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9 道试题
1 . 在崇明东滩鸟类国家自然保护区中,某研究团队以4种在此越冬数量占优势的候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在不同觅食生境中的数量和主要的食物种类,结果如下表所示。

物种

觅食生境

观察数量/只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沙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1420

0

700

52.8

16.7

0

12.0

13.0

0

5.5

绿头鸭

1482

15

16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074

0

604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440

425

652

0

0

33.3

33.3

0

33.3

0.1

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境1到生境2再到生境3依次分布着光滩带、海三棱藨草带和芦苇区,这体现了群落在水平结构上呈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同一生境在垂直方向上也具有分层现象,如生境3中有挺水的芦苇、浮水的凤莲、沉水的黑藻等植物,这种分层现象的意义是___________
(2)研究团队调查鸟类数量和分布时采用“样线法”,在各生境中选取长2km的样线并沿样线行进,统计样线左右两侧各50m内所观察到的鸟类。采取最大值保留法,即从数次调查的统计数值中保留最大值的一次。这里所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是____。调查不同生境绿翅鸭种群数量的方法__________.
(3)该湿地中每种鸟类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___的结果。
(4)分析此表,觅食生境一样的两种鸟生态位是否完全相同?__________。说明你的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四)生物试题
2 . 为改善某河流入海口周围湿地的环境功能,科研人员综合考虑海拔差异和人为干扰,从入海口到防洪堤将湿地划分为A、B、C、D四个区域如图所示,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1)调查各个区域沙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采用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2)该湿地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每年四季变化发生规律性改变,体现了_____变化。
(3)“多营养层次”是一种海水生态养殖新模式,即在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中层挂笼养殖牡蛎等滤食性贝类;在底层设置人工鱼礁,为鱼虾等提供生长、产卵和栖息的场所,养殖龙虾、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下图是某渔民设置的“多营养层次”海水生态养殖模式的部分构造和物质循环关系。

①牡蛎虽可滤食水体中的小型浮游动植物,但大规模养殖仍需定期投喂饵料,请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
②从群落结构角度分析,“多营养层次”海水生态养殖的意义是_____。从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分析,该养殖模式的生态意义主要体现在_____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3 . 广东省某村曾因村民乱堆乱扔垃圾、乱砍滥伐树木等变得“脏乱差”。后来,该村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入会村民必须遵循会员守则,包括:①积极植树造林,不荒废宜林山地;②科学施肥用药;③实施垃圾分类处理。现在该村已被列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回答下列问题:
(1)该村村民在植树造林时,选择的多为本地树种,这是因为___(答两点)。如今该村充分发挥该地山林优势,大面积种植红豆杉等名贵树种。若要调查该区域红豆杉的种群密度,可选择的调查方法是___。选择性采伐与红豆杉生态位重叠度___(填“高”或“低”)的部分植物,有利于红豆杉的生长。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不断循环的,但农民仍需为作物施肥,原因主要是___。科学施肥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施肥的同时还要合理灌溉和及时松土,理由是___。实施垃圾分类后,可在一定程度上___(填“增大”或“减小”)生态足迹。其中,厨余垃圾可被加工制成饲料,这实现了能量的___利用。
(3)如今该村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休闲旅游产业链,乡村旅游发展让该村的村民真正享受到了保护环境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也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原理。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三模)生物试题
4 . 在高山草甸生活着一种达乌尔鼠兔,活动敏捷,栖息于山坡林地,夏季洞穴多数只有一个洞口,每胎产仔数一般为3~5只,有的多达8只,雌雄比例约为1.291,当地还存在它们的天敌,主要有艾虎、银鼠、香鼠、黄鼬及一些猛禽和蛇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达乌尔鼠兔种群密度和洞穴数量均采用样方法
B.由于产仔数目多,达乌尔鼠兔种群数量一般呈“J”型增长
C.通过统计达乌尔鼠兔的性别比例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的变化
D.达乌尔鼠兔与黄鼬等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为负反馈调节
2024-06-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甲表示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模型,图乙表示①种群和②种群的数量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J”形曲线出现的前提条件是______,图甲中出现阴影部分表示的是______。若不更换培养液,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与图甲中曲线______最相似。
(2)图甲中ab时间段,曲线Ⅲ所代表的种群出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图甲中cd段曲线Ⅱ的变化趋势与图乙中②种群的______时间段相对应。
(3)若干年后,发现一个湿地群落出现了分布比较均匀的山毛榉种群,调查该物种种群密度时,采取如下操作:①选择山毛榉分布比较均匀,长5千米,宽1千米的长方形地块;②将该地块分成三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样方;③样方为边长5米的正方形;④每个样方内山毛榉的数量记录如下:

