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科研人员研究了某岛屿上某野兔种群的平均出生率(实线)和平均死亡率(虚线)以及该野兔种群所依赖的资源量的关系,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资源量长期小于R时,该野兔种群可能灭绝
B.当资源量一直大于R时,该野兔种群数量一定呈现“J”形增长
C.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该野兔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D.若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野兔的种群密度,且野兔被捕后很难再被捕捉,则其统计结果往往偏小
2 . 调查发现,一个大型湖泊中的绿藻是某种鱼和青虾的食物,青虾又是该种鱼的食物。图1表示不同体长的该种鱼的食性比例。图2表示该种鱼在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中该种鱼与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根据图1,推测该种鱼的食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环境下,该鱼的数量会在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种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不变”或“偏低”)。
(3)图2内a~e五个点中,a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__________型;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点,种群数量最小的是__________点。
3 . 广西涠洲岛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共存区域,是巨大的海洋生物基因库,因其具有较高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这三大生态系统往往位于靠近海岸的地方,其位置关系如图1。它们会因动物的移动和物质的迁移形成紧密的关系。

(1)研究人员现欲对涠洲岛南海湾的海草床、红树林以及珊瑚礁的群落进行比较分析,首先需要调查比较的是群落的______
(2)珊瑚礁是由成千上万的珊瑚虫骨骼组成的。造礁珊瑚虫需要的有机物一部分来自于海水中的浮游植物和鱼类的排泄物,另一部分则依靠与珊瑚虫生活在一起的虫黄藻提供。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光合作用必需的CO2和N、P等无机盐。虫黄藻与珊瑚虫之间形成了____________关系,其中虫黄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的____________
研究人员对红树林丰富的A地区和红树林缺失的B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3)调查两个地区珊瑚礁中不同体长蓝仿石鲈(一种鲈鱼)的比例,结果如图2,由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发现A地区珊瑚礁中该鱼的密度更大。
(4)海草床是蓝仿石鲈重要的育苗场所, A、B两个地区海草床中蓝仿石鲈体长无显著差异,均以体长2~6cm的占比最高。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A地区红树林中的蓝仿石鲈以体长6~8cm的占比最高。请根据以上信息推测随个体生长,蓝仿石鲈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迁移路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在答题卡上画出)。
(5)综合(3)(4)信息,下列能够解释图2两个地区结果出现差异的选项是______。
A.红树林为蓝仿石鲈幼鱼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B.红树林中存在大量捕食较小体长蓝仿石鲈的捕食者
C.A地区控制蓝仿石鲈体型的基因发生了变异
D.红树林为蓝仿石鲈幼鱼提供了躲避捕食者的避难所
(6)从以上实验结果推测,A与B两个地区中______区珊瑚礁的体积更大。若从蓝仿石鲈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科研人员连续多年观察、统计和检测内蒙古某草原生态系统中A、B两种动物(处于不同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各年份动物A种群和动物B种群的数量(单位:只)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动物A

动物B


A.动物B种群捕食动物A种群
B.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最大值不在同一年份
C.两种动物种群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能为10%~20%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A的种群密度时,若重捕数量较少,则可能会导致调查结果与实际值偏差较大
2021-12-18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 12 月阶段检测生物试题
5 . 据统计,鼠害造成的粮食损失巨大。为掌握某种鼠迁移和数量的变化信息,以便进行有效防治,研究人员连续四年对某地区的该种鼠进行调查,该种鼠的捕获率的月际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该种鼠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B.对该种鼠进行集中歼灭的最佳时间为4月和7~9月
C.该种鼠可能更喜好迁移和定居于农村住宅区
D.采用加强粮食储藏安全管理或室内地面硬化等方式可以降低该种鼠的K值
6 . 下图1是科研人员调查的某湖泊营养化程度以及部分藻类生长状况(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曲线图;下图2为将湖水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观察到的一个计数室中三类藻细胞分布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调查时每天定时取样,取出的样液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________;据图2分析,培养液中微囊藻细胞的密度是________个/mL。
(2)民间有“养鱼先养水”的说法,由图1分析可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________时,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微囊藻(一种蓝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时,数量可呈指数增长,但若在培养液中加入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则微囊藻的生长会受到明显抑制,其主要的原因是这两种生物在利用________等资源(至少答两项)时存在显著竞争的关系。现代生物工程可以利用蓝藻来制作生物柴油,由此推测蓝藻体内含有较多的________类有机物。
(4)现欲对这一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生态修复,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至少答两项)。
(5)罗氏沼虾以绿藻、蓝藻等单细胞藻类为食物。科研小组又对该湖泊中的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藻类同化的能量沼虾摄入藻类中的能量沼虾粪便中的能量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沼虾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50.647.825.421.2

据表分析,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是________kJ/(cm2·a),从藻类到沼虾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021-12-11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科研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生态系统的基础成分是_____________。该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由多条食物链交织而成,其反映的生物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
(2)为了解该湖泊生态系统淤泥中的底栖动物能否满足河蟹的需要,科研人员采用_____________法来调查某底栖动物的种群密度,并以此计算出河蟹的环境容纳量。由于上游排污,该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使草鱼数量增多,这是否增大了草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3)采用半开放式水箱养鱼(非土著鱼类)增加了该湖泊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的速率。
8 . 某校生态社团利用校园现有的景观池塘开展立体生态养殖的实践活动。在池塘中引进了睡莲和黑藻等水生植物、少量的植食性的小草鱼和杂食性的金鱼及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河蚌,还从附近搜集水生浮游生物投入池塘。通过连续多年对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的观测,发现池塘逐渐形成了立体生活的生态系统群落。
(1)该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演替,其生物群落区别于开封龙亭湖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___
(2)调查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_____ 。了解群落丰富度是否发生变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
(3)养殖期间估测所有金鱼中有机物量为2.5kg,期间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量为1kg(已知1kg有机物含有能量1.6x104kJ);根据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模型可知,养殖期间输入金鱼种群的能量约为__________kJ。

(4)在构建池塘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以利于确定各种生物之间的_________,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9 . 下列叙述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某地区每年新增的人口平均数
B.一片山林每公顷内松树的数量
C.某湖泊每平方米水体面上鱼的数量
D.某草原每平方米草地上牧草的数量
10 . 高眼鲽是一种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鱼类.近年来,由于高强度捕捞、产卵和越冬栖息地被破坏,其种群结构趋于简单化,个体趋于小型化,种群资源量呈减少趋势。为了给高眼鲽提供保护,研究人员在近海域设置底拖网对高眼鲽的种群结构和资源进行了相关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高眼鲽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研究人员在渤海和黄海的近海设置不同底拖网调查取样点,如图1中的黑点所示,该取样方法为____________法。

(2)究人员于不同季节不同取样点捕捞高眼鲽,并记录不同体长高眼鲽的捕获频率数据,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调查结果可知,高眼鲽的繁殖季节主要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3)1985~2010年黄海中南部采集的高眼鲽体长范围为3.8~51.0cm,2012~2019年的数据为3.5~38.0cm,现在采集的高眼鲽样品体长范围为3.8~29.6cm,高眼鲽体型的变化趋势与长期捕捞压力有关。从进化的角度分析,高眼鲽个体小型化对种群繁衍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提高高眼鲽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除了在其繁殖期禁渔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答出1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