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图为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图中的免疫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则它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作用
B.若图中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则该免疫活性物质、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信息分子
C.若图中的免疫细胞换为胰岛B细胞,则神经递质和高血糖都可刺激胰岛B细胞
D.若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是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则二者可作用于神经系统
2 . 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蛋白包括刺突蛋白(S)、膜蛋白(M)、包膜蛋白(E)和核衣壳蛋白(N)。科研人员用S、N、M、E分别免疫小鼠,一段时间后提取免疫血清分别注射给模型小鼠,而后用等量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模型小鼠,检测小鼠肺部组织中病毒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蛋白作为______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模型小鼠初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机体中发挥免疫应答的T淋巴细胞有____________
(2)免疫血清中有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该物质是______合成并分泌的。将免疫血清注射给模型小鼠,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模型小鼠的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原因是______
(3)据图初步分析,适合制作疫苗的结构蛋白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3 . 如图为高血压患者体内可能出现的部分生理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内源性抗原无需细胞甲加工处理也能被细胞丙直接识别
B.细胞甲是抗原呈递细胞,若细胞丙会攻击血管壁细胞,则该过程是体液免疫
C.高血压患者参加惊险、刺激的运动,会加速血管硬化,血管收缩功能异常属于正反馈调节
D.长期高盐饮食使得醛固酮分泌增加,导致内环境Na+和水增加,易引发高血压
4 . 恶性肿瘤往往先向淋巴结初始转移形成淋巴结转移瘤,再经淋巴结实现远端转移。科学家开展实验探索肿瘤初始转移的机制以及淋巴结转移对远端转移的影响。
(1)正常情况下,原位瘤细胞转移至淋巴结会激活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前者非特异性杀伤瘤细胞,后者则在辅助T细胞分泌的______的作用下,经______过程产生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瘤细胞。
(2)将原位瘤细胞FO和淋巴结转移的瘤细胞LN6等量接种于同一健康小鼠体内进行研究,过程如图1.
   
①已知FO和LN6的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图1结果说明_______向淋巴结转移的能力更强。
②红绿荧光蛋白检测可能存在差异,为排除这一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增设一组实验,大致思路为_______
(3)为探究原位瘤细胞初始转移的机制,科研人员又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将FO中编码MHC1分子(在癌细胞细胞膜上)关键蛋白的基因敲除,再将其接种于小鼠体内,发现其向淋巴结转移的能力降低,但去除该小鼠的NK细胞后其转移能力恢复。说明NK细胞通过识别_____(高表达低表达)的MHC-1杀伤瘤细胞。
②癌细胞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可与T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结合,抑制其杀伤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原位瘤细胞通过调节MHC-1和PDL1的表达量,分别抑制NK和T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增强转移能力。请在表格中填写“高”或“低”,将支持上述结论的实验结果补充完整。
肿瘤细胞的类型MHC-1分子表达量PDL1分子表达量
来自于正常小鼠的淋巴结转移瘤____________
来自于T细胞缺失小鼠的淋巴结转移瘤______
来自于T和NK细胞缺失小鼠的淋巴结转移瘤______
(4)原位瘤细胞发生淋巴结转移后诱导机体释放的TGF-β增多,TCF-β能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加强后者对辅助T细胞的抑制作用。科研人员将不同类型的瘤细胞混合DT毒素(可清除调节性T细胞)接种于小鼠体内,检测瘤细胞的远端转移率为0.综合上述相关信息,请推测淋巴结转移可_____(促进/抑制)远端转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诺如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免疫反应简化模式图。(图中罗马数字表示相关细胞,编号表示生理过程,小写字母表示有关物质或结构。)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诺如病毒侵入人体后,图中所示细胞Ⅰ识别并吞噬病毒的过程属于(  )。
A.非特异性免疫B.特异性免疫
C.细胞免疫D.体液免疫

(2)据图可知,当机体被诺如病毒感染后,T淋巴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细胞Ⅲ,该细胞可与被诺如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密切接触,同时分泌物质h,导致靶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而裂解死亡。细胞Ⅲ和物质h分别是(  )。
A.辅助性T细胞   细胞因子
B.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因子
C.辅助型T细胞   穿孔素和颗粒酶
D.细胞毒性T细胞   穿孔素和颗粒酶

