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1 道试题
1 . 褪黑素是一种由松果体腺分泌的小分子激素,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和睡眠作用。研究小组采用小鼠口服褪黑素方法对其调节免疫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测定指标
组别
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相对值)
NK淋巴细胞活性
(相对值)
抗体生成细胞数量
(相对值)
对照组111
低剂量组1.311.621.05
高剂量组1.051.161.03
(1)实验前,小鼠体内的褪黑素经体液运输至全身各处,调节着小鼠自身免疫功能。据表中信息分析,褪黑素可能作用的细胞有_____(答出两种即可)。
(2)体内的NK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并消除肿瘤或病毒感染的细胞,说明NK淋巴细胞能参与_____免疫过程。据表结果分析,褪黑素对机体免疫能力的调节作用与其_____有关。
(3)综合上述分析,推测褪黑素能够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机理是_____
(4)研究发现,褪黑素还能调节小鼠睡眠时间。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探究褪黑素对小鼠睡眠的影响。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睡眠情况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只,一定剂量的褪黑素溶液,生理盐水,计时器等。
实验设计思路: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
2 . 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人体所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有发热、头痛、乏力、咽部干痒、疼痛以及声音嘶哑等。甲流的治疗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奥司他韦是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下表为研究人员分析奥司他韦治疗成人甲流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相关因素

有效组人数及占比/%

无效组人数及占比/%

奥司他韦使用天数≤5d

43(84.3)

8(15.7)

奥司他韦使用天数>5d

40(76.9)

12(23.1)

发病至使用奥司他韦的时间<48h

11(91.7)

1(8.3)

发病至使用奥司他韦的时间>48h

72(79.1)

19(20.9)

A.奥司他韦的抗病毒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止病毒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来实现的
B.甲流病毒侵入人体后,B淋巴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 T 细胞
C.由表可知,甲流发病48h以内使用奥司他韦且使用天数不超过5d效果最佳
D.由表可知,即使发病超过48 小时,服用奥司他韦依旧有效
3 . 胰岛B细胞受损可以引起1型糖尿病。为探讨miR-150基因缺失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小鼠发生1型糖尿病的影响及其免疫学机制,研究人员对2种小鼠进行实验处理后再检测相关指标,实验处理和部分实验结果见下列图表。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调节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1

正常鼠+STZ

25

10

4

2

模型鼠+STZ

5

15

7


注:结果为小鼠脾脏中各类细胞的相对比例;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注:实验处理当天记为第0天,血糖水平连续2次≥13.8mmol·L⁻¹时定为糖尿病。回答下列问题。
(1)与正常鼠相比,模型鼠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实验处理时,“正常鼠+V”“模型鼠+V”中的V表示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发现,STZ诱导的模型鼠1型糖尿病会加速发生,由表中结果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从而增加____________细胞对胰岛B细胞的攻击使之受损。
(3)根据本研究结果,请为1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治疗提出合理思路(提出1点):____________
4 . 春秋两季是甲流高发期。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单链RNA病毒)引起的,该病毒表面有两种糖蛋白——神经氨酸酶(NA)和血凝素(HA),这两种糖蛋白在病毒的侵染和传播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甲型流感病毒接触细胞时,HA会与宿主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病毒进入细胞内,此时处理靶细胞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其发挥作用的过程是___________。人体清除甲型流感病毒的过程,主要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功能。
(2)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完成以后,NA可以催化裂解受体的糖链,从而使新增殖的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扩散到机体各处。使用药物X(含酶抑制剂)后,在电镜下观察到大量病毒颗粒在被感染细胞表面聚集成簇,扩散受阻。据此分析,药物X治疗甲型流感的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
(3)甲同学认为,甲型流感症状与新冠症状相似,前段时间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并已康复的人,不用担心甲型流感病毒的感染。乙同学却不认可这种说法,其理由是___________
5 .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式,但免疫排斥仍是术后亟待解决的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__________。免疫排斥的原因是异体器官移植后,白细胞能识别__________不同而发起攻击,引起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相比,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研究发现,肝移植排斥反应大鼠的吞噬细胞表面高表达S蛋白。为探讨S蛋白与免疫排斥的关系,研究者将具有阻断S蛋白功能的抗体注射给大鼠,对照组注射无关抗体,检测两组大鼠肝移植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与肝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果如图所示。结果表明,___________

(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将由特异性载体包裹的siRNA注射给大鼠,siRNA进入吞噬细胞会干扰S基因的表达。实验如下:

组别

1

2

3

4

实验处理

①__________

-

肝移植手术

-

静脉注射包裹siRNA的载体

静脉注射包裹无关siRNA的载体

有抗原呈递能力的吞噬细胞占比/%

8.92

0.13

72.34

0.01

排斥反应程度相对值

1.4

0

8.6

0


注:排斥反应程度相对值大于3.0可判定为发生排斥反应。
①的处理是__________;实验结果说明,干扰S蛋白表达__________
2023-03-12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五中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
6 . 研究发现,重症新冠病毒感染者(表现为严重肺水肿和器官功能障碍)中,有相当比例的人是糖尿病患者。图1表示新冠病毒(SARS-Cov-2)侵入人体细胞的过程,其中ACE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其相应基因在气道上皮细胞、肠道及胰腺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先期可作为新冠病毒侵入细胞的受体,S蛋白为病毒抗原。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受到______(答出2种)等物质的调节,胰岛素通过促进______(答出2点)过程从而降低血糖。
(2)感染新冠病毒的糖尿病患者体内ACE2基因的表达量较高,胰岛素含量较未感染新冠病毒的糖尿病患者的低。经研究证实,感染新冠病毒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综合上述信息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
(3)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主要引起______(填“体液”或“细胞”)免疫,辅助性T细胞在其中的作用是______
2024-05-1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7 . 研究人员以有无胸腔积液作为指标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数据(CD4+T细胞是一种辅助性T细胞,CD8+T细胞是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指标无胸腔积液有胸腔积液
年龄(月)26.2444.22
发热天数(d)5.2911.64
淋巴细胞(×109/L)7.091.8
CD4+T细胞(×109/L)270.8867.14
CD8+T细胞(×109/L)173.2241.45
A.患儿在某一天上午体温基本维持在38.5℃,这段时间内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CD4+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够加速CD8+T细胞活化
C.CD8+T细胞通过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直接杀死病毒
D.据表中数据推测,有胸腔积液组患儿发热天数长,可能与细胞免疫被抑制有关
2024-06-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八模生物试卷
8 . 人体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头痛、嗓子痛等症状。机体疼痛和发热现象与前列腺素E(简称PGE)密切相关,部分机理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1)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次侵入人体时,___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其在体内扩散;被病毒入侵的细胞由___识别并裂解。
(2)人体感染病毒后发生炎症反应产生的致痛物质可刺激痛感受器,引起细胞膜上___,从而产生兴奋,兴奋最终传导至___产生痛觉。
(3)布洛芬可以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达到镇痛退热的效果。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为了缓解疼痛,常使用布洛芬。请据图分析布洛芬镇痛的机理:___
2024-03-1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三中高三下学期一模理综生物试题
9 .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为有包膜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0-200nm。颗粒表面有棒状突起,使病毒看起来如同花冠,故而得名。2019-nCoV基因组长度为29.8Kb,为单股正链RNA( 正链RNA能与核糖体结合,具有mRNA的功能),结构不稳定,容易产生基因突变,给疫苗研制带来困难。其5’端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其基因组特征与哺乳动物相似,此病毒已在全世界感染多人。
(1)请参照中心法则,写出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感染新型肺炎冠状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___________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3)感冒发热饮水较多后血浆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____兴奋进而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4)科研工作者正努力研制预防新冠肺炎疫苗,从免疫学角度讲,疫苗相当于_______________。将疫苗注射人体后会进入血液循环,病毒选择性的入侵肺部细胞,说明它能够____________并结合肺部细胞表面受体,从而寄生在宿主细胞中,_____________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被__________(填“细胞”或“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所凝集,使之失去感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5)新冠肺炎是一种_______________(填“遗传病”或“传染病”),请说出预防该种疾病的两种有效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研究科学家推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原始宿主可能是蝙蝠。蝙蝠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由于它有特殊的免疫系统 “随时戒备”、“调控得当”,才有效遏制了病毒在体内泛滥,也成功避免了在对抗病毒过程中的伤害。既然蝙蝠携带那么多病毒,那么危险,是否应该大量消灭蝙蝠以确保人类的安全呢?请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一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4-03更新 | 6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云南省曲靖市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10 . 腺病毒肺炎是儿童肺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一般伴有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鼻咽部分泌物、痰液等腺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研究人员以有无胸腔积液作为指标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数据(CD4+T细胞是一种辅助性T细胞,CD8+T细胞是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指标

无胸腔积液

有胸腔积液

年龄(月)

26.24

44.22

发热天数(d)

5.29

11.64

淋巴细胞(×109/L)

7.09

1.8

CD4+T细胞(×109/L)

270.88

67.14

CD8+T细胞(×109/L)

173.22

41.45

A.某患儿体温升至39.5℃的过程中,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CD4+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够加速CD8+T细胞活化
C.CD8+T细胞通过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直接杀死病毒
D.据表中数据推测,有胸腔积液组患儿发热天数长,可能与细胞免疫被抑制有关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