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9 道试题
1 . 历史上塞罕坝林场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自1962年开始,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塞罕坝人通过植树造林将“昔日的茫茫荒原变为林的海洋”,这一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演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演替过程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从而使动物群体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2)林海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__________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3)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否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 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是研究者对某林场中两种乔木的调查数据(单位:株/hm2),请回答下列问题。

乔木树种

老年树

成年树幼

幼年树

华北落叶松

50

55

56

长白落叶松

50

80

880

①据表可知,长白落叶松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__;华北落叶松的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株/hm2
②落叶松的天敌是松毛虫。因松毛虫__________,故需通过样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及时做好监测和预防。
2 . 在实施“退耕还湿”的湿地生态修复过程中,选择补种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本地水生植物。湿地生态修复后,包括红嘴鸥在内的大量鸟类来此栖息繁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采用______法来调查红嘴鸥的种群密度。
(2)该湿地的多种鸟类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______。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的结果。
(3)下图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若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400J(cm2·a),则第一至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
   
(4)在实施“退耕还湿”生态修复过程中,选择补种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本地水生植物,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
3 . 下图是濒危动物长江江豚某自然保护区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对长江江豚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B.鲌等食鱼性鱼类的增多不利于长江江豚数量的增长
C.江豚依赖其声纳系统觅食,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
D.长江十年禁渔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4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B.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逐个计数法和估算法
C.公路上某行道树的种群密度是 1 株/5m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5 . 害虫防治是生态农业的一项重要课题,害虫的趋光特性有季节性的节律变化。为探明几种常见农业害虫的趋光行为间的差异,为灯光诱捕器类产品研发改进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人员通过室内比较研究在不同光照强度的荧光灯刺激下,几种常见农业害虫的趋光行为,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间接影响某害虫种群密度的数量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某些害虫迁入农田的初期,其种群数量在较短一段时间内呈现近似“J”形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害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不会全部流入其天敌,原因是其中的一部分能量________,一部分能量暂时未被利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田害虫防治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
(3)光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信息。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被调查的几种害虫中________________最不适合用灯光进行诱捕。利用灯光诱捕害虫时,需要考虑光照强度、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6 . 大沙鼠是我国甘肃、青海戈壁滩和干旱区草场的主要鼠害来源,大沙鼠大量繁殖后代,通过挖洞、啃食根系、食用草籽等造成地表植被的严重破坏。结合所学生物与环境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欲调查某地区大沙鼠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_____法,依据是______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人认为,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考虑,植被中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了大沙鼠体内,这种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______
(3)在大沙鼠繁殖初期,草原并没有发生严重的危害,但随大沙鼠种群的爆发,草原破坏严重,这说明______
7 . 褐色雏蝗是每年只有一个世代的一年生昆虫,其发育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某地区褐色雏蝗从卵经若虫到成虫的季节消长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所有褐色雏蝗的卵、若虫和成虫共同构成一个褐色雏蝗的种群
B.从成虫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该地区褐色雏蝗的数量变化属于“S”形
C.褐色雏蝗活动能力强,因此,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D.决定该地区褐色雏蝗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每年气候的波动
8 . 害虫防治是生态农业的一项重要课题,害虫的趋光特性有季节性的节律变化。为探明几种常见农业害虫的趋光行为间的差异,为灯光诱捕器类产品研发改进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人员通过室内比较研究在不同光照强度的荧光灯刺激下,几种常见农业害虫的趋光行为,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间接影响某害虫种群密度的数量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某些害虫迁入农田的初期,其种群数量在较短一段时间内呈现近似“J”形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害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不会全部流入其天敌,原因是其中的一部分能量________,一部分能量暂时未被利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田害虫防治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被调查的几种害虫中__________最不适合用灯光进行诱捕。利用灯光诱捕害虫时,需要考虑光照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9 . 动物粪便中含有少量脱落的肠道细胞,其中DNA的特有序列可作为识别不同个体的标记。调查某马鹿种群时,第一次收集到90份粪便,经检测来自50只个体;一段时间后,再次收集到100份粪便,经检测其中30份来自与第一次相同的20只个体,其余70份来自其他46只个体。据此估算该马鹿种群数量应为(       
A.300只B.250只C.165只D.110只
10 . 古书《九怀·尊嘉》中讲到“抽蒲兮陈坐”,古代的坐席一般是由香蒲编成。香蒲一般成丛、成片生长在潮湿多水的环境中,香蒲的嫩茎、叶可作为蔬菜食用,同时还可以控制水土流失。蚜虫是香蒲田间常见的害虫,依靠吸食香蒲汁液中的糖类与氨基酸存活,蚜虫会以蜜露形式将糖类分泌至体外供蚂蚁食用,并利用蚂蚁驱赶瓢虫。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__________法可以调查某区域蚂蚁的种群密度,香蒲不适宜用此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题干体现香蒲具有__________价值。
(2)蚜虫与香蒲、蚂蚁和蚜虫的种间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策略是生物在种群水平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生物学家将生物按进化对策分为r对策和k对策;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较高。蚜虫属于__________(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大熊猫属于__________(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保护大熊猫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5-31更新 | 3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考前押题信息卷(二)理综生物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