(3)在细胞Ⅶ中含有丰富网状结构的(  )直接参与免疫物质g的加工及运输。
A.核糖体B.内质网
C.高尔基体D.溶酶体

(4)细胞Ⅴ形成细胞Ⅶ和细胞Ⅵ的过程②包括了________两种生理过程,关于两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有DNA的复制过程
B. 都有转录和翻译过程
C. 细胞内DNA都不发生改变
D. 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都不发生改变
2023-12-1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6 . 研究表明,抑郁症可能与患者体内5-羟色胺(5-HT,单胺类物质)含量过少有关。5-HT的释放、重摄取以及部分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原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5-HT是一种神经递质,其可与_________结合而发挥作用。5-HT的释放体现了突触前膜具有________的结构特点。
(2)SSRI类药物能改善情绪的原理是_________。据图分析,MAO抑制剂可通过_________,使突触前神经元内积累更多的5-HT。
(3)适度有氧运动有利于抑郁症的治疗。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以验证该结论: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抑郁症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甲组不做处理,乙组用适宜剂量的 SSRI类药物处理,丙组的处理方式为________;另取不做处理的相同数量________大鼠作为对照,在适宜条件下饲养相同时间,并定期检测、计算________
(4)研究发现,患黑色素瘤的小鼠体内的细胞毒性Т细胞中 MAO基因异常高表达,导致细胞毒性Т细胞的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减弱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使其肿瘤体积显著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MAO基因敲除的黑色素瘤小鼠。
2023-12-18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
7 . B淋巴细胞癌是一种B细胞恶性增殖导致的肿瘤,可由多种因素引发,研究者对其治疗进行了系列研究。
(1)正常机体中,疱疹病毒(EBV)入侵B细胞后,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_______,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_______被感染的B细胞。而当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受损、免疫_______功能丧失时,EBV侵染B淋巴细胞可诱发B淋巴细胞癌。
(2)EBV侵染B细胞后,诱导合成的病毒L蛋白分布在B细胞膜上。为研究L蛋白在EBV诱发B淋巴细胞癌中发挥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B细胞过量表达L蛋白的模型鼠,6周后检测正常鼠和模型鼠的免疫细胞,结果如下图。
   


据图1和图2结果推测,L蛋白可激发细胞免疫,清除过量表达L蛋白的B细胞,支持该推测的证据是_______。据此研究者推测 EBV感染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激活更强的细胞免疫,从而为肿瘤治疗提供思路。
(3)肿瘤相关抗原(TAA)是肿瘤细胞上存在的一类抗原分子,可被T细胞识别。L蛋白过量表达可引发B细胞表面TAA含量增加。非EBV感染引起的B淋巴癌细胞(L⁻细胞),TAA 水平低,难以有效激活 T细胞。基于上述研究,研究人员将L蛋白过表达载体导入L细胞获得L+细胞,将L⁺细胞与T细胞共同培养,获得被特异性激活的T细胞(P-T细胞),检测其治疗肿瘤的效果。以接种了L-细胞致瘤的小鼠为实验材料,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3。结合免疫学相关原理,解释图中P-T 细胞治疗效果的原因:________
(4)抗原呈递时,TAA可与MI或MII蛋白形成复合物转运到细胞表面,进而被T细胞识别。请将下列选项前字母填入表格①~④处,以探究P-T细胞通过识别哪种复合物杀伤B淋巴癌细胞。

组别

细胞类型

抗体类型

检测指标

实验组1

______

d

肿瘤细胞死亡率

实验组2

______

______

对照组

b

______

a. 正常B细胞 b. L⁻细胞 c. MI蛋白的抗体   d. MⅡ蛋白的抗体 e. 无关抗体
结果显示实验组1的检测指标显著低于实验组2和对照组,说明______
(5)根据该研究,请提出一条免疫治疗B淋巴癌的思路________
2023-11-05更新 | 4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202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及在mRNA疫苗开发”上的应用;纳米脂质颗粒LNP能使mRNA疫苗在体内以非侵入性方式进行靶向递送抗原,过程如图2所示。图1是新冠病毒引起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当新冠病毒侵入机体后,被APC细胞摄取、处理并____抗原到细胞表面,激活细胞a____(细胞名称),一方面,通过体液免疫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并产生抗体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细胞免疫最终形成____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
(2)图2中编码新冠病毒抗原蛋白的mRNA封装在LNP中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质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若内体小泡中的mRNA未实现逃逸,则会被____识别,使该外来mRNA降解;若逃逸成功也需逃避____识别,以免被降解。
(3)部分mRNA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的多肽借助引导肽进入____进行初步加工,之后由囊泡包裹沿着____进入高尔基体再进行加工、分泌。
(4)与DNA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安全性更有优势,这是因为mRNA疫苗不会进入____内,减少了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的风险。与灭活病毒疫苗相比,RNA疫苗的优点有____(至少答两点)。
9 . 如图表示人体对抗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图中序号表示生理过程,小写字母表示相关物质,大写字母表示相关细胞,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代表细胞因子,c是抗体
B.激活细胞F需要抗原接触及图中细胞B膜上的特定分子结合两个信号
C.感染新冠病毒患者体内可能发生图中的所有过程
D.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细胞G和H能迅速进行分裂产生大量物质c
10 . 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技术面临的重大难题,其部分机制如图所示。脑部分泌的褪黑素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为探究褪黑素影响免疫排斥的机理,我国科研人员以移植心脏后的大鼠为材料开展相关实验,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外源器官引起免疫排斥的部分机制
移植心脏后的大鼠部分生理指标


对照组

实验组

血液中IL-2平均含量/(ng·mL-l

22.00

13.09

移植后存活平均天数/d

6.17

11.83

注:IL-2是一种细胞因子;IL-2R是位于T细胞细胞膜表面的IL-2的受体
问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外源器官相当于______,其引起的免疫排斥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
(2)实验组的处理是对大鼠灌胃适量褪黑素,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表明,褪黑素可能是抑制了图中①过程,从而降低了大鼠对外源心脏的免疫排斥。为确定褪黑素对②过程是否有影响,实验中还应增加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8+细胞是一种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T细胞。有人推测褪黑素通过抑制CD8+细胞的形成进而降低免疫排斥反应。请以移植心脏后的大鼠为材料,设计实验以验证该推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1-1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