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科学家们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请回答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问题:
(1)研究生物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_______
(2)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种蛋白质,约有104个氨基酸。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生物名称黑猩猩猕猴响尾蛇金枪鱼果蝇天蚕蛾链孢霉酵母菌
氨基酸差异/个011113142127314344
表中所列生物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数目差异,属于_______的证据,所列生物中,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___
(3)生物发生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_______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4)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_______进化,进而形成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2 . 果蝇的长翅、残翅受II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亲本选用雌雄比例合适的纯合残翅果蝇、长翅果蝇若干,进行杂交和自交实验,将每个实验组的子代幼体均选400只分别置于25℃和35℃条件下培养,其他条件相间且适宜。子代成虫数量和性状如下表:

杂交/25℃

杂交/35℃

长翅自交/25℃

长翅自交/35℃

残翅自交/25℃

残翅自交/35℃

子代长翅

390

3

389

4

0

0

子代残翅

0

265

0

264

257

240


(1)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测,果蝇翅型除受基因控制外还与________有关。根据数据可知亲本中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2)将一个抗高温基因H转入到果蝇受精卵内(基因位置如上图所示),在35℃条件下培养,获得一只耐高温长翅果蝇(M)。将M与野生型残翅雄果蝇杂交,得到的F1置入35℃条件下培养,假设全部成活,则F1中耐高温长翅果蝇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倘若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在F1残翅个体中发现有H基因,请推测含有H基因的残翅个体占F1代残翅个体中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
(3)某自然果蝇种群中AA : Aa: aa=3:4: 3,若将其转到35℃的环境中生存,后代a基因频率会_____ (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理由是___________
2023-01-12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模)生物试题
3 . 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III4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正常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4%。下表是①~④群体样本有关乙病调查的结果,不考虑X、Y同源区段的遗传,请分析题意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乙病遗传情况调查
类别
父亲++
母亲++
儿子+、++
女儿+、+

注:每类家庭人数近200人。表中“+”为发现乙病症表现者,“”为正常表现者。
(1)据图分析,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要根据系谱图及表中的__________类家庭。III3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为__________
(2)若IV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
(3)下列属于遗传咨询范畴的有          
A.详细了解家庭病史
B.推算后代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
C.对胎儿进行基因诊断
D.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
(4)若I1同时患线粒体肌病(由线粒体DNA异常所致),则II2、II3__________(填“均患该病”“均不患该病”或“无法确定”)。若III2同时患克氏综合征,其性染色体为XXY,其两条X染色体分别来自外祖父和外祖母,说明III2患克氏综合征的原因是__________
(5)若乙病遗传情况调查中共调查1000人(其中男500人,女500人),调查结果发现患者25人(其中男20人,女5人),如果在该人群中还有15个携带者,则b基因的频率是__________
2021-12-15更新 | 22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生物试题
4 . 调查某种鼠数量时,在设置 1 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 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 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 30 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 10 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月龄构成如图。据图分析: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2)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
A.30             B.32             C.64             D.96
(3)若某种群有成鼠 a 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头雌鼠一生产仔 16 头,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 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 n代产生子代数为________ 头。
A.a×8n-1 B.a×8n+1 C.a×8n D.a×8n-2
(4)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该鼠蛙被隔离为 A.B 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其中一个种群生活环境恶化,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变小。下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计算Va在A种群中的频率____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就V基因而言,比较A种群和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型

A 种群(个)

B种群(个)

VaVb

200

0

VaVa

50

120

VbVc

100

200

VcVc

150

50

VaVc

100

80


2021-02-11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高考班)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度感染的一类药物。下表为2005~2008年,该类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2005200620072008
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0.0740.120.140.19
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2.66.1110.925.5

(1)这种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抗生素的使用量之间存在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依据是随着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逐年增加,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_____
(2)从进化的角度分析,某种细菌耐药率升高的原因是随着抗生素人均使用量的增加,不耐药的细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减少,耐药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增加,_____在细菌种群中的频率逐年上升。
(3)人类不断研发和使用新的抗生素,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二者之间仿佛发生了一场竞赛。我们在这场竞赛中应该做的是_____(至少写2点)。
2022-06-25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师范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度感染的一类药物。下表.为2005~ 2008年,该类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2005200620072008
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0.0740.120.140.19
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2.66.1110.925.5


