果蝇中,雌性多于雄性
B.雄性白眼果蝇的白眼基因通常只能来自母本
C.白眼性状的遗传常表现为隔代遗传现象
D.雌性白眼果蝇的后代有50%的果蝇为白眼
(2)果蝇的红眼为野生型,眼色存在多种突变体,其中杏眼(wa)和白眼(w)是两种隐性突变体,且wa和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点,对应的野生型基因均用(+)表示。wa和w基因控制的性状存在位置效应,当两对基因均为杂合子时,若2个突变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而另外一条染色体两位点正常时表现为野生型;当2个突变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时表现为突变型。实验小组让纯合的杏眼雌果蝇和纯合的白眼雄果蝇杂交,F1的雌雄果蝇均为杏眼,F1的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F2中出现了约1/1000的野生型红眼雄果蝇(不考虑基因突变),请在图中标注F1杏眼雌果蝇中相关基因的位置______,F2(不考虑偶然出现的红眼雄果蝇)的性状及其比例是______。F2中出现了约1/1000的野生型红眼雄果蝇的原因是______
(3)研究发现,果蝇X染色体上的一个16A片段,其有影响果蝇眼睛形状的基因。雌果蝇16A片段与眼形的关系见下表。分析可知果蝇眼形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眼是由于______变异导致的,其中雄性棒眼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

16A片段

小眼数

眼形

基因组成

779

正常眼

XbXb

356

棒眼

XBXb

68

棒眼(更明显)

XBXB

注:1.表示16A片段。2.果蝇眼睛为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
已知一个平衡群体中XB基因频率为20%,则该种群中棒眼(更明显)个体的比例是______
2023-12-29更新 | 2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正常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4%。下表是①~④群体样本有关乙病调查的结果,请分析题意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乙病遗传情况调查
类别
父亲+-+-
母亲-++-
儿子+、-++-
女儿+、--+-

注:每类家庭人数近200人。表中:“+”为发现乙病症表现者,“-”为正常表现者
(1)据图分析,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要根据系谱图及表中的__________类家庭。Ⅲ3 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为_________
(2)若Ⅳ1 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若Ⅳ4 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孩,她是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__________
(3)下列属于遗传咨询范畴的有__________
A.详细了解家庭病史       B.推算后代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C.对胎儿进行基因诊断       D.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
(4)若Ⅰ1 同时患线粒体肌病(由线粒体 DNA 异常所致),则Ⅱ2、Ⅱ3__________(填“均患该病”、“ 均不患该病”或“无法确定”)。若Ⅲ2 同时患克氏综合征,其性染色体为 XXY,其两条 X 染色体分别来自外祖父和外祖母,说明Ⅲ2 患克氏综合征的原因是__________
(5)若乙病遗传情况调查中共调查 1000 人(其中男 500 人,女 500 人),调查结果发现患者25 人(其中男 20 人,女 5 人),如果在该人群中还有 15 个携带者,则 b 基因的频率是__________
2020-06-11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高考压轴卷生物试题
6 . 下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基因型

A种群(个)

B种群(个)

VaVb

200

0

VaVa

50

120

VbVc

100

200

VcVc

150

50

VaVc

100

80


(1)计算Va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就V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比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______ ,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
2023-04-1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二第四章 生物的进化 测试题-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一生物期末复习
7 . 小鼠的毛色是由小鼠毛囊中黑色素细胞合成的色素控制的。酪氨酸是合成色素的前体物,在酪氨酸激酶的作用下可以合成多巴醌,B基因控制酪氨酸激酶的合成,b基因无法合成酪氨酸激酶,表现为白化小鼠,D基因可以表达黑色素合成酶,可以将多巴醌合成黑色素,d基因无法表达黑色素合成酶,多巴醌会转化成棕黄色素。B基因与D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1)为探究某只白化雌鼠是否能表达成黑色素合成酶,选用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雄鼠与该雌鼠杂交,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棕黄色:白色=1:1,说明该白化雌鼠不能表达黑色素合成酶。
(2)在实验室种群中,小鼠始终自由交配,经多代培养后,种群中棕黄色小鼠占全体小鼠的比例为31.36%,黑色小鼠占全体小鼠的比例为32.64%,则B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从该种群中随机选取一只黑色雌鼠和一只棕黄色雄鼠交配,产生的子代为白化雌鼠的概率是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在上述种群中发现了一只褐色雌鼠甲和一只褐色黑色相间的雌鼠乙。经过基因检测发现控制褐色性状的基因Avy,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以抑制多巴醌合成黑色素,并使多巴醌转化为褐色素。黑褐相间小鼠体内存在Avy基因的等位基因A,A基因的表达产物也可以催化合成褐色素,但受毛囊周期调控,毛囊退化时,A基因不表达,毛囊生长时,A基因表达。Avy基因表达不受毛囊周期调控。推测,基因型为AvyABBDD的小鼠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B基因和Avy基因分别位于1号和2号常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利用小鼠甲、小鼠乙和基因型为aaBbDd的黑色雄鼠丙(其中a基因和Avy、A基因互为等位基因,a基因不表达催化合成褐色素的酶),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杂交组合亲本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1褐色雌鼠甲×黑色雄鼠丙黑:褐:白=3:3:2
2黑褐相间雌鼠乙×黑色雄鼠丙黑褐相间:黑=1:1
3组合1子代某黑色雌鼠丁×黑色雄鼠丙黑:棕黄=3:1

由上述杂交结果可以推断,甲基因型为________,乙基因型为_________,丁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2022-08-17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周练生物试题
8 .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下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的环境条件一致,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_____________
(2)分养后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____________,阻碍了正常的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___________的差异与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___________向不同方向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
(3)分养后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__________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影响了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____________现象。
(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

世代

甲箱

乙箱

果蝇数

A

T1

E

果蝇数

A

T2

E

第一代

20

100%

0

64%

20

100%

0

65%

第四代

350

89%

15%

64.8%

285

97%

8%

65.5%

第七代

500

67%

52%

65.2%

420

96%

66%

65.8%

第十代

560

61%

89%

65%

430

95%

93%

65%


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___________,表中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___________
2017-02-27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选修)试卷
9 . 某蝴蝶幼虫的体色有青色和浅灰色两种,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AA的个体表现为青色,aa的个体表现为浅灰色,Aa个体雄性表现为青色、雌性表现为浅灰色。一个足够大的该甲虫种群的雌性和雄性个体中雌雄之比为1:1,基因型 AA、Aa、aa个体数之比均为3∶2∶1。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种群中A与 a 基因频率的之比为 2∶1
B.该种群浅灰色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1/2
C.随机交配一代,子一代纯合青色个体占4/9
D.该种群全部个体全部A和a构成种群基因库
2021-04-28更新 | 24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江苏卷)(01)
10 . 褐花杓兰和西藏杓兰二者形态特征相似,分布区存在明显重叠,均由熊蜂传粉,具有相似的传粉机制;调查发现,在两者分布区域内普遍存在两者间的一系列形态过渡类型。褐花杓兰与西藏杓兰的杂交授粉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花数果数结实率(%)
褐花杓兰♀×西藏杓兰♂10880
褐花杓兰♂×西藏杓兰♀10880
A.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褐花杓兰和西藏杓兰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B.二者在自然条件下能杂交可能与二者具有相似的传粉机制有关
C.据表中杂交结果可知,褐花杓兰与西藏杓兰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
D.两者间的一系列形态过渡类型的产生可能与二者能杂交结出果实有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