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科研人员从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的大熊猫粪便中提取DNA,通过PCR技术扩增DNA来区分不同大熊猫个体,进而统计大熊猫种群密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野生大熊猫种群密度调查不适合用标记重捕法
B.PCR扩增的序列应在大熊猫的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
C.大熊猫粪便中的脱落细胞可为PCR提供模板DNA
D.不同粪便样本的PCR扩增结果一定存在明显差异
2 . 黄鼠是我国北方农田和草原的重要害鼠,对农作物危害严重。某研究机构对其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事实上黄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由此得出的推测正确的是(       
捕获/数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
初捕32321418
重捕3641818

A.该草地黄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288只/hm2
B.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黄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1∶1
D.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且不考虑重捕更难的因素,则洞口数与黄鼠数的比例关系为2.5∶1
2023-03-2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
3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相关实验表述,错误的是(  )
A.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和黑光灯诱捕法都可以用来调查种群密度
B.若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渔网网眼过大,则估算值与实际值相比明显偏小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制作生态缸时,应将生态缸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4 . 某相对封闭的草原爆发蝗灾,造成数千万亩的天然草场遭受蝗虫的蚕食,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牧业生产。当地科学工作者通过相关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蝗虫成虫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___法。从种群的数量特征考虑,上述草原爆发蝗灾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蝗虫密度不超过20只·m-2时对该草原危害最小的蝗虫是__________,它与其他蝗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蝗虫种群数量短时间内可呈“J”形增长,假设迁入某地的蝗虫初始种群数量为M只,每天可增加10%,5天后蝗虫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即可)。
(4)关于捕食者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美国生态学家坦利提出了“收割理论”,该理论认为大型肉食性动物的存在有利于增加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2023-02-0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5 . 调查法是生物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沿河岸分布的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宜采用五点取样法
B.调查某濒临灭绝的大型肉食动物的种群数量时,宜采用标记重捕法
C.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选择尽可能多的患病家系作为样本
D.调查分布范围小而个体大的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时,应采用目测估计法
6 . 中科院康乐院士团队通过分析飞蝗的体表和粪便挥发物,发现了飞蝗群聚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4VA能够响应蝗虫种群密度的变化,并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飞蝗OR35蛋白缺失突变体,发现其触角和锥形感觉神经的生理反应显著降低,对4VA的响应行为丧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飞蝗幼虫活动能力强,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B.4VA通过负反馈方式调节蝗虫种群密度,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C.OR35可能是4VA的特异性受体
D.用人工合成的4VA诱杀蝗虫以降低其K值
7 . 当海拔增加到一定限度,直立树木将不能生长,这个限度被称为树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可以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_。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一定区域内某植物的种群密度,需要先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该植物的种群密度,再求出_________________,作为此区域该植物的种群密度。
(2)树线之上的植被主要为灌丛或草甸,树线之下为森林,这种空间结构属于群落的_____结构。树线之上和树线之下的动物种类不尽相同,这是由于植被不同,为动物创造的__________条件不同。
(3)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图中树线位置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生物圈中_________被打破。树线位置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演替,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8 . 啮齿动物是草地上的主要野生消费者,为了合理利用草原,科研人员对呼伦贝尔草原的放牧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1、2、3所示;下表为不同放牧方式下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放牧方式连续放牧禁牧季节轮牧
丰富度指数(R)0.60±0.230.42±0.150.58±0.42
丰富度指数计算公式:R=(S-1)/InN,S为物种数,N为群落中所有物种个体数
A.调查啮齿动物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
B.三种放牧方式中连续放牧啮齿动物总捕获率最高,可能是连续放牧使植被变矮,易被捕获
C.三种放牧方式中季节轮牧更利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并且能够抑制鼠害发生
D.禁牧区啮齿动物的数量最少,且物种丰富度也最低,推测禁牧可能会降低种间斗争的激烈程度,使鼠害发生的可能性变小
2022-05-08更新 | 1609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1-2022学年高三4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某潮间带分布着海星,藤壶、贻贝、石鳖等动物,藤壶、贻贝、石鳖相互之间无捕食关系,但都可被海星捕食。海星被人捕光后,藤壶较另两种动物数量明显快速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藤壶、贻贝、石鳖三者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B.海星被捕光后,藤壶成为优势种,其种内斗争加剧
C.该潮间带中全部动物和浮游植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D.样方法适合调查生活在该狭长海岸的活动范围小的藤壶种群密度
2022-03-14更新 | 307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六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调查草原上某区域(10km2)内绵羊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第二次捕获35只,其中被标记的绵羊有15只。标记物不影响绵羊的生存和活动,并且可用于探测绵羊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绵羊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为该段时间内有绵羊的出生而种群总数量保持稳定,则该区域绵羊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       
A.15只/km2B.10只/km2C.30只/km2D.26只/km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