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2 道试题
1 . 机体长时间接触病毒或肿瘤抗原时,会导致CD8+T(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为丧失免疫活性的耗竭状态。
(1)正常状态下,CD8+T能够识别靶细胞,在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____细胞,进而发挥免疫效应。
(2)肿瘤细胞表面通过高表达PD-L1,与CD8+T表面的PD-1结合(见图1),促进CD8+T耗竭,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基于此,可用____来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从而实现癌症的治疗。但长期使用该方法时,治疗效果会减弱。

(3)另有研究发现,在交感神经附近聚集着更多的耗竭CD8+T,故推测交感神经能影响CD8+T细胞分化为耗竭状态。
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人体的____神经系统。
②研究还发现,交感神经细胞接受病毒或肿瘤抗原信号刺激后,能够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且CD8+T细胞膜上存在去甲肾上腺素受体R。研究人员向R受体过表达的CD8+T加入相应抗原,处理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2所示。综合上述信息可知,在相应抗原刺激下,____

③下列事实中,与上述结论相符的是____
A.敲除R受体的CD8+T分化为耗竭CD8+T的比例增加
B.R受体激活后CD8+T的线粒体功能受损、葡萄糖摄取减少
C.与正常小鼠相比,R受体过表达小鼠感染HIV后能更好地控制病毒
(4)请结合本研究提出治疗癌症的新思路____
2 . 病毒L含有多种表面抗原,为研究人体对病毒L的免疫作用,研究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让病毒L感染小鼠(甲),一段时间后,小鼠(甲)患病恢复。小鼠(甲)的免疫系统清除病毒L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功能,该过程中引起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有___
(2)用病毒L感染小鼠(乙),然后从已经恢复健康的小鼠(甲)体内提取血清并注射到小鼠(乙)体内,小鼠(乙)未患病,原因是___
(3)病毒L会引起机体患肿瘤,物质X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研究人员研发了灭活病毒L疫苗,为研究物质X、灭活病毒L疫苗及两者联合治疗对病毒L引起的肿瘤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以肿瘤模型小鼠为材料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
组别处理方式实验结果
肿瘤组织中细胞毒性T细胞所占的比例肿瘤体积
1++++++
2注射物质X+++++
3注射灭活病毒L疫苗++++++
4++++++
注:“+”越多,表示数值越大。
①表中第1、4组的处理方式分别是___(对注射用量不作要求)。
②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
3 . 为研究药物X在治疗流感中的作用,某科研小组用同种流感病毒分别感染两组生理状态相同的等量健康小鼠(用病毒处理后小鼠不会患病死亡),其中实验组在感染后每天注射适量的药物X,一周后检测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对照组小鼠的处理是______。吞噬细胞在免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药物X主要通过激发______(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来发挥作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研究发现,给小鼠注射流感疫苗(灭活的流感病毒)可有效预防小鼠患流感,流感疫苗的作用机理是______
2024-04-2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模拟预测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4 . 2021年6月,中国首个CAR—T药物——阿基仑赛注射液获准上市,阿基仑赛注射液是CAR—T细胞治疗产品,是通过基因修饰,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中T细胞的识别能力,让T细胞准确发现癌细胞,启动自身免疫来“清除”癌细胞。陈女士是国内首个“吃螃蟹”的人,治疗的第一步是为陈女士采血。医护人员采集陈女士体内的淋巴细胞后,再通过冷链运输到实验室。送达的患者免疫细胞在实验室“加工”,一方面是通过基因修饰,使其具备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大量扩增CAR-T细胞数量。回答下列问题。
(1)癌细胞的特点之一是细胞间黏着性降低,容易分散,是因为细胞表面的___减少,癌细胞的另一特点是能够无限增殖,其进行的分裂方式为___
(2)T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到___成熟,属于___(“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经过基因修饰的T细胞通过细胞膜表面的___识别癌细胞,这体现了细胞膜___的功能。
(3)利用T细胞清除癌细胞属于___(填“细胞”或“体液”)免疫。
2024-04-2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押题(二)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5 . 睡眠是一种减少运动和感觉反应的体内平衡调节的状态。人体的生物钟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它对调节激素水平、睡眠需求等具有重要作用。血清素(5-HT)是褪黑素的前体物质,褪黑素具有夜晚分泌量多,而白天分泌量少的特点,它能使人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感到疲倦时,通过睡眠精力可以得到快速的恢复。但是,有人常常在疲劳状态下听着轻音乐而睡着,长此以往,轻音乐响起时自然犯困,形成了___反射,该反 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
(2)由图中信息可知,光周期信号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熬夜打游戏会使生物钟紊乱,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原因是___。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导致体液NO含量增加,进而影响树突状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免疫活性物质,使机体___(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下降。
(3)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NREM)中因有深睡期,可使人的呼吸变缓、心率变慢、全身肌肉放松,大脑皮层得到充分休息。科学家经研究推测:5-HT是由大脑中缝核神经细胞产生的,并通过作用于中脑网状结构诱导产生NREM。请根据所给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上述推测。
实验材料:健康状况相同的小鼠若干、直流电探针(可损毁神经细胞)、5-HT注射液。
实验思路:___
预期结果:___
2024-04-23更新 | 3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
6 . 肿瘤细胞通过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活性,逃避T细胞的攻击,即“免疫逃逸”。为探究泛素化酶USP2(USP2基因表达产物)对PD—L1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主要通过___细胞介导的___(选用“体液/细胞”作答)免疫清除癌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功能。
(2)研究人员构建了USP2基因不同程度过表达的小鼠结肠癌细胞和敲除USP2的高表达PD—L1的小鼠结肠癌细胞,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肿瘤细胞膜上PD—L1蛋白的量,结果如图1所示。

