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2020年2月,东非的沙漠蝗向东迁移至印度,蝗虫种群数量达到了近4000亿只。沙漠蝗一天可以飞行150公里,所到之处,植物几乎全被吃光。但沙漠蝗的数量变化也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图为沙漠蝗在常态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据图回答下列的问题:

(1)调查某灾区沙漠蝗幼虫的种群密度常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种群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蝗虫数量受___________(环境因素)的影响。有人担心沙漠蝗可能由印度、缅甸进入我国南方,请据图判断沙漠蝗进入我国南方的可能性及你的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有着丰富的治蝗经验,有多种应对方案,中有一支“生物治虫部队”,由“鸟军(粉红椋鸟)”“鸡军(珍珠鸡)”“鸭军”组成。用生物方法防治蝗虫除了可以减少杀虫剂的污染外,还可以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4-05更新 | 26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发生了很多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亦或是人祸。这是大自然给人类敲响的警钟。请大家结合下面资料,回答相关生物学问题:
资料一:澳大利亚山火始于2019年7月18日,燃烧了整整210天,终于在2020年初经历了暴雨之后熄灭。据悉,过火面积达5.2万平方公里,约10亿只动物葬身火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沉重打击。澳大利亚火灾后大量失去栖息地的蝙蝠进入人类生活区域,加剧人们的恐慌,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被证实在蝙蝠身上,至少携带100多种足以让人类致命的恐惧病毒,曾经的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SARS病毒,蝙蝠都是直接源头,通过中间宿主(其他野生动物)间接地传染给人类。
资料二:2020始于东非,蔓延至欧亚大陆的蝗灾给世界多国造成严重的影响,这是数十年间世界范围遭受的最严重的一次蝗灾,粮食危机又雪上加霜。
(1)澳大利亚每年都会发生山火,持续的高温干旱是重要的诱因。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导致___________,引起全球变暖,这是局部地区频发高温干旱的主要原因。林火过后,自然环境能够恢复,这主要依靠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能力。山火过后,很快发生演替,由于光照和___________充足,许多种子萌发后迅速长成新植株。
(2)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的旱灾相伴而生,我们应该把防治蝗虫的重点落在“防”上,比如用__________法调查蝗虫卵的种群密度,提早预防;引进鸭子降低蝗虫的环境容纳量,从根本上抑制蝗虫数量。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引进鸭子抑制蝗虫的意义:_______
(4)为了防止蝙蝠将人畜共患的疾病传染给人类,有人建议大量捕杀蝙蝠,该建议是否合理?___________请结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变化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
3 . 下图为人工创建的一个简易生态农场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生态学相关问题:
净同化量呼吸消耗量流向分解者未利用
农作物110752158
71013

(1)农田中经常发生虫害,若调查该农田某种害虫虫卵的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田间除草和杀虫的目的是_____
(2)经调查,该农田中的某种植物第一年的种群数量为 N0,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 1.6 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 2 次以后,该植物的种群数量为_____
(3)实际种植中,通常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农作物产量。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
(4)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 条食物链(捕食链)构成。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时,该生态系统可以保持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
(5)经调查,农作物和鸡的部分能量值(单位:105KJ)如上表。据表分析可知,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为_____
2021-03-0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回顾测试生物试题
4 . 某隔离海岛上主要存在着草本植物、野兔等生物,科研人员对岛上野兔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野兔种群数量的调查一般采用______法,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分析,在3月~8月期间,种群呈______型增长,6月份种群的出生率______死亡率。
(3)根据图中数据可知,严寒环境(11月~次年1月)更不利于野兔中______个体的生存;当野兔种群中雌性数量______(填“>”“<”或“=”)雄性数量时,更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
(4)为了减轻野兔对植被的破坏,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最有效的时期是______(填“3~4月~6月”或“7~8月”),因为此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
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85×1072.18×107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______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0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8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6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下一次不易被捕捉,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于___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4)该食物链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能否___________(能、否)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原因___________。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_
2021-02-1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第一次大练习生物试题
6 . 下列调查实验的操作中,会使调查值偏大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某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未统计压在边线上的个体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地雪兔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的雪兔被大量捕食
C.调查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时,酵母菌培养液未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就开始计数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
7 . 马世骏院士是蜚声中外的生态学家,他提出了“政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有效战略来预防蝗灾。下图为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植保站为预防蝗灾,通过__________法调查蝗虫的幼虫跳蝻的密度,从而监测蝗虫数量的变化。若要预测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则须研究种群的__________这一特征。
(2)为了防止蝗虫进一步爆发,可通过多种方式降低蝗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图中a、b、c三个点中,__________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最可能为蝗虫的环境容纳量。
(3)防治蝗虫应在__________点之前捕杀蝗虫,且越早越好,原因是__________
2021-02-11更新 | 36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项目

麻雀/只

黄鹂/只

第一次捕捉

46(标记后放生)

43( 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42(其中 6只有标记物)

36(其中9只有标记物)

A.麻雀数量约为322只,黄鹂数量约为172只
B.尽管操作非常规范,调查结果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C.标记物不能影响动物生存
D.所有的动物都适合采用该种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9 . 草原田鼠以植物为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华北及东北等地的广大草原上,是严重危害牧草的重要鼠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自然条件下,草原田鼠种群数量的增长呈“S”型
B.牧民为了减轻草原田鼠的危害,在其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投放鼠药效果最佳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田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
D.若用化学防治使草原田鼠种群灭绝,则可能导致其他相关种群濒临灭绝
2021-02-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玉米叶片遭甜菜夜蛾幼虫啃食后,通过释放出吲哚和萜类化合物等物质吸引小茧蜂在甜菜夜蛾幼虫体内产卵;人类则是通过喷施有机磷农药来控制虫害。虽然都能降低甜菜夜蛾幼虫的危害,但几年后有机磷农药的药效明显下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甜菜夜成虫和卵的密度可分别用黑光灯诱捕法和样方法
B.吲哚和萜类化合物、有机磷农药同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
C.经有机磷农药的选择,甜菜夜蛾个体中抗药基因频率将增大
D.几年后甜菜夜蛾种群的抗药性增强,说明已经形成了新的物种
2021-02-0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