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9 道试题
1 . 林业有害生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林业生态建设,若不进行有效预防,会严重阻碍生态环境构建和林业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及时调查与预测害虫种群密度可以尽可能避免虫灾发生
B.利用捕食和寄生等种间关系可以避免有害生物过度繁衍
C.化学防治使得害虫发生抗性突变,导致防治效果不持续
D.混交林种植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利于增强森林稳定性
2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历史上塞罕坝林场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自1962年开始,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塞罕坝人通过植树造林将“昔日的茫茫荒原变为林的海洋”,这一过程属于群落的___演替,理由是___。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原因可能是___。演替过程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___,从而使动物群体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2)林海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___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3)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否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___,请说明理由: ___
(4)下表是研究者对某林场中两种乔木的调查数据(单位:株/hm2),请回答下列问题。

乔木树种

老年树

成年树

幼年树

华北落叶松

50

55

56

长白落叶松

50

80

880

①据表可知,华北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的年龄结构分别为______,其中华北落叶松的种群密度是___株/hm2
②落叶松的天敌是松毛虫,对松毛虫的监测和预防需通过___法来调查并估算其种群密度,林场工人在造林时将树种合理搭配和混交,从而大大降低了虫害的发生。
3 . 我国已经启动了亚洲象生态保护项目。研究显示,亚洲象目前在西双版纳地区仅存300余头,分布于5个互不连通的地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可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照或摄像的方法
B.人类开垦农田、修建公路等活动可能导致亚洲象栖息地“碎片化”
C.对亚洲象受损栖息地开展修复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物种多样性
D.可通过研究其活动轨迹构建生态廊道来促进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4 . 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垂直结构复杂,从下到上依次分为灌木层、亚冠层、林冠下层、林冠中层和林冠上层。研究发现从灌木层依次往上,植物丰富度呈下降趋势;灌木层对群落中动物多样性的贡献最大且远高于其他四个林层。生态学家对25个400m2的样方进行研究,发现林冠层植株密度与灌木层的物种数目呈负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灌木层对群落中动物多样性的贡献最大且远高于其他四个林层,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而灌木层动物对植物的作用体现在___________
(2)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生态学家在选取25个400m2的样方时要做到___________。林冠层植株密度会影响灌木层的发育,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天目山自然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被誉为“生物基因库”。现有大型真菌279种,地衣48种,苔藓植物285种,蕨类植物171种,种子植物1641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更重要。
(4)由于林冠层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性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2023-04-02更新 | 32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
5 . 人为砍伐树木可形成林中空地即林窗,林窗面积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利用标记重捕法可以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
B.林窗面积越大,其透光性越强,土壤动物丰富度越大
C.土壤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类群数不呈正相关
D.林窗导致生物在不同地段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6 . 芨芨草是一种常见的大型丛生植物,茎叶坚硬。伯劳鸟经常停留在芨芨草上捕食布氏田鼠。布氏田鼠并不以芨芨草为食,但鼠洞周围的芨芨草常被布氏田鼠简单切断其茎叶的基部。为探究布氏田鼠破坏芨芨草的原因,研究人员在样地架网阻止伯劳鸟进入,测量芨芨草一个月的覆盖度(反映繁茂程度)变化,以反映布氏田鼠的行为,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芨芨草的种群密度会产生较大误差
B.布氏田鼠会主动改造生存环境从而降低捕食风险
C.芨芨草的高覆盖度可能导致布氏田鼠的死亡率升高
D.伯劳鸟的捕食行为降低了布氏田鼠对芨芨草的破坏
7 . 广阔众多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科研人员对某湿地生态系统每年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103kJ)。
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同化量465XY
呼吸消耗量9622.83.8
未被利用29033.52.6
分解者分解142.2微量
(1)该湿地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群落,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
(3)该湿地生态系统中野生鲻鱼蛋白质含量丰富且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野生鲻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人工养殖鲻鱼时以植物青饲料为饲料,欲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某区域进行人工养殖,还需每年投放植物青饲料35000kJ,此时,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_____
(4)该湿地生态系统经过多年科学有序的综合治理,已成为该地区湿地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颗璀璨明珠。河面水鸟嬉戏交颈,使人联想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诗中“关关”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信息,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022-07-06更新 | 32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某同学欲在已经弃耕一年的菜地中开展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对土壤中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应用标记重捕法调查
B.随着土层的加深,生物类群会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不会影响土壤小动物的分布及数量
D.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的生物种类也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9 . 黑鹳是一种大型涉禽,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生性胆小、机警,常在具有隐蔽条件的湿地及周边地区涉水觅食,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加强湿地的科学管理可促进黑鹳种群数量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减少湿地及周边地区环境污染,能降低黑鹳死亡率,使种群数量增加
B.减少湿地及周边的水产养殖活动可为黑鹳提供较多的食物来源
C.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水平有助于增加黑鹳种群数量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若只标记成鸟会导致黑鹳种群数量统计结果偏小
10 . 下列关于种群的数量特征相关问题描述正确的是(       
A.加拿大一枝黄花在A、B两地分别为约8000株和约20000株,说明B地被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的更严重
B.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国家级野生保护植物珙桐的种群密度
C.若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则第二年很可能由于出生率下降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将会下降
D.我国通过法律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呈现衰退型的年龄结构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