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某地甲、乙两种生物种群数量与其λ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λ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与当前种群数量Nt之比(λ=Nt+1/Nt,)。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群密度越大,增长速率越小
B.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₁时,一年后两者数量仍相等
C.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₂时,乙种群数量下降较甲快
D.该环境中,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比乙种群的小
2 . 近年来,“稻虾互作”的养殖项目如火如荼,“稻虾互作”中的小龙虾四处爬动挖洞,摄食植食性害虫和杂草,实现水稻、龙虾增产增收。为研究“稻虾共作”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
项目物种丰富度昆虫密度(只/m2杂草密度(株/m2
千金子禆草莎草通泉草空心莲子草
常规区3572.113.17.65.26.9 8.2
稻虾共作区2243.33.82.14.82.0 3.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的种群密度,而对于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广的小龙虾宜采用___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由于标记容易脱落和损毁,所以实际值往往比调查的结果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在调查中发现,小龙虾喜欢以幼嫩的千金子为食,从而改变了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所谓年龄结构是指___
(3)“稻虾共作”实现水稻、龙虾增产增收原因分析:①从表中数据可知,与常规区比较,“稻虾共作”区可降低___的种群密度,从而减少其与水稻的竞争;此外,还能减少害虫的数量,降低对水稻危害。②在“稻虾共作”区,龙虾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等信息进行捕食,这种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___防治,龙虾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___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粪便被稻田中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盐,为水稻的正常生长提供营养,龙虾的存在能减少___的使用。
③龙虾四处爬动、挖洞有助于水稻根部细胞的有氧呼吸,提供更多的能量,促进营养离子的吸收。
(4)该系统在设计时要遵循___生态学原理,其中的龙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价值。
2023-01-15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为调查某人工鱼塘内鱼的密度,第一次捕获1000条鱼,使鱼的密度由10条/m3降为8条/m3,假设鱼在池塘内均匀分布,则该池塘中原有鱼的数目大致为(       
A.2000B.3000C.4000D.5000
2023-01-15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4 . 如表为研究人员对某地区长毛兔种群进行调查的数据结果。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组成幼年组亚成年组成年组Ⅰ成年组Ⅱ小计
雄性/只102710552
雌性/只82010745
合计/只1847201297
组成百分比%18.56%48.45%20.62%12.37%100%
性别比例(♀:♂)1:1.251:1.351:11:0.711:1.16
A.调查该长毛兔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应容易脱落,也不应引起天敌注意
B.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该长毛兔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属于稳定型
C.该种群不同组别的性别比例均不同,说明调查数据不合理
D.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除种群数量特征外,还有环境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 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增强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若在某封闭鱼塘中捕获了1000条鱼售卖,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950条鱼。假设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约为(       
A.2×104B.4×104C.6×104D.8×104
2022-06-23更新 | 9021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下表为三个稳定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生态系统类型高山草甸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植物总种类数16010080
单位面积种类数(种/m2)201810
平均产量相对值2 000900200
旱生植物的种类数比例(%)25.049.178.0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表中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三个生态系统中群落的空间结构只存在水平结构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8 . 科学家设计一系列50m×50 m的区域以研究更格卢鼠(啮齿类)对其他小型食种子啮齿类动物的影响。将更格卢鼠从一半这样的区域中移走,另一半保持原样。每个区域的围墙上都有能使啮齿类动物通过的孔洞;但是,移走更格卢鼠的那一半区域围墙孔洞较小,更格卢鼠不能通过。接下来三年实验数据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区域之间的其他啮齿类动物不会存在竞争关系
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更格卢鼠的数目时,若被天敌吃掉的个体中有被标记的个体,估算值将偏大
C.该实验因变量在不同条件下变化趋势是同步的,有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
D.更格卢鼠与其他啮齿类动物发生竞争,是因为它们的生态位发生了重叠
2022-01-03更新 | 2019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有差别。为了调查群落中物种数的多少,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来统计。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最小样方面积。如图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及落叶林中样方面积与物种数的关系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大,其最小面积越大
B.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用标记重捕法
C.样方面积太小,不能完全反映群落的物种数,所以样方面积越大越好
D.随着样方面积不断加大,样方内物种数越来越多
2022-01-03更新 | 2852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根据我国人口状况所制定的“三孩政策”是一项调整性政策,它的实施有利于(  )
A.降低出生率B.调整年龄组成
C.降低人口密度D.改变性别比例
2021-10-09更新 | 439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一中老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模拟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