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1 道试题
1 . 灰茶尺蠖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对茶叶生产影响较大。下面是对某地区灰茶尺蠖的研究资料。
资料一:灰茶尺蠖适宜的环境温度是21 ~23℃,低温或高温均阻碍灰茶尺蠖的生长发育。灰茶尺蠖有黑体型和灰体型两种体色。相较于灰体型,黑体型对低温适应能力更强,但抵御高温能力差。
资料二:研究发现灰茶尺蠖黑色性状对灰色性状为显性性状,但在某地田间调查发现,黑体型个体在田间数量较少,黑体型在田间的最高分布比例是35%,有些区域目前甚至没有黑体型的分布。 请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1)若要调查温度对灰茶尺蠖产卵的影响,需调查单位面积上灰茶尺蠖虫卵的数量,调查方法应选择____________法。
(2)黑体型与灰体型两种体色灰茶尺蠖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填“种内关系”或“种间关系”)。
(3)温度等气候条件能影响昆虫生长发育进而影响种群数量,此外影响灰茶尺蠖种群数量的外界因素还有___________等。若要减小对茶树的危害,可选择特定的环境条件种植,降低灰茶尺蠖的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4)资料二所述结果与其显性遗传特性不相符,依据资料一对此结果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
2017-05-19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5月教学质量测评理综生物试卷
2 . 大麦麦秆放进水中会腐烂释放出抑制藻类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凤眼莲能分泌物质促进水中藻类植物的叶绿素的分解,利用以上原理可以降低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凤眼莲能促进叶绿素的分解,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凤眼莲可降低水华的发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为了监测水华的发生,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进行计数
D.用大麦麦秆治理水华不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
3 .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生态缸应放在直射光照下,以保证有足够的能量来源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实验中,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光、趋热的特点。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将稀释的样品滴在计数板上,再轻轻盖上盖玻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计数。
D.“用样方法调查某地某植物种群密度”实验中,求出所有样方该植物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可为该地该植物的种群密度
4 . 下图是草原上某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动态曲线,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若标记物容易脱落,则种群密度的估算值会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一般情况下,田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且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其属于__________(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呈“S”型曲线变化。
(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___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__
(3)野马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逐渐走向灭绝,对此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①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__________资源,控制其天敌的数量等。
②建立__________,以提高该濒危动物的生殖力和幼崽的存活率。
③在两个种群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便于两地种群之间进行_________________,以保护该濒危动物物种种群的基因库。
5 . 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他们选取未被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且以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群落

A

B

C

D

植物种类

150

121

69

0

有机碳储量(吨/公顷)

植被

56.2

50.9

43.5

0

凋落物

2.0

3.5

5.4

0

土壤

161.9

143.2

117.7

86.1

总计

220.1

197.6

166.6

86.1


(1)研究人员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各群落的植物种类,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表中数值应是植物种类__________
(2)调查结果显示随薇甘菊入侵强度增大,群落中植物的丰富度的变化是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3)薇甘菊入侵使植被凋落程度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_________(“升高”、“降低”、“不变”),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4)调查研究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
2017-03-15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年级3月份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6 . 薇甘菊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采用样方法对当地的薇甘菊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确定样方面积为S0,若选取4个合适的样方,对薇甘菊计数的结果分别为a、b、c、d,则薇甘菊的种群密度为( )
A.(a+b+c+d)S0 B.(a+b+c+d)/4
C.(a+b+c+d)/S0D.(a+b+c+d)/4S0
2017-02-08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沙市中学高二上双周练四生物卷
7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都属于取样调查的方法
B.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017-02-08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沙市中学高二上双周练四生物卷
8 . 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B.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植物种群的密度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标记物的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小
D.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样液滴入计数室后盖上盖玻片,再用显微镜观察
14-15高三上·北京海淀·期末
9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取样调查法可获知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
B.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
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10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种间关系中竞争关系可能导致生物种群灭亡。
C.为了保护生物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的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应该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进行捕获。
D.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