(1)这种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抗生素的使用量之间存在__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依据是随着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逐年增加,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________
(2)从进化的角度分析,某种细菌耐药率升高的原因是随着抗生素人均使用量的增加,不耐药的细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减少,耐药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增加, ._______在细菌种群中的频率逐年上升。
(3)人类不断研发和使用新的抗生素,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二者之间仿佛发生了一场竞赛。我们在这场竞赛中应该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2点)。
2022-06-2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师范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小鼠(2n=40)由小家鼠演变而来,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早在17世纪就有人用小鼠做实验,经长期人工饲养选择培育,已育成1000多近交系和独立的远交群,现已成为使用量最大、研究最详尽的哺乳类实验动物。目前世界上实验室常用的近交品系小鼠有250多个,均具有不同的特征。小鼠性周期4~5天,妊娠期19~21天,哺乳期20~22天,每窝仔数6~12只,出生后45~60日龄性发育成熟。某实验室培养了一个鼠类近交种群,该种群鼠类的毛色性状中黄色对白色为显性,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但是雌性个体内A基因不表达,因此雌性个体无论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白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信息,小鼠适合做实验动物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
(2)该实验室培养的鼠类近交种群经过多代繁殖后,种群内每代黄色个体的比例为42%,则该种群内雌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实验人员用一只黄色个体与一只白色个体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色雄性个体,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3)因为研究的需要,要从该小鼠的种群内筛选出隐性雌性个体,可以将待筛选的雌性个体分别与表现型为___________雄性个体杂交,并统计后代表现型,若后代___________,则亲本雌性就是所需个体。
研究者在该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只棕色的雄性个体,经研究发现,该雄性个体出现的原因是该小鼠体内另一对与毛色有关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发生突变(AAbb→AABb)所致。经研究毛色与基因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设计杂交方案,探究控制毛色的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
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结果预测:①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A/a与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②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A/a与B/b位于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020-11-05更新 | 3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题
8 . 某异花传粉植物种群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基因型AA、Aa、aa花色分别表现为红色、粉色、白色,aa个体不具有繁殖能力。经统计该种群子一代中开红色、粉色、白色花的比例是9:6:1,则亲代中开红色、粉色、白色花的植株数量比可能为 (       
A.4∶2∶1B.4∶3∶2C.5∶5∶1D.5∶2∶3
2023-10-03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芷兰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2次月考生物试题
9 . 某植物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B和E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为野生型;仅有显性基因E存在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E,植物表现为败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表现为败育的个体基因型有3种
B.BbEe个体自花传粉,子代表现为野生型∶双雌蕊∶败育=9∶3∶4
C.BBEE和bbEE杂交,F1自交得到的F2中可育个体占1/4
D.BBEE和bbEE杂交,F1连续自交得到的F2中b的基因频率为50%
10 . 某地大白菜农田蜗牛危害严重,农民起初喷洒杀虫剂R控制虫害,但几年后效果不明显,于是通过大量放养青蛙来控制害虫,如图是几年中蜗牛种群密度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分析,蜗牛抗药性的形成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蜗牛从A点到B点发生了进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从_________点开始,农民开始放养青蛙控制害虫。
(3)蜗牛还能被一些鸟类捕食。蜗牛壳上有条纹与无条纹的性状分别由 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的1 000只蜗牛, 对存活的个体数和被鸟捕食后剩下的蜗牛空壳数进行统计,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请回答:

项目

有条纹(显性)

无条纹(隐性)

合计

存活个体数

178

211

389

空壳数

332

279

611

合计

510

490

1 000


在这1 000只蜗牛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___。由表中数据可推断,经多个世代后,该种群中____________(填“有条纹”或“无条纹”)基因的频率将会增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