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海草是一类生长在浅海的单子叶植物,常在不同潮带形成海草床,具有极高的生产力。某海域海草群落的种类及其分布见表。
                            分布潮带
海草种类
中潮带低潮带潮下带上部潮下带下部
海神草+++
齿叶海神草++
羽叶二药藻++++
二药藻++++
海菖蒲++

注:“+”表示存在,“-”表示无。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
B.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C.据表可知,海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潮带是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
D.据表可知,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海神草和二药藻
2 . 生态策略是生物在种群水平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甲两条曲线分别表示K、r对策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图乙表示某种鼠的数量随时间变化的两种情况。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蟑螂属于r对策生物,此种生物很难灭绝,即使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并最终表现为“J”型增长
B.大熊猫属于K对策生物,其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时容易衰退甚至灭绝
C.在理想条件下,某种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曲线的增长趋势,种群增长会越来越快,但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倍数不变
D.为缓解鼠患,向环境中投放一定数量的蛇,则图中α值将会减小
2024-01-2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3 . 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14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4 .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养的海洋经济生物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海上养殖。下图为某贝一鱼一藻“海洋牧场”中的物质利用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牧场”中大型海藻和浮游植物的分层分布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
(2)浮游动物与珠母贝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珠母贝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________(答两点)。
(3)下图表示流经该“海洋牧场”植食性鱼类的能量,A~F代表能量值。

调查“海洋牧场”中某种植食性鱼类的种群密度,最好采用___________法,E/A不能代表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理由是___________
(4)建设“海洋牧场”时需要考虑各种生物___________的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通过人工设计使这些物种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以上设计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原理。
2024-06-0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最后一卷理科综合试题-高中生物
5 . 研究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仅要统计物种数,还要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一所示,植物乙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如图二所示。

(1)该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该类型群落演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在研究该种群增长速率的过程中,调查甲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物种甲、乙和丙中最可能是乔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分析,能否确定图一中的第30年至第50年对应图二哪一段吗?如果能确定,请说明对应的时间段(用字母表示),如果不能确定,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发生了很多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亦或是人祸。这是大自然给人类敲响的警钟。请大家结合下面资料,回答相关生物学问题:
资料一:澳大利亚山火始于2019年7月18日,燃烧了整整210天,终于在2020年初经历了暴雨之后熄灭。据悉,过火面积达5.2万平方公里,约10亿只动物葬身火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沉重打击。澳大利亚火灾后大量失去栖息地的蝙蝠进入人类生活区域,加剧人们的恐慌,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被证实在蝙蝠身上,至少携带100多种足以让人类致命的恐惧病毒,曾经的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SARS病毒,蝙蝠都是直接源头,通过中间宿主(其他野生动物)间接地传染给人类。
资料二:2020始于东非,蔓延至欧亚大陆的蝗灾给世界多国造成严重的影响,这是数十年间世界范围遭受的最严重的一次蝗灾,粮食危机又雪上加霜。
(1)澳大利亚每年都会发生山火,持续的高温干旱是重要的诱因。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导致___________,引起全球变暖,这是局部地区频发高温干旱的主要原因。林火过后,自然环境能够恢复,这主要依靠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能力。山火过后,很快发生演替,由于光照和___________充足,许多种子萌发后迅速长成新植株。
(2)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的旱灾相伴而生,我们应该把防治蝗虫的重点落在“防”上,比如用__________法调查蝗虫卵的种群密度,提早预防;引进鸭子降低蝗虫的环境容纳量,从根本上抑制蝗虫数量。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引进鸭子抑制蝗虫的意义:_______
(4)为了防止蝙蝠将人畜共患的疾病传染给人类,有人建议大量捕杀蝙蝠,该建议是否合理?___________请结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变化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
7 . 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为了研究入侵生物福寿螺为何会取代田螺成为优势种,研究者进行了以下实验:将福寿螺与田螺放置于干旱环境中,每隔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种螺体内自由水/结合水的值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螺类生物细胞在干旱环境中会产生大量活性氧,损伤细胞结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催化活性氧分解),结果如图1、图2。
资料二:“稻鸭共生”生态种养新模式是指通过鸭子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起到“按摩”、疏松土壤,产生浑水肥田的效果,实现水稻纯绿色生产,有效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图3是该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结构图。
         
(1)野外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若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福寿螺,主要是通过降低福寿螺的______使其种群密度降低。
(2)分析图1和图2的实验结果,从两个方面解释为何福寿螺能取代田螺成为优势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图3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鸭子与福寿螺之间的信息传递是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若田螺数量减少,福寿螺的数量会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请回答下列与生态有关的问题:
(1)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对一云杉林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统计,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云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__
(3)该山区25年前发生过森林火灾,焚毁了所有林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山区植被进行调查,得到部分数据如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火灾后该地区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②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

基因型

引入前,原地

引入后,本地

AA

51%

57%

aa

11%

17%


通过对该物种在引入前后种群基因频率的比较,请说明该物种在引入前后有没有发生进化?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某草原能量传递关系获得下列图解,图中字母A、B、C、D、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a、b、c、d表示能量,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方向。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______________过程实现的(填数字序号)。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过程应是图示中的_________箭头所示(填数字序号)。
2016-11-26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河南豫西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生物试卷
9 .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属于高山草甸生态系统,主要植被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此的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高原鼠兔,主要利用植被高度较低、视野开阔的草地生境。因啃食植物、数量庞大且打洞会使地表形成裸斑,高原鼠兔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甸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调查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被捕食风险、植被特征之间的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有效洞口数/hm2

植被高度/cm

植被盖度/%

警戒时间比/%

警戒距离/m

低密度区

36

24.8

90.7

34

11

中密度区

69

21.0

87.0

28

12

高密度区

132

13.6

80.4

24

14

注:植被盖度: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样本面积的比值,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
警戒时间比:高原鼠兔在每次观测时限内用于警戒时间的累计值与总观察时间的比值;
警戒距离: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
(1)高原鼠兔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高原鼠兔发现天敌时,会后腿站立、仰头发出连续的短促尖叫声提醒同伴躲避,此过程涉及到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__
(2)适量的鼠兔对维持植物的多样性是有利的,所以要用标记重捕法适时监测鼠兔的数量。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兔,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兔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兔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鼠兔的种群密度大约为_____________只/公顷。(答案取整数)
(3)植被高度越高、植被盖度越大,高原鼠兔被捕食的风险越____________,据此推测放牧强度大的地区高原鼠兔数量通常会急剧增加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4)高原鼠兔的数量较少时,不会对草原造成明显的危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
10 . 某湿地生态系统是由农田改造来的,主要存在三个营养级,分别为植物、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三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103kJ)。请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链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同化量463XY
呼吸消耗量9624.53.8
未被利用29229.33.1
分解者分解122.1微量
(1)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类型属于___。该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的生物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群落。
(2)用样方法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最好选择___(填“单”或“双”)子叶植物,取样常用的方法有___
(3)由上表数据可知,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kJ,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4)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部分包括植食性动物的遗体残骸和___两部分的能量。
2024-02-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