   

癌细胞中USP2基因表达量与其膜表面的PD—LI的含量成___(选用“正/负/不”作答)相关。结合PD—L1的功能推测,USP2基因过量表达可以___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3)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将四种小鼠结肠癌细胞(①野生型、②USP2敲除型、③过表达鼠源PD—L1型和④USP2敲除+过表达鼠源PD—L1型细胞)悬液分别接种在小鼠右侧腋下、成瘤,观察并测量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

   

若曲线b为接种①型细胞后的肿瘤体积变化曲线,则曲线a为接种___(选用“①~④”作答)型细胞后的肿瘤体积变化曲线、则曲线d为接种___(选用“①~④”作答)型细胞后的肿瘤体积变化曲线。
2024-04-23更新 | 2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下学期模拟生物试题
7 . p21活化蛋白激酶(PAK)是一类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家族,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的传导。PAK4是PAK家族中最有代表性的成员,通过磷酸化下游底物蛋白,进而调控细胞骨架重组、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展等。PAK4能够促进细胞生长以保护细胞免受某些凋亡诱导的刺激,在多种类型的癌症如前列腺癌、卵巢癌、胰腺癌、乳腺癌和肺癌中均存在mRNA或蛋白质水平上调,且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呈正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游底物蛋白的磷酸化是通过增加____________基团,导致其____________发生改变,活性改变。
(2)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往往对于生物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导致其高度保守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3)由图可知,PAK4数量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呈正相关,可能是两种原因:一是PAK4通过____________促进基因表达形成ZEB1蛋白,从而____________,导致内皮细胞解离易转移;二是PAK4可抑制____________的作用,进而导致____________,使得肿瘤细胞不易被清除而不断增殖。
2024-04-21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重点高中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模拟预测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8 . 细胞因子、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在机体免疫调节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清除肿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因子具有促进_____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等作用。
(2)注射细胞因子治疗肿瘤时,需不断加大剂量,易产生副作用。
①研究者将编码细胞因子的mRNA与编码荧光素酶的mRNA 连接后,注射到肿瘤模型鼠的实体瘤中,可通过荧光强度反映mRNA在肿瘤内的_____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肿瘤中产生的细胞因子特别少,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
②将上述mRNA改造修饰后,再进行①中的实验。结果表明,注射修饰后的mRNA 产生了大量的细胞因子,且仅在注射肿瘤内产生。支持此结论的实验结果是:与注射未修饰的mRNA 相比,_____
(3)IgM和IgG 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两种抗体。人体感染某种病毒3~5天后,可在血清中检测到IgM,量少且存在时间短;10天后可检测到IgG,量多且存在时间长。检测IgM和IgG常作为诊断是否被感染的指标。对某病毒感染者的四位密切接触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如表:
密切接触者IgMIgG
- -
+ -
+ +
+ -
注:“-”表示阴性,未检出相应抗体;“+”表示阳性,检出相应抗体。
从检测结果推测,乙、丙、丁已被感染,最先被感染人的最可能是_____。不能判断甲是否被感染,原因是_____,故需要通过核酸检测来进一步诊断。
2024-04-2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9 .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机体对抗肿瘤细胞的过程中,DC细胞(具有抗原呈递功能的树突状细胞)和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针对这两类细胞在杀伤肿瘤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开展了相关研究。
(1)DC细胞能通过____________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将其分解,该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功能。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绝大多数的巨噬细胞仅具有较强的吞噬、处理抗原的能力。在受到抗原或特定信号刺激时,部分巨噬细胞可分化为DC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从而激活机体的___________免疫。
(2)正常机体中的NK细胞能够杀伤肿瘤细胞,使其破裂,释放其内部抗原物质。这种杀伤作用是天然的,无需特定抗原预先加以致敏。因此,K细胞的功能属于免疫系统的第___________道防线。
(3)为研究DC细胞与NK细胞在杀伤肿瘤细胞过程中的关系,研究人员利用体外培养的DC细胞、NK细胞、多种肿瘤细胞等进行相关实验。
①研究者先用51Cr标记肿瘤细胞,然后与不同处理下的NK细胞共培养,通过检测___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中的放射性强弱来确定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裂解能力。
②下图所示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

(4)肿瘤组织中会有大量NK细胞、DC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聚集,若清除实验动物体内的NK细胞可导致肿瘤组织中DC细胞数量和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大幅下降。请综合(1)一(3)信息对此实验现象进行解释___________
2024-04-19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贵百河”4月高三新高考模拟二模生物试题
10 . 1968年,科学家在美国诺瓦克市一位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诺瓦克病毒,后被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批准名为诺如病毒(Norovirus,NV)。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NV进入人体被消灭的过程要经历______(填免疫类型)。
(2)NV引起B淋巴细胞活化的第一个信号是______;第二个信号是______
(3)NV最终感染胃肠道上皮细胞,此时则需要______(填具体免疫类型及主要免疫细胞)将其释放出来,再进行后续免疫。
(4)脱水、电解质紊乱是NW感染者主要的死因,目前尚无治疗该病毒的特效药,主要从脱水等方面进行辅助性治疗。感染者脱水时体内______激素分泌量增多;电解质紊乱导致的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______增加。
2024-04-19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下学期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二)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