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光肩星天牛是一种林木蛀干害虫,林业工作者常通过检查产卵孔、羽化孔(成虫羽化在树干留下的小孔)和幼虫粪便等方法对该虫进行监测预报。某研究机构借助标记—释放—回捕法,将引诱剂与诱捕器组合对某旱柳林内光肩星天牛的成虫数量进行估算,其结果如下表:

统计项目

雄性

雌性

总数

标记释放总数/头

574

574

1 148

诱捕总数/头

65

62

127

回捕标记数/头

27

32

59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成虫的估算数量约为2 500头
B.经估算,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成虫雄性数量多于雌性数量
C.利用实验中的引诱剂诱捕光肩星天牛可破坏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D.调查该区域内旱柳株数和每株新羽化孔数也可估算光肩星天牛成虫数量
2 . 下表是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某种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数据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1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且小于2,以此类推,该鱼类在“3+”时达到性成熟,“9+”时丧失繁殖能力。
A.该鱼类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很可能会维持稳定
B.调查该鱼类种群密度的方法可以是标记重捕法
C.捕鱼时应尽量选用小网眼渔网,以保证该种群现有的年龄结构不被破坏
D.题中表格是数学模型的一种,反映的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2024-01-16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吉林黑龙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生物试题变式题11-15
3 . 如图是种群数量变化及影响种群数量因素等的概念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②表示种群密度,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有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调查
B.种群数量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外因的影响
C.年龄结构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内因
D.①表示“S”形曲线,其K值表示种群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4 . 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构成一个种群
B.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需用标记重捕法
C.据图可推测出该地的灰松鼠种内竞争逐年减弱
D.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
2023-06-21更新 | 8818次组卷 | 27卷引用:吉林省梅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B.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2023-06-08更新 | 490次组卷 | 10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理综生物试题
6 . 某科技小组调查一块面积为16 hm2的森林里灰喜鹊和画眉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第一天捕获鸟共306只,将捕获的鸟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回,10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鸟网,捕获鸟共298只,捕获结果统计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捕获鸟总数

灰喜鹊

画眉

第一次捕捉

306只

48只(标记后放生)

37只(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298只

43只(其中6只被标记)

32只(其中8只被标记)

A.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B.根据统计结果估算,该区域灰喜鹊大约有344只,画眉大约有148只
C.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鸟的实际数量可能比估算值少
D.若第二次捕获时引起鸟死亡,则会直接影响估算的结果,需重新捕捉计数
2023-06-07更新 | 223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7 . 某实验小组同学对某省一低海拔山区进行生态调查后,绘制出如下三个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豹猫通过捕食减少老鼠种群数量
B.可利用标记重捕法对老鼠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C.水稻是影响老鼠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D.道路面积越大,水稻产量越低
8 . 下列有关生物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松林中的松树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C.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不会影响其K值
2022-12-19更新 | 305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鱼类洄游指鱼类因生理要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如盐度、水温)等影响,而周期性地定向往返移动。根据洄游的目的可划分为三大类,即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洄游途经某地时的种群数量
B.鱼类洄游过程中可能同时存在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的作用
C.决定鱼类洄游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作用
D.研究鱼类洄游规律,有利于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促进渔业生产
10 . 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那每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合理的解释是(       
A.出生率下降B.死亡率上升C.迁入率下降D.迁出率上升
2020-12-29更新 | 1579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2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