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04 道试题
2022·河北·模拟预测
1 . 细胞因子能介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诱导激活免疫细胞。当某些细胞因子的浓度剧增,远远超出人体需要时,免疫细胞就开始攻击健康的人体组织,这可能导致发生血管渗漏,血压下降,血液凝块形成,不可逆转的器官衰竭也会随之而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因子不属于免疫系统的组分
B.细胞因子可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C.细胞因子浓度剧增,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过敏反应
D.攻击人体组织细胞的免疫细胞有细胞毒性T细胞和浆细胞
2022-05-23更新 | 3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河北省高考最后一卷(押题卷八)
2 . 为准确、便捷、安全地检测新冠病毒,科研人员开展下列研究。
(1)新冠病毒是一种 RNA病毒。人体的_______可识别并裂解被病毒侵染的肺部细胞。这些靶细胞裂解后,病毒失去寄生的基础,因而可被_______进而诱导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2)目前广泛应用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流程为:咽拭子或鼻拭子取样→提取病毒RNA→_______→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扩增结果。该检测过程虽然精度较高,但需要依赖于仪器进行检测,不够便捷。
(3)为解决上述问题,科研人员利用图1所示过程,研发新的病毒核酸检测技术。

①据图1可知,该检测技术的特异性主要依赖于体系中的引导RNA识别特定序列,该分子可与特定序列的核酸遵循_____原则结合;这一结合还可以激活Cas 酶的生物活性。
②已知荧光基团和荧光抑制基团为小分子物质,两者之间由某种核酸序列连接。为利用荧光报告实验结果,结合图1所示过程推测,上表所示三种酶中,_____适用于该技术。
③为提高检测的便捷性,科研人员将待测缓冲液滴加到图2-a和图2-b 所示的检测试纸一端。结合图1和图2分析,能发出荧光的位置为_____。(填字母)
A.健康人     B.患者     C.图2-a 的C带     D.图2-a的T带     E.图2-b的C带     F.图2-b的T带
【备选方案二】④为提高检测的便捷性,科研人员将待测缓冲液滴加到图2-a和图2-b所示的检测试纸一端。已知试纸上C和T位置可固定特殊底物,当其与足量的蛋白质结合后会显色。结合图1和图2分析,在图3虚线框中用直线表示显色条带,绘制健康人和患者的检测结果_____

⑤检测上述技术产生的荧光强度如图4中的曲线A.曲线B为常规荧光检测技术获得的结果。科研人员由此确认新技术更灵敏,确定的依据是_____

(4)科研人员利用上述技术研制了一款新型口罩,非常有市场前景。如果你参与这款新型口罩的研发,请依据口罩的日常使用条件,提出(2)所示流程中一处需调整的地方:_____
(5)综上所述,请谈一谈这款新型口罩的优点和可能存在的风险:_____。(各答一点)
3 . 肿瘤疫苗(OVA)可预防或治疗肿瘤,物质P作为安全的纳米材料常用作疫苗载体。
(1)肿瘤疫苗作为_____被树突状细胞(DC细胞)摄取并进入溶酶体,加工后与MHCⅡ分子结合,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进而激活B细胞,引发_____免疫;从溶酶体逃逸到细胞质基质的疫苗,被降解成多肽后转移至内质网与MHCI分子结合,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引发_____免疫。
(2)物质Q具有干扰溶酶体膜稳定性的作用。将Q引入纳米疫苗(OVA-P)后与体外培养的DC细胞共孵育,得到结果如图1。

①加入细胞悬液的培养板需置于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以提供适宜的_____
②与普通疫苗相比,纳米疫苗更易被DC细胞摄取处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是_____。比较2、3组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
(3)研究者进一步对Q引入后的纳米疫苗进行了体内效果评价。

