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0 道试题
1 . 某些鱼类具有洄游的习性,根据洄游目的可划分为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分别受非密度制约因素和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
B.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洄游途经某地时的种群数量
C.鱼类洄游过程中受地球磁场影响属于化学信息的作用
D.决定鱼类洄游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鱼体内遗传物质的作用
2 . 山东沂蒙山区多地退耕还林、荒地造林卓有成效,下图是调查人员对鸟类丰富度的统计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退耕还林、荒地造林后群落演替的速度改变B.灌丛比农田生态系统对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
C.调查各种鸟的种群密度时需要随机选取样方D.图示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农田生态系统
3 . 下列关于群落和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B.乔木层的疏密程度并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C.可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D.浮游动物分布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4 . 下列有关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不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B.标记物脱落会使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结果偏大
C.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会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群落中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称为相对多度。科学家统计了某退耕地中五种草本植物相对多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裂科草和须芒草能将土壤中硝酸盐和氨态氮的浓度降到更低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演替时间10到40年间,草地早熟禾因其相对多度最高而成为优势种
B.可以采用目测估计法对样方中植物的相对多度进行统计进而绘制以上图像
C.草地早熟禾在演替时间10-20年间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D.剪股颖被淘汰的原因可能是对土壤中低水平氮元素的利用率更低
6 . 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848.86米。据科学家对珠峰地区的考察研究,发现珠峰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植被增加趋势越来越明显。下图表示珠峰不同海拔高度地段的植被分布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要调查珠峰北坡生长的一种珍贵的草本药材的种群数量,可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B.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珠峰南坡植被类群逐渐发生变化,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有温度、地形、土壤湿度等
C.珠峰南坡从常绿阔叶林到高山灌木林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珠峰海拔6000m~7000m地段出现了绿色植物的原因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为绿色植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2024-01-16更新 | 6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1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7 . I、藏羚羊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雄性有角,雌性无角。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地区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_,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地区藏羚羊种群数目将增加。

      
(2)图2表示某地区藏羚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a-b段时间该地区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______。b-c段时间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_____。如果在d时间,少量藏羚羊从其它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藏羚羊的K值_____,原因是______
(3)成年藏羚羊一年中除繁殖季节,绝大部分时间是雌雄分群。生态学家为解释此现象,提出如下假说:形态相同的个体集中在一起,能有效迷惑天敌,使其难以果断选择捕食对象,减少了被捕食的机会。为检验该假说的正确性,研究小组用狗(能将抛到草坪上的物体叼回来),质量和大小等相同且适宜的橡胶圈和橡胶棒做了如表的模拟实验:
组别实验处理统计并记录
实验组1同时向草坪中抛出两个相同橡胶圈分别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物体所用的时间
2同时向草坪中抛出两个相同橡胶棒
对照组
实验中橡胶圈或橡胶棒模拟的对象是_____。对照组应进行的实验处理是_____,若_____,则假说成立。
(4)下图甲表示藏羚羊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除甲图中的因素外,还有______
②根据甲图给出的信息,该生物的种群密度将会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时间内,数量增长模型为_____,乙图中_____时间段内种群数量的增长与此类似。
③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_____值,对应在乙图上的时间点为_____
④若该生物为某种经济鱼类,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乙图的_____点可提供最大的持续产量。若甲图的①②分别代表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在相似生态系统中的增长率,这两个种群在各自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高低可描述为_____
II、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直接计数。血细胞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载玻片,样品就滴在计数室内。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总体积为0.1mm3某同学操作时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用吸管吸取少许稀释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进行观察计数。

(5)在实验中,该同学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①从静置的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加入计数室进行计数,并记录数据;②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③第七天再次取样计数,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3处错误: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6)若该实验需要测定酵母菌的活细胞数,则按照上述纠正后的操作测定,得到的测定值跟实际值相比会_____,如何处理才能得到更准确的活细胞数呢?_____
(7)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
(8)如果观察到上图所示a、b、c、d、e5个中方格共80个小格内共有酵母菌48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后约有酵母菌_____个;对于压在中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 _____。若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差,你认为该怎么做?_____
8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土壤中某种蚯蚓的种群密度不能采用样方法
B.调查一片玉米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
C.不同生物的生态位及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
D.从山谷到山坡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9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属于影响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B.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将保持不变
C.调查活动能力差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
D.利用诱虫器采集土壤小动物利用了动物的趋光性
10 . 海草是一类生长在温带、热带沿海浅水域中的单子叶植物,常在不同潮带形成海草床。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沿海浅水域比较开阔,因此可以使用五点取样法调查海草的种群密度
B.不同浅水域中不同区域的海草的种类及数量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光照、含盐量O2等是影响水域中群落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
D.不同海草的生态位存在差异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