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实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回答下列问题:

(1)鸭子主要通过影响蝗虫的 _____,从而影响其种群密度。由甲图可知,引入鸭子后,该地区蝗虫的环境容纳量为 _____,该值 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该地区原有种群环境容纳量。鸭子对于蝗虫种群密度的影响属于外源性因素中的 _____因素。
(2)目前还可利用性引诱剂来控制蝗灾。这种方法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 _____,使其密度明显降低。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鸭子的种群密度,若重捕前部分个体标志物脱落,则调查值 _____
(4)据图乙分析,在引入鸭子之前,蝗虫的种群增长方式 _____(填“属于/不属于”)“J”形增长,其年龄金字塔接近 _____型。
(5)由于蝗虫的存在,该地区芦苇等作物的数量锐减,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个体数量统计时,尽量将压线植物都计入
2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重要的价值观,发展观。下列有关农业生产措施及生物学意义解释错误的是(  )
A.稻虾共生可实现比稻虾单独种植(养殖)更高的产量,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B.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减少病虫害
C.利用黑光灯诱杀害虫可改变种群的死亡率,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D.秸秆入沼池、沼渣肥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3 . 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火灾等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的优势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窗的现象。生态学家对某林窗的生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植物植物高度种群密度单位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
艾蒿1-2米株/平方米5810641
紫荆2-5米株/10平方米135642
樟树10-55米株/100平方米012588
A.随着时间的推移,艾蒿、紫荆的种群密度逐渐下降,原因是林窗逐渐关闭,导致林下光照强度减弱,艾蒿、紫荆竞争处于劣势
B.在研究该林窗能量流动的过程中,第8年测得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含碳量为9690kghm2·a),除了3600kg/hm2·a)未被利用、2070kg/hm2·a)被初级消费者摄入,其余的均为自身呼吸消耗的有机物中的含碳量
C.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林窗内鼹鼠的种群密度,所得数据往往比实际结果偏大
D.该林窗内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
4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描述了归田园种豆,豆长得稀稀疏疏,杂草却生长很旺盛的景象;“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描述了草本植物在冬季枯死、春季复苏、夏季生长繁茂的景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杂草与豆是竞争关系,是影响豆种群数量的生物因素
B.调查杂草的类型和对应的种群数量,可采用样方法
C.去除全部杂草,豆的生存压力降低,会呈“J”形增长
D.白居易描述的景色受温度变化、日照和降水量等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①标记重捕法调查白头鹎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②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不仅统计方格内植株,也统计了四条边线上的植株
③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地区取样
④调查某种传染病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④D.②③④
2022-08-23更新 | 852次组卷 | 8卷引用:上海市大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6 . 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关于调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该植物分布密集的地方取样
B.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C.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
D.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其丰富度
7 . 下列有关生物数量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草地上蒲公英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
C.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时,诱虫器上方要使用热光源照射
D.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将培养液滴入计数室后直接用显微镜观察计数
8 . 加拿大一枝黄花属双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现已在一些地区蔓延成灾,有“植物杀手”之称,严重威胁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图甲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光合过程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下列关于图甲过程I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I中进入NADPH的电子来源于太阳光
B.过程I只与叶绿体色素有关,与其他色素无关
C.过程I的ATP合成过程能量可以来源于植物呼吸作用
D.过程I发生的场所在叶绿体内膜上
(2)图甲中过程II代表 ______
(3)图乙为加拿大一枝黄花光合速率与光强的关系,如果一天有18个小时处于黑暗之中,当有光照时,平均光照强度大于_____μmol·m-2·s-1时,加拿大一枝黄花就能正常生长。
为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某地区的分布与危害性,有人做了如下调查:将调查的地块划分成10等份,每份内取1个样方,分别统计各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计算植物的种群密度。近五年植物种群变化的调查结果(该地区只有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繁缕两种植物)汇总如下:
(单位/株·m-2

(4)关于上表叙述正确的是       
A.该调查采取的方法是样方法,调查过程需要注意随机取样
B.当地繁缕的基因库在5年中逐步减小
C.加拿大一枝黄花与繁缕之间存在生存斗争。
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4年中辛普森指数最高的是2004年

某研究小组欲研究本地繁缕消失的原因,通过实地调查他们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代谢过程中能向环境释放一些萜类化合物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该研究小组根据这个发现欲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目的:探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分泌物对繁缕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实验材料: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浸提取液、清水、繁缕种子、培养皿、脱脂棉、人工气候箱、镊子、玻璃棒、烧杯、滴管。
(5)实验步骤:
①将繁缕种子分为A、B两组,每组等分为两份(A1、A2、B1、B2),置于垫有脱脂棉的培养皿中,控制环境温度为25℃。
②A组:加入________;B组:加入等量清水。
③将A、B两组装置放入人工气候箱培养一段时间,统计种子萌发率。
(6)实验结果:如表。
组别种子数萌发数
A组A120044
A220049
B组B1200186
B2200188

以下根据表内数据绘制的种子萌发率相关图形中能正确反应实验结果的是
A.B.
C.D.
(7)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4-29更新 | 444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下列与生物学调查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作物上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采用抽样检测法
C.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呈指数形式增长
D.可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0 . 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藏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2020-07-11更新 | 7149次组卷 | 52卷引用:1.4 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精准训练)-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课堂(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