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2 道试题
1 . 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的规模不断扩大,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增加,农村生态也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乡村级工业园的建立使工业废水污染近村河流。为确定水体污染物对水蚤(体长为1~3mm)数量的影响,可用取样法调查其___________的变化。河流中的污染物增多对居住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河流中的污染物逐渐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农业生产中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给农田施肥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美丽乡村需要农民来建设保持,如果草莓园荒废后,会被柳树等木本植物所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从群落水平上看,这是___________造成的结果,请解释草莓和柳树不能共同繁盛的原因:___________
2020-03-26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理综测试(一)生物试题
2 . 蚂蚁种群中蚁后(吃富含蛋白质食物的雌性蚂蚁幼虫发育而成)负责产卵,工蚁(雌性蚂蚁幼虫因摄食蛋白质食物较少发育而成)负责照顾蚁后和幼崽、觅食等,但其很可能永远不会有自己的后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蚁后具有繁殖能力,出生率很低,不利于种群的维持
B.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蚂蚁种群,其未来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增多
C.用性引诱剂诱杀蚂蚁雄性个体,主要以增大死亡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
D.采用样方法调查该种蚂蚁的种群密度时,应在富含蛋白质的地区取样
3 . 如图1、图2为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调查种群密度时所绘制的图形。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1代表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一个样方(长、宽约为1 m),其中的一个圆点代表一株蒲公英,三角形代表其他植物,则该样方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______。实际调查时,对处于样方界线上的蒲公英应如何计数?____________。为了________,往往需要取多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平均值来代表整个地块的情况。请在图3方框内画出_______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时的样方位置。
(2)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1 mm×1 mm×0.1 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分布如图2所示(黑点代表酵母菌),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为_____ 个/mL。每次在用滴管从试管中取样前,需要将培养液_______
(3)若以黑线姬鼠为调查对象,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黑线姬鼠的标记物有脱落的现象,则获得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比实际值______(填“偏大”或“偏小”)。要使调查的结果与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间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填编号)。
①有较多的个体迁出调查区 ②有较多的个体迁入调查区 ③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 ④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死亡
(4)若年初时(3)中草原上黑线姬鼠有10 000只,年末时有11 000只,其中新出生的为2 000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__________,种群数量只增加了1 000只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020-03-07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五中2019-2020学年高三2月线上测试生物试题
4 . 下列有关种群密度或物种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物种丰富度时若对不认识的物种不统计,将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B.诱虫器是利用土壤小动物趋光避湿的特性来收集动物的
C.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取样前没有振荡可能使结果偏小
D.动物被捕获一次后较难重新捕获,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种群密度偏大
5 . 某生态系统中有四个生物种群a、b、c、d,其中a、b、d的营养关系为a→b→d,且a、c体内均有叶绿体。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 , 若其中的b种群数量增加,则一定时间内d种群密度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当d种群的数量增加时,b种群的数量增长就会受到______(填“促进”、“抑制”或“无影响”),这种______调节机制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填字母)所固定的太阳能。
(3)为调查b种群的密度,捕获了20只b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80只b个体,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则b种群的数量约为___个,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的____种群密度。调查c种群的密度一般采用___法。
2020-02-21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优质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理综生物试题
6 . 近年来,毕业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报道屡见不鲜。他们有的开垦荒山变成果林,改造洼地成为鱼塘,以及在山中放养土鸡等。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敢闯敢拼、不怕吃苦的创业精神。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荒山被改造成为果林、洼地被改造成为鱼塘,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不同于自             然演替的__________进行。
(2)下图是某大学生建立的“稻田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及其周年生产”示意图,其中水稻为河蟹提供了摄食、隐栖的环境,河蟹则可摄食稻田中的害虫,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①稻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为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_____是沿着该渠道进行的。
②西红柿叶遭遇蚜虫时,为评估蚜虫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往往采取_______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西红柿叶会释放某种化学信息引来蚜虫的天敌消灭蚜虫,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功能;信息传递通常可体现在________之间。
③水稻害虫到河蟹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与传统农业模式相比,该模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点即可)
2020-02-0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下列有关生物研究中调查方法的叙述, 错误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B.调查环境中动物种群密度时,都是利用标志重捕法
C.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计数时需要借助于显微镜
D.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常用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2020-02-0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某大豆田的主要食物链由大豆→田鼠→鼬构成。图甲为田鼠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其中字母表示相应能量。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乙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所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无机物、有机物、气候和______。图中C属于第______营养级的能量,B表示用于______的能量。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通过______法调查。若调查期间,有部分标记物脱落,则调查结果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据图乙分析,田鼠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____增长,a~d段其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d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下降,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大豆田弃耕后数十年后将会进行______演替成一片森林。在此过程中该生态系统会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直到生态系统达到稳态为止,这种稳态是靠生态系统的______来实现。
2020-02-0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某研究小组研究某草原甲、乙两种啮齿动物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得到图所示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还有____。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两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是因为这两种动物具有 ___的特点。
(2)0~4年,乙种群增长曲线呈_______ 。第____年,乙种群密度最小,造成4~6年曲线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至少答2点)。
2020-01-31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为确保结果精确应随机取样
B.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C.用血细胞计数板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应先滴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
D.对丰富度进行调查时,记名计算法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较大的群落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