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9 道试题
1 . 5-羟色胺(5-HT)是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但最新研究表明:细胞毒性T细胞也能合成和分泌5-HT并结合自身表面受体,增强自身接触、裂解肿瘤细胞的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5-HT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完成了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
B.5-HT在上述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细胞因子”的作用
C.靶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会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
D.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和裂解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2 . 2020年2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揭示了一种精细的DNA复制起始位点的识别调控机制。该研究发现,含有组蛋白变体H2A.Z的核小体(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单位)能够通过直接结合甲基化酶SUV420H1,促进核小体上的组蛋白H4的第二十位氨基酸发生二甲基化修饰。而带有二甲基化修饰的H2A.Z核小体能进一步招募复制起始位点识别蛋白ORC1,从而帮助DNA复制起始位点的识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核小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
B.一个DNA分子上只可能含有一个组蛋白变体H2A.Z的核小体
C.开发抑制甲基化酶SUV420H1活性的药物,可以用作肿瘤的治疗
D.在T细胞中破坏该调控机制后,T细胞的免疫激活也会受到抑制
2024-06-1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肥城市高考仿真模拟(二)生物试题
3 . HPV16是导致宫颈癌的高危型病毒,我国实行自愿接种HPV疫苗的政策。HPV16侵入人体后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抗原呈递细胞可以是树突状细胞或B细胞
B.HPV16在受体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和细胞③相同
C.在该免疫反应中只产生一种细胞③,并分泌特定物质B与HPV16发生特异性结合
D.细胞②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并清除其中的抗原
2024-06-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指导生物试题
4 .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环状双链DNA病毒,其具有嗜上皮性,主要引起人类皮肤、黏膜的增生性病变,目前已分离出100多种亚型,不同的亚型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所致,下图为HPV入侵机体后,机体作出的部分免疫应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穿孔素和颗粒酶属于免疫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细胞甲的功能是______
(2)HPV2价疫苗能预防2种高危型HPV(16、18)的感染,为检测其能否预防低危型HPV(6、11)的感染,以大鼠为实验材料,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将健康大鼠平均分为4组,分别标记A、B、C、D。
②A、B组接种不含疫苗的生理盐水,其他各组分别接种等量的________
③分别在各组中接种HPV病毒,各组操作是A组接种低危型HPV(6),________,D组接种低危型HPV(11)。
④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的发病率。
(3)预期的结果和结论:若实验结果为A、C2组发病率相同,B、D2组发病率相同,则说明______
2024-06-0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锡林郭勒盟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预测考试理科综合试卷-高中生物
5 .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下列关于支原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其能源物质的元素有C、H、O等
B.其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产生8种碱基
C.抑制细胞壁形成的药物可治疗支原体肺炎
D.不会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2024-06-0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八校联考三模生物试题
6 . 肺炎支原体(MP)与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可引起支原体肺炎(MPP),甚至重症肺炎,在我国秋冬季发病率较高,可引起局部流行,常见家庭、学校和单位的集中爆发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结构上MP与大肠杆菌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细胞壁
B.机体再次接触MP时,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包括毒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
C.机体清除MP的过程体现出了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
D.可将机体中是否出现MP的特异性抗体作为早期感染的诊断指标
2024-06-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一六八中学(东校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生物试卷
7 . 最新研究发现,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功能改变,使得先天免疫也能产生免疫记忆,这一现象被称为“训练免疫”,机制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浆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引发二次免疫
B.二次刺激后,吞噬细胞产生了更多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直接与受体接触发挥作用
C.吞噬细胞发生的表观遗传修饰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D.训练免疫可提升机体抗病毒能力,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
8 . 机体清除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淋巴细胞活化后,可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B.抗体、浆细胞、B淋巴细胞不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辅助性T细胞可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化
D.病毒激发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进入细胞与病毒结合
9 . 人体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这得益于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使不同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不自主颤栗、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属于_____反射,参与上述反射弧构成的细胞有神经元、_____(写出两种)等。产生冷觉的大脑皮层是由_____构成的薄层结构。
(2)图1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T3、T4表示甲状腺激素,(I)代表血碘水平。寒冷刺激导致TRH分泌量增加的调节方式是_____,(I)降低时TSH的分泌量_____,此时TH对TSH的分泌的_____作用减弱。
(3)恶性肿瘤的产生和发展会破坏人体的稳态。原位瘤细胞往往先向淋巴结转移形成淋巴结转移瘤,再向远端转移。正常情况下,原位瘤细胞转移至淋巴结会激活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前者非特异性杀伤瘤细胞,后者则在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_____的作用下,经_____过程产生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将原位瘤细胞F0和转移至淋巴结的瘤细胞LN6等量接种于同一健康小鼠体内,过程和结果如图2:

   

已知F0和LN6的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图2中结果说明_____向淋巴结转移的能力更强。为排除红绿荧光蛋白可能存在的检测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增设一组对比实验,大致思路为_____
2024-06-0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10 .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B.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C.细胞毒性T细胞可使病原体侵入的靶细胞裂解,并可以直接消灭病原体
D.利用免疫增强剂可增强体液免疫对癌变细胞的清除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