将三类疫苗注射到肿瘤模型小鼠体内,结果如图2。结果说明_____
(4)综合以上信息,请概括出本实验研究的目的_____
2022·河北·模拟预测
多选题 | 适中(0.65) |
4 .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如图所示为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免疫调节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均具有细胞结构且都能够识别抗原
B.B细胞增殖后大部分分化为细胞甲,小部分分化为浆细胞
C.乙与结核杆菌结合后可以直接将其消灭
D.丙裂解被结核杆菌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过程涉及细胞凋亡
2022-05-22更新 | 26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河北省高考最后一卷(押题卷一)
5 .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唾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人体第二道防线
B.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C.肺结核患者只通过抗体的作用就能迅速清除入侵的病原体,恢复健康
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2022-05-2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6 .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B.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进而被其它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C.辅助性T细胞可直接识别外来抗原,并分泌细胞因子来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D.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各种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7 . 某公司研发的抵抗新冠病毒的W疫苗在第一次接种后抵抗新冠病毒的有效性较低,且至少要到12天才开始发挥保护作用。临床显示,双剂疫苗的接种效果明显好于单剂(单剂:只注射1次疫苗;双剂:一段时间内连续注射2次疫苗)。研究发现该疫苗在大猩猩身上也能得到类似结果。请设计实验、验证双剂疫苗接种效果好于单剂。
实验材料:实验用大猩猩若干只;用缓冲液X配制的W疫苗;缓冲液X;新冠病毒毒株;注射针筒若干:新冠病毒血清抗体含量检测试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其他相关材料。
(要求与说明:注射第一剂与第二剂疫苗的时间间隔以及由于时间延长导致的免疫力改变不作考虑;血清抗体含量检测试剂以及核酸检测试剂的具体使用方法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
①将若干只生理状况相同且_____检测阴性的健康大猩猩随机均分为A、B、C三组;
_____,C组注射等量缓冲液X两次;
_____,并记录数据;
_____,一段时间后,检测并记录核酸检测呈阳性的大猩猩数量;
⑤对上述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请根据新冠病毒抗体含量和核酸阳性百分率设计横坐标为组别的柱状图用于记录相关实验结果。_____
(3)分析与讨论
①分离提取多次接种W疫苗的大猩猩的血清抗体用来治疗新冠病人,这种免疫方式称为_____
②根据临床观察,接种W疫苗12天之后才发挥作用的原因是12天后机体才能产生足够数量的_____与抗体。
③最新研究发现,原来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对新产生的新冠病毒变种的预防效果明显下降,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新冠病毒变异导致表面蛋白(抗原)结构发生改变,原来的_____与抗体对其识别能力下降。
2022-05-20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山水联盟高三5月联考生物试题
8 . 呼吸道、消化道等黏膜下分布有约50%的淋巴组织,组成了人体黏膜免疫系统(MIS)。鼻喷式疫苗模拟呼吸道病毒侵染,鼻喷式流感减毒活疫苗是我国首个只需要在鼻孔里喷一喷就能预防流感的新型疫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属于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B.鼻喷式疫苗也可以是重组蛋白疫苗或灭活病毒疫苗
C.鼻喷式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D.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已扩展到许多非传染病领域,且已出现了治疗性制剂
2022·全国·模拟预测
9 . 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图中Ⅰ至Ⅳ过程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艾滋病患者的体内Ⅳ过程几乎不能发生
B.细胞2是原癌基因突变导致的,直接参与癌细胞无限增殖的无膜细胞器是中心体和核糖体
C.Ⅱ过程大多数酶活性下降,而Ⅲ过程大多数酶活性增强
D.I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产生多种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
2022-05-1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模拟临考押题卷(一)
10 . BNT162b2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获批的mRNA新冠疫苗,在Ⅲ期临床试验中,BNT162b2对由SARA-CoV-2感染引起的新冠肺炎(COVID-19)的保护率高达95%。为了探究其刺激保护性免疫的机制,科研人员用小鼠进行了关于免疫细胞应答的实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会侵染多种组织细胞,与被侵染的细胞接触并使其凋亡的是______,这体现了细胞之间可以进行_______;免疫系统的功能有______
(2)为研究BNT162b2对体液免疫反应的刺激,科研人员检测小鼠的免疫细胞变化情况,数量显著增加的细胞中______不具有识别功能,该细胞产生的物质是______
(3)病毒RNA感知通路的突变会导致机体对特定病原体的敏感性降低,目前已知有两种通路可能与感知BNT162b2的介导有关(RIG-I信号通路中MDA5可识别病毒RNA,TLR信号通路中TLR3可识别病毒RNA),现有TLR3缺陷小鼠和MDA5缺陷小鼠若干,以抗体产生的量为检测指标,请设计实验探究哪一种通路可以感知BNT162b2的介导。(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_
2022-05-1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四川省射洪市高考模拟理综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