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金佛山景区位于重庆市南川区,含有众多宝贵的植物资源。现科研工作者对景区内的本地种金佛山对囊蕨(蕨类植物)和外来物种五节芒(禾本科植物)的生态发展及生态保护相关问题展开了下列研究,在该景区中金佛山对囊蕨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五节芒主要散乱分布在金佛山西坡。
(1)研究人员选取了10m×10m的10个样方,记录数据如下表:

样带

金佛山对囊蕨个体数

平均值

1

2

3

4

5

8

12

9

7

10

9.2

11

5

10

13

6

9.0

研究金佛山对囊蕨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样方位置的选取采用________(填“五点”或“等距”)取样法,表中数据反映的是金佛山对囊蕨的________
(2)在获得上述数据的同时研究者发现金佛山景区内植物种类繁多,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这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而这一结构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从而使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3)五节芒源自台湾,体现出明显的入侵种生态分布特征,严重破坏了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观赏性。若对五节芒进行有效治理后,入侵地群落物种数和植物类型会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
2 . 濒危植物云南红豆杉(以下称红豆杉)是喜阳喜湿的高大乔木,下列有关云南红豆杉的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红豆杉的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可适当加大
B.气候变湿润后有利于红豆杉种群数量的增加
C.气温、干旱、火灾等是影响红豆杉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D.选择性采伐与红豆杉生态位重叠度高的部分植物,有利于红豆杉种群的增长
2022·重庆·高考真题
3 . 入侵植物水葫芦曾经在我国多地泛滥成灾。研究人员对某水域水葫芦入侵前后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见如表:

调查时段

物种数

植物类型

优势种

入侵前

I

100

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龙须眼子菜等多种

入侵后

II

22

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水葫芦、龙须眼子菜

10

浮水植物

水葫芦

(1)I时段,该水域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结构;II时段,沉水植物消失,可能原因是________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样方面积应根据种群个体数进行调整。III时段群落中仍有龙须眼子菜,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取样面积应比II时段________
(3)在III时段对水葫芦进行有效治理,群落物种数和植物类型会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
2022-12-15更新 | 375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选择性考试生物试题
4 . 某兴趣小组调查1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得到了图2的变化曲线,图1是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的一个样方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统计图1中酵母菌数量时,只计数样方内的酵母菌
B.调查酵母菌数量时,采用的是逐个计数的方法,可获得准确的种群数量
C.酵母菌种群在固定容积培养液中的增长模式呈现“S”型,说明无环境阻力的存在
D.种群数量在第6天出现下降,与营养成分的减少、有害代谢废物的积累有关
2022-07-13更新 | 40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三)生物试题(重庆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鱼类洄游指鱼类因生理要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如盐度、水温)等影响,而周期性地定向往返移动。根据洄游的目的可划分为三大类,即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洄游途经某地时的种群数量
B.鱼类洄游过程中可能同时存在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的作用
C.决定鱼类洄游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作用
D.研究鱼类洄游规律,有利于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促进渔业生产
6 .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三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福寿螺和以上几种水生植物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可选择五点取样法对福寿螺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B.实验过程中福寿螺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基本不变
C.福寿螺与以上几种水生植物之间均为捕食关系,其最喜好取食水稻
D.实验停止后低密度小区可发生次生演替,可能会形成以狐尾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7 . 下列与生物学调查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作物上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采用抽样检测法
C.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呈指数形式增长
D.可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8 .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重庆市郊某地为了综合治理、利用由于生活污水排放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通过统一规划构建了含水草、鲈鱼、藻类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的人工湿地。请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发现,治理污染前该地区水体污染严重,仅生命力较强的生物还能生存,而构建了人工湿地后,物种数逐年增加,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工湿地的建成大大改善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鲈鱼的种群密度时,捕捞所用渔网的网眼过大,则调查结果比实际结果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下表为某研究小组对鲈鱼的能量流动情况的数据统计,鲈鱼用于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是____________kJ/cm2·a。
鲈鱼摄入的能量鲈鱼用于生长、发育 和繁殖的能量鲈鱼流向分解者的能量鲈鱼粪便中的能量
49.6×105 kJ/cm2·a12.6×105 kJ/cm2·a7.6×105 kJ/cm2·a27.2×105 kJ/cm2·a

2020-09-17更新 | 317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八中2018-2019学年高考适应性月考(二)理综生物试题
9 .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及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无色透明玻璃材料制作生态缸主要是为了便于观察
B.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C.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关键在于样方面积的选取
D.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并对酵母菌计数时,不必对每个小方格计数
2020-02-20更新 | 226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10 . 某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D.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很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