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2022·天津·模拟预测
1 .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肺炎疫情以来,我国政府与世卫组织通力合作,全力防控,我国疫情目前已得到初步遏制。面对疫情,专家提醒:“比起焦虑和恐慌,我们更需要的是尽量放松、保持心情愉悦,同时,疫苗仍然是防控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必须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新型冠状病毒囊膜上有3种蛋白质“M” 、“E” 、“S”,通过膜融合转变为宿主细胞的膜蛋白,体现的原理是_____。其单链基因组+RNA可直接作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的_____(细胞器)合成病毒的_____酶,再利用该酶完成病毒遗传物质的复制。
(2)当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时,免疫系统的功能加强,往往会引起发烧,最可能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影响了位于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最终使机体_____,体温升高。
(3)焦虑和恐慌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从而使人更易感染病毒而患病,从T细胞角度分析人更易患病的原因是_____
(4)若疫苗是根据病毒表面的M、E和S等糖蛋白研制,可能一段时间后还要继续接种其他种类的新疫苗。请从病毒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免疫学角度分析一段时间后需要接种新疫苗的原因_____
2022-05-09更新 | 315次组卷 | 3卷引用:生物-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天津卷)
2 . HCV是一种+RNA病毒,其基因组可编码至少10种蛋白质,包括3种结构蛋白和7种非结构蛋白,其中编码E1、E2包膜蛋白的基因具有高度变异性,而非结构蛋白的基因序列在HCV中相对稳定。HCV炎能侵染人肝细胞导致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HCV入侵或感染宿主细胞需要多种受体和辅助受体参与,如细胞表面的糖胺聚糖(GAG)、CD81蛋白等。据此推测,HCV侵染人体肝细胞,而不侵染其他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____
(2)HCV侵入肝细胞后,以+RNA为模板,在_____中指导合成子代HCV的蛋白质,此时+RNA的功能与_____(填“rRNA”、“mRNA”或“tRNA”)相似。
(3)在HCV感染的急性期,会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在_____免疫过程中,B淋巴细胞识别HCV作为其活化的第一信号,_____细胞与B细胞结合,为其提供第二信号和细胞因子,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_____发挥免疫效应。此外,活化后的_____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并发生免疫应答。
(4)目前已经开发出系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使丙肝治愈率高达90%以上。DAAs都属于病毒蛋白抑制剂,推测其作用的靶点是_____(非结构蛋白或包膜蛋白)。
2022-03-13更新 | 171次组卷 | 3卷引用:二轮拔高卷2-【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模拟卷(天津卷专用)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原发肝癌术后复发率较高。为探究肝癌复发的免疫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树突状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具有______________和呈递抗原的功能。
(2)科研人员分别测定原发肝癌(PT)和复发肝癌(RT)的多个组织样品中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与PT相比,RT样品中树突状细胞______________
(3)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呈递给______________,后者分泌细胞因子,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在RT患者中,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后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对PT和RT组织样品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进行检测。
①结果显示,RT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仅为PT中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的67%,这可能是由于RT组织中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细胞因子刺激后,______________造成的。
②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究在RT患者体内,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科研人员查到如下资料。请以研究者的身份学习短文,参与实验设计。
在正常细胞免疫中,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基因转录特征进行分析,发现klrb、il23a等基因表达相对下调,而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上调,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被招募到肿瘤组织;ox40基因表达上调,使细胞毒性T细胞表现出更容易激活的状态;同时pdgf基因表达会相应下调,以解除对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第一步:筛选目标基因。选择______________基因并检测其表达量。
第二步:预期结果。若_______________,则支持①的实验结果和推测。
(5)基于特异性免疫相关知识,分析(2)(4)实验结果是否相互支持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由此提出一个可进一步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_______
4 . 研究发现调节性 T 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调节性 T 细胞数量由 Mcl-1 蛋白和 Bim 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图所示)。下列疾病或应用中可能与 Mcl-1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  )
   
A.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C.系统性红斑狼疮D.艾滋病
2023-10-01更新 | 397次组卷 | 41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静海区一中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5 . 我国陈薇团队研发的以腺病毒为载体的重组新冠疫苗临床测试成功,单针接种该疫苗即可起到保护作用。下表为现阶段全球接种的主要新冠疫苗及其有效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疫苗类型