样方

第一样方

第二样方

第三样方

个体数

3

5

4

①根据该同学的调查,该原始森林中山毛榉的种群密度为______株/m2
②该调查结果并不可靠的原因是______(答两点)。
2024-06-1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泰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苹果树间杂草是蚜虫天敌的良好栖息地,适当引入蚜虫天敌可实现“以草养虫”“以虫治虫”;秋冬季节,苹果树间杂草倒伏腐烂后成为有机肥,又实现了“以草肥田”。这一生态农业模式给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果树蚜虫的种群密度
B.引入蚜虫天敌“以虫治虫”属于化学防治
C.“以草肥田”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该生态农业模式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2024-06-1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综合测试(三)生物试题
7 . 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家庭制作泡菜时,使用的食盐量不能太多
B.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底物的种类
C.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杂草的密度时,要随机取样
D.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时,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用来消毒
8 . 某同学用黑光灯诱捕法对农田中某昆虫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在该区域均匀放置适宜数量的黑光灯,每日统计捕获到的该昆虫的数量,记为y,该种群的个体数随着捕获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导致每日捕获数依次递减,但捕获的总累积数在逐次增加,记为x,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方法的前提条件是调查期间应该没有出生、死亡、迁入和迁出
B.M点对应的数值可代表农田中该昆虫种群数量的估计值
C.此方法还可以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D.黑光灯诱捕法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属于机械防治
2024-06-07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东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9 . 某富营养化(N、P过多)的淡水湖经保护和治理之后“水清、岸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升。通过放养植食性的鲢鱼、鳙鱼、鳊鱼等进行“以鱼控草、以鱼抑藻、以鱼净水”,定期捕鱼,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回答下列问题:
(1)淡水湖的治理过程中,可先采用_____法调查该淡水湖中藻类的种群密度,确定植食性鱼类的投放量。定期对该湖中的鱼类进行适量捕捞,有助于降低水体中N、P等元素含量,其原理为_____
(2)经治理后的该淡水湖每年的春季和夏季其外貌和空间结构都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属于群落的_____
(3)研究人员调查了该淡水湖(甲湖)及其周边的几个湖泊,得到了不同时期湖泊中藻类的密度和生物量,结果如图所示。各湖泊枯水期藻类的生物量都高于平水期,由图分析原因主要是_____

   

(4)“以鱼控草、以鱼抑藻、以鱼净水”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说明该淡水湖在修复过程中主要遵循了生态学的_____原理。
2024-06-0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东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10 . 薇甘菊是一种具有超强繁殖能力的多年生藤本植物,它不但能攀援、缠绕、覆盖于木本植物上,还会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造成成片树林枯萎死亡,并快速传播形成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因此被称为“生物多样性终极杀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群落中,薇甘菊与被缠绕的植物之间是__________关系。为有效合理防治薇甘菊,需调查薇甘菊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若要描述、解释和预测薇甘菊种群数量的变化,还需建立__________模型。
(2)科研人员研究了薇甘菊的不同入侵程度对某地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小动物组成的影响,调查结果如下表。

有机碳储量/(t·hm-2)或小动物组成/个

植被碳库

凋落物碳库

土壤碳库

小动物类群数

小动物个体总数

未入侵区域

51.85

2.01

161.87

14

1376

轻度入侵区域

50.86

3.52

143.18

15

1543

重度入侵区域

43.54

5.42

117.74

15

2287

①调查结果表明,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的加剧,该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______________,其中凋落物碳储量显著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土壤小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的增加,该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6-0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深圳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