有效成分

腺病毒重组新冠疫苗

整合抗原基因的活体腺病毒

RNA新冠疫苗

指导合成抗原的mRNA

灭活新冠疫苗

抗原

抗新冠病毒血清

抗体

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

抗体


A.RNA新冠疫苗进入细胞后,经转录、翻译合成抗原蛋白
B.灭活新冠疫苗多次注射可提高抗体浓度,以提高保护效力
C.腺病毒重组新冠疫苗可有效激发细胞免疫,保护性效果更好
D.与血清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更强、浓度更高、治疗效果更好
2021-06-01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2021·天津·一模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6 . 肿瘤是人类的顽疾,每年全球新增1800万肿瘤患者,有960万人因肿瘤死亡,免疫检查点的发现改变了癌症治疗的方式。新的肿瘤免疫疗法正展现出卓越的疗效。正常情况下,T细胞的活化需要两条信号通路的共同激活,如图甲:①T淋巴细胞受体(TCR)与抗原呈递细胞(APC)呈递的MHC-抗原肽复合物相结合;②B7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28相结合。结合图和信息回答问题;

(1)癌细胞中的CTLA-4分子高表达于调节性T淋巴细胞(Trcg)和激活的T淋巴细胞上,与CD28共同享有抗原呈递细胞(APC)的____________配体,CTLA-4与配体结合后诱导T细胞无反应性,参与免疫反应的负调节(如图乙)。CTLA-4在多种癌症中过多表达,导致肿瘤生长失控。而____________可阻断CTLA-4通路的激活,增强T细胞活化及增殖,____________Treg介导的免疫抑制(如图丙)。
(2)科研人员发现,癌细胞膜上出现了大量的B7蛋白,癌细胞能因此逃脱T细胞的杀伤。为探究其机理,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
①科研人员制备接种癌细胞的模型小鼠,均分为三组。实验组分别注射适量使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抗CD28抗体和抗CTLA-4抗体溶液,对照组注射____________,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②由于注射的两种抗体分别与相应抗原(CD28和CTLA-4)特异性结合,使B7蛋白与两种抗原的结合能力____________
③据图推测,癌细胞逃脱T细胞杀伤的原因可能是癌细胞表面的B7蛋白优先与_______结合,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与对照组相比,注射抗CD28抗体组____________无明显差异,而____________组肿瘤面积明显减小。
(3)基于以上研究,请提出两种治疗癌症的思路____________
2021-05-20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质量调查试(一) 生物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班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1.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iPSC

DB7

MEF

免疫组

77

82

8

空白组

10

8

9


A.MEF的抗原不能与抗iPSC的抗体特异性结合
B.正常机体可以监控清除体内癌变的细胞
C.血清中的抗体与癌细胞的抗原相结合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D.iPSC可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
2.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示意图。下列对该反应过程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②步骤注射的是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
B.③步骤注射的是免疫后产生的效应T细胞
C.iPSC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细胞免疫
D.④步骤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A
2021-05-17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质量调查(二模)生物试题
8 . 生物膜上蛋白质行使功能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
B.类囊体膜上的酶——催化光反应进行
C.浆细胞膜上的抗体——结合病原体
D.红细胞膜上的载体——运输葡萄糖
2021-05-17更新 | 44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南大奥宇培训学校高考模拟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9 .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双特异性抗体”,以解决肿瘤细胞表面 抗原密度较低而难以激活免疫反应的问题。据图分析,该“双特异性抗体”的功能是(  )
A.杀死肿瘤细胞B.激活细胞免疫
C.激活体液免疫D.破坏肿瘤抗原
2021-05-03更新 | 1010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市区重点中学高三一模联考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10 .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了“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的发现,这与2011年“利用树突状细胞开发疫苗治疗癌症”获同样奖项的发现,均是基于人类对免疫功能和肿瘤相关机制的分析为基础的研究突破。下面是两项成果部分研究内容。

(1)根据图1分析,树突状细胞将肿瘤特异性抗原信息__________给T细胞后,激活T细胞的__________过程,产生的__________细胞会最终将肿瘤细胞裂解。
(2)为了使患者体内的树突状细胞能够“表达”肿瘤抗原,研究者的具体做法是:将肿瘤__________________注入从患者体内取出的树突状细胞内,再将成熟表达抗原的__________输入到患者体内,实现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成员树突状细胞治疗癌症的作用。

(3)根据图2分析,T细胞活化后到达癌组织区域,会借助细胞表面__________分子识别肿瘤细胞的MHC分子,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的PD-1分子一旦被PD-L1激活,将启动自身的凋亡程序,这一识别作用将使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监视。依据这一发现,科研人员研制了两种特异性极强的靶向药物,请结合图2推测两种药物的抗肿瘤机理是__________(填“阻止”或“促进”)PD-1和PD-L1的特异性结合。
2021-04-07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下学期3月总复习质量调查(